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范文大全 >  导游词 >  广西导游词 >

广西景点导游词

广西得名于岭南西道、广南西路,是岭南文化传承的主要地区之一.今天皮皮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广西景点导游词。

广西景点导游词篇1

靖江王城位于桂林市市中心独秀峰下,广西师范大学内。为明代靖藩府城,又因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蒙尘曾驻跸在此,故又称“皇城”。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其任孙朱守谦为靖江王,就藩于此。五年始建王府,二十六年筑府城。府第建筑悉依藩王规制。主体布局有承运门、承运殿、寝宫、左宗庙、右社坛。主体两侧有众多的厅堂楼阁、书屋轩室。独秀峰东北麓的月牙池还辟作亭台桥榭相连的御花园。城垣东南西北四门,名为:体仁、端礼、遵义、广智,南北长556.6米,东西宽335.5米,通高7.92米,厚5.5米,内外警以方石,内充片石浇灰浆。所有建筑系大式歇山顶,红墙碧瓦。靖江王室在这里繁衍子孙11代,袭王14人,历 270余年,是有明一代封藩最长的一支。清顺治九年(1652),农民军李定国攻克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将王府焚毁自殁。现保存府第的门、殿、宫须弥座台基及石雕栏柱、陛阶和城垣。1988年起修复城埃及马道。

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后,此处设为藩邸。朱守谦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开始建府,历时20xx年才完工。它有承运门、承运殿、寝宫,左建宗庙,右筑社坛,亭台阁轩,堂室楼榭,无所不备,红墙黄瓦,云阶玉壁,辉煌壮观。王城周围是3里长的城恒,内外以方形青石修砌,十分坚固。城开东南西北四门,分别命名为“体仁”(东华门)、“端礼”(正阳门)、“遵义”(西华门)、“广智”(后贡门)。坚城深门,气势森严。桂林王城先后经历了14代靖江王,后来被清朝定南王孔有德所占而成为定南

靖江王城(16张)王府。农民军李定国攻克桂林后,孔有德纵火0,使有250多年的王城化为焦土。现在王城尚完好,还有承运门、承运殿的台基、石栏和云阶玉陛供人游览。 靖江王城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时修造的王城。据明代黄佐《广西藩封志》记载, 王城辟有四门, 南日端礼(后改正阳), 北回广智(后称后贡); 东日体仁(后谓东华); 四日遵义(后改西华)。城垣左为宗庙, 右为社稷。城内有承运门, 承运殿。围绕宫殿主体建筑, 还广建楼堂厅院, 亭阁轩室, 构成一个舍碧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独秀峰挺拔俊秀, 矗立城中。山上建有玄武阁, 观音堂, 三客庙、三神祠等。

广西景点导游词篇2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是桂林名山之一,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紧靠江边,漓水流贯其间,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景致极佳,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国家首批4A级景区,位于桂林市滨江路,桃花江与漓江的交汇处,2、23、16、57、58、88路公交车可到达。占地11.88万平方米,属于喀斯特地貌自然风景区,因山形酷似一匹豪饮江水的巨象而得名。早在唐宋就成为著名游览胜地,有1000多年的游览史。

象鼻山在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西距文昌桥200米。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吸饮江水。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山成了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明代诗人孔镛写道:“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这一百看不厌的象鼻山位于城南漓江和桃花江的江流汇合处。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临江吸水,因而得名。象鼻与象身之间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说它“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月轮”。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观,使历代诗人吟咏不止。洞内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余件,其中以宋代爱国诗人张孝祥、范成大和陆游的作品最为有名。陆游虽然没有到过桂林,但对这里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诗和信札寄给当时任昭州(今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则“命工刻与崖石,与世人共之”。

象鼻山的山脚有石级小路通上山顶。山顶平展,绿树成荫,当年太平军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顶的东端有明代的实心砖塔,因嵌有普贤菩萨像而得名普贤塔。塔身好似圆形宝瓶,又像剑柄,又有人称之为瓶塔或剑柄塔。

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创与唐代的云峰寺,寺内陈列着太平天国的历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这里原来还有个开元寺。唐代的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漂到海南岛,在北归的途中,经过桂林时,居住于开元寺,在此主持大典,-传经。可惜古寺早废,只留下这座佛塔叙说当年盛事。象鼻山,景色优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征和桂林城的标志,最令中外游人喜爱。

广西景点导游词篇3

涠洲岛位于北海市东南面的0大海中,距北海市36海里,由南至北长65公里,由东至西宽6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岛的最高海拔79米,岛上住有20xx多户人家,16000多人口,85%以上都是客家人,岛上不但气候宜人,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四季如春,气候温暖湿润,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清新宜人,具备世界旅游界向注的“三S(海水sea、阳光sun、沙滩sand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岛屿;故素有“大蓬莱”仙岛之称。

