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湖南导游词,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谢谢支你的阅读和支持。
湖南宁远文庙导游词
欢迎您来到风光秀丽的九疑山游览观光!欢迎您来宁远文庙这处景点游览!千年古城宁远县城西廓,有一组红墙黄瓦、金碧辉泊的古建筑群。这就是你们大家现在看到的、闻名遐迩的宁远文庙。
宁远文庙始建于中国北宋乾德三年(也就是公元965年),距今已有1030余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现存文庙类建筑中(含孔庙、文宣王庙、夫子庙、先帝庙、学宫),始建年代最久远的两处孔庙之一。(另一处是山东曲阜孔庙,创始于公元前478年资料见《光明日报》1995年第二版“文庙”一文),同时,是湖南省和中南六省区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座文庙。(资料见《中国文物报》1997年6月1日四版)清末民初编撰的《湖南通志》一书,称宁远文庙为“湖湘之最大”。
各位游客,文庙是纪念和祭祀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堂,同时,又是中国古代社会里唯一官办的学校,是庙、学合一的教育场所,所以文庙又称为学宫。它是中国儒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唐代时(距今1300多年)文庙就遍布中国的州县,到了近代,文化教育再也不受封建统治的垄断,现代型,社会化的学校在中国不断增多,文庙结束了它作为学校这种教育场所的历史作用,陆续被移作它用,或者被拆除,保存不太多了。今天,它成了我们了解中国建筑,中国教育儒文化的活教材。
宁远文庙座北朝南,南北长170.8米,东西宽60.2,占地面积10282平方米,它采用前园后院式的建筑布局,为莘莘学子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前园是树影婆娑、鸟语花香、莲荷相映、游鱼可数的优雅林园,后院是庄严肃穆、远离市声的读书之处。无怪乎古人用“两耳不闻窗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来形容当时学子们的生活环境了。
因为宁远文庙建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建筑师们为了让人们感到园林庙宇的深远,没有开中门,只在两侧开了边门,边门一称登圣坊,一称为步贤坊,外为砖砌门坊,内为角亭。进入文庙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半圆形的水池,叫泮池,它是文庙建筑中的专用名词。泮池象征的是官办学校。中国周朝的时候,周天子办了一个四面环水的大学堂,称“辟雍”,文庙则用泮池来象征它。明、清时称考入官学者为“入泮”,凡是新考入文庙后必须绕泮池而行方能登堂入室进入文庙,叫“入泮”。后人亦有把泮池称为“学海”的,寓意学海无涯,苦读成材。其实文庙的泮池是古建筑师们为文庙设计的消防蓄水池,把它设计成半圆,既增加了园林的艺术美,又可超到蓄水的作用。你不能不叹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们绕泮池而行来到池的北面,一座石质牌坊就耸立在我们面前。这座牌坊四柱三门,宽七米,高八米。四根冲天柱上蹲着四尊圆雕石狮,横枋上用镂孔高浮雕的手法镂雕着“棂星门”三个楷书大字。这座牌坊就叫棂星门,相传棂星就是天上的天田星,棂星门是文曲星进出的大门。宋代时,一位皇帝把棂星门从郊外祭天的天坛移入文庙,意为“尊天必须尊孔”,同时也希望进入棂星门以后的学子,多出人才,为国家所用。文庙内这座石质棂星门,石条巨大,在没有大型运输车辆和起吊设备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安装上去的?大家可以去设想答案。棂星门前有一对高1.8米的石狮,正在张嘴咆哮。石狮孔武有力,线条柔和,造型生动,与我国北方圆雕石狮有极大区别。从棂星门背面雕刻的图案看,你会发现龙在下而凤在上,看到这种安排,你也许会想起电影《垂帘听政》里的一句台词,这石牌坊是慈禧太后时所造。不错,可让你说着了!文庙经宋、元、明、清十余次重建、修葺,最后一次大修是在清同治十二年(1773年)至光绪八年(1882年),当时耗白银六万余两,前后历时十年。现在建筑为清代建筑风格。大修时正是西太后当权的时候。
棂星门两边是植满松、梅、桔、樟、竹等象征品格高洁的树种。用以警示学子们要做品德高、节气高的人。
过棂星门行数十米,就来到园、院相分的大成门。大成门硬山单檐,三级马头封火山墙,上盖黄色琉璃瓦。大成门为过厅式大门,三孔长方形大门,并排而立。门上嵌镶着金色的门钉和威严的铺首兽头。门前后檐的檐下各安着两根5米高的云龙石柱。它是用整体灰色大理石采用镂孔高浮雕的工艺制成,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动感和力感极强。像这样的石雕龙凤柱,宁远文庙共有20根,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正是因为它,宁远文庙才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看,前檐的石柱上还装饰着一对雄狮戏子的圆雕木衬。它玲珑剔透、活泼可爱、雕琢精细,是木圆雕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正中大门上的门匾,边框装饰着木镂孔“九龙护匾”图案,那首尾缠绕的九条皎龙,翻云播雾,云彩中鸣叫的鸟,活泼可爱,多么精美的工艺!
大成门两侧分别是“乡贤祠”和“名宦祠”,它们分别是用来褒扬当地有德于民众的社会名流和有政绩的官员的建筑物。为硬山单檐青瓦木结构建筑。
进入大成门,就是内院了。院的正中是一个占地千平方余米的天井,天井的北面是一座建筑在1.8米高平台上的重檐歇山顶的宫殿式建筑,这就是宁远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高16.5米,面阔5间(27米),进深三间(25米),四周柱廊环绕。殿前檐及后檐共有12根龙凤石柱,全部采用高浮雕镂孔工艺制作,造型生动活泼、栩栩如生、龙盘凤舞、瑞云飞翔。文庙的龙凤柱群,不同于曲阜孔庙的雕龙石柱,曲阜孔庙的石柱是先将石柱依石先雕龙柱形,然后平地起花,浅浮雕雕出云龙图案。而宁远文庙的则是依石先雕龙身、云彩,后雕被云龙缠绕的柱径。一般龙身高出圆柱10—15厘米,龙头最高处,高出柱身25—40厘米,为了体现龙缠柱的力度感,艺术家们把它的鳞片设计成攒尖三角形,少了半圆形鱼鳞的软弱感。更有意思的是,文庙大成殿的四角檐柱下,是一只雄狮托鼓石礅,孔武有力的雄狮,奋力承担着正殿大厦的千斤石柱,这是一幅寓意极深的“师(狮)承重托”图设计。因为历代皇帝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暗喻:“老师承担着为民族、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托!”各位游客,我们不妨把它看成古人对为人师表者用心良苦的暗示。
大成殿内正中的神龛上,一座4米高的孔子塑像,端坐其上,他正在为弟子们讲学呢!殿前的石砌月台,四周围着石护栏,每块石护栏,都雕有寓聪明、吉祥、福禄寿齐至的图案。正中的御路,装饰着五龙丹墀,宽4米,长4米,采用高浮雕镂孔工艺,精雕细琢。它和安装在文庙建筑物上的20根龙凤石柱群一样,受到艺术家、专家们的赞叹:“不惜为国宝!”大成殿前两侧东庑西庑,是供奉中国历代著名儒学家牌位的地方。大成殿左右两侧,左边是明伦堂,也就是学生们上课的地方,今天,称为教室。我国古代社会的教育职责,主要是使受教育者明白社会伦理道德,明白做人的行为规范,所以给它起了这个名,右边是尊经阁,就是收藏儒家经典著作的藏书处,即今天称为图书室的地方,为了适应江南多雨的气候,这些房舍都设有小走廊,用走廊把院内各个建筑都连结起来,使全院浑然一体。夏秋可挡风雨,冬春可挡雪雨。
大成殿四周处墙上绘着孔子生平的“圣迹图”,记述了孔子从自学成才到立学授徒的一生。考试大收集
各位游客,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世界公认的历史文化名人,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要求:“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新中国建立后,学术界开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孔子的思想学说进行研究,60年代初形成热潮。“文革”时期,受左的错误影响,采取了不加分析一概否定的态度。70年代后期,孔子及儒家理论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学术研究取得一大批新的成果。1989年10月8日在中外学者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与学术讨论会上,在会见部分中外学者会上说: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古代思想家,他的思想是我国的珍贵文化遗产,对于孔子思想中一切好的东西,我们都要很好地继承学习。
文庙,实际上是儒家思想在整个封建时代所占地位的物化象征。但它每一建筑,甚至一石、一柱、一花纹、一雕饰,又无不蕴含着人民群众的智慧,这使文庙不仅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内涵,而且在中国建筑史上、美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们研究中国儒家文化的典型实例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景观。
由大成殿经明伦堂或尊经阁,沿走廊而行,我们来到了文庙最后的一座殿堂——启圣祠。启圣祠是供奉孔子祖父母、父母牌位的地方。意思是作为长辈,他们启蒙和培育了孔子这位圣人。启圣祠为硬山前重檐建筑,马头墙上有精美的灰塑图案,前檐有两雕琢精美的凤柱,正在引颈高鸣展翅欲翔,经祠左右的走廊过厅,出院可达后园,后园为学仓及厨房等建筑,是后勤供给的地方。现被县文化馆占用。
各位游客:精美的宁远文庙石雕、木雕、泥塑、壁画会使你终生难以忘怀。由于水平有限,我难以用更多的词藻来形容它,全靠各位朋友去理解、去观察。我给大家导游到这里,祝大家通过对宁远文庙的游览有所收益,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心情愉悦。谢谢!
九龙井原始檵木林导游词
九龙井是一片神奇的原始檵木林,可称“天下一绝”。面积为20余亩,共174株古檵木,形状奇特,平均树龄达500多年。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原始次森林。
首先,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九龙井的马口分水石,这个石坝将一池满满的水分成了九支,流往下游的七村八洞九百九十九亩田地。这水坝不大,只有一道条石,精雕细刻如一道门槛。请大家仔