涠洲岛与北海银滩隔海相望,为人山喷发堆凝而成,是中国最大的、最年青的火山岛,涠洲岛海蚀、海积及溶岩景观奇特,其沿海海水碧蓝见底,海底活珊瑚、名贵海产瑰丽神奇,种类繁多;南部海蚀火山港湾奇特优美,沙滩迷人,边漫步边拾海螺、捡贝壳。其龟豕拱碧、滴水丹屏为北海景中二景。岛上浓荫蔽日,四季飘香。三婆庙、圣母庙和天主等建筑各具特色。岛民热情好客,勤劳淳朴,古风可撷。1994年被辟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斜阳岛位于涠洲岛东南海面上,亦由火山喷发堆积形成,距涠洲岛9海里,距北海市区44海里,面积1.89平方公里。因从涠洲岛可观太阳斜照此岛全景,又因该岛横亘在涠洲岛东南面,南面为阳,故称斜阳岛。状似一朵盛开的莲花,中部凹陷,四周凸出。沿岸陵岩壁立下临深渊,飞鲨怪鱼,贝类珊瑚清晰可见。岛上冬暖夏凉,野花繁多,森林原始,山径迷离,海蚀、海积及溶岩景观奇特,是寻幽探险的乐园。

斜阳岛上住着20xx多客家人,岛民热情好客,民风民俗淳朴。岛上目前没设菜市场,没有小偷,各家各户捕捞回来的鱼,吃不完,就放在岸边海水里,随用随取。到斜阳岛来旅游,可欣赏到形似原始生活的情调。

漫步岛上,那浓郁的宗教气氛,原始古朴的海岛风情令人流连忘返。比较著名的景点有青蟹抱瓯、龟豕拱碧、天主教堂、海底彩带、岛上观日出、滴水丹屏及三婆庙和汤显祖观海处等。

目前,涠洲岛上有为旅游者提供的配套服务设施,北海至涠洲岛每天有往返轮班。

青蟹抱瓯

涠洲岛港口朝南,东、北、西三面由陆地围成一个椭圆形,南湾港状如一只碧瓯,面积不大,约3平方公里,整个港湾背面象一只青色海蟹,正欲爬向海港。南湾街就坐落在青蟹嘴上,镇小街上房舍栉次鳞比,依山傍水,放眼远眺港外,大海无边无际,烟波浩浩渺渺;近看内港,港面风平浪静,碧绿的海水,银白的海鸟,海岸上青山翠林,交相辉映;内港渔船如织,港内港外构成一幅景致十分优美的风光画。

龟豕拱碧

海湾中与岛相离100米,一座耸翠的小岛酷肖一头匍匐着的肥猪。涠洲岛东岬角下,有一岩洞,洞口边一石头形似一只乌龟。前面海中那象头大肥猪的小岛叫猪仔岭,猪仔岭基部是一大块海蚀残丘,因海蚀的发育关系,使残丘上的石崖发展成为一头小肥猪模样。小小的双眼、短短的耳朵、高高的前额,身躯丰盈、膘悍粗犷,唯妙唯肖。挨近猪仔岭的那个石洞,叫龟窿,龟窿口那个极象乌龟的石头就叫龟石。

天主教堂

法国哥特式的天主教堂颇具特色,它高13.5米,长56米、宽17米,全用岩石、珊瑚粒及竹木瓦建造,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教堂内可容纳教徒1500人。这座教堂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公元1861──1880年)历经20xx年才建成。据说此教堂为当时全国四大教堂之一。教堂由钟楼、修道院学堂、医院、育婴堂所组成。由于“文革”的扫“四旧”,除教堂和钟楼外,其余都已荡然无存了。迄今仍可供教徒们在教堂内弥撒祈祷和供后人观瞻。现有信徒20xx多人,每逢星期日,便有信秆到此做礼拜,热闹非凡。

海底彩带

斜阳、涠洲二岛相距只有9海里,一路的海水底下,有一条海底彩带。这一带的海底下暗礁发育得最好,礁体短的数百米,长的一千多两千米,礁体生长着大量的群体珊瑚。珊瑚生长带距水面一般只有八、九米深,透过清彻的海水可以看清宽大的珊瑚生长带在阳光映照下从海水里显现出来,形状各异,有的象扇子,有的象草帽,有的似玉树,有的似琼枝,一堆堆,一丛丛,密密麻麻。颜色多种,有白,有兰,褐色、粽色等,多为白色,璀灿夺目,一群群游鱼在珊瑚丛中上下穿梭,更使珊瑚带生机盎然,生气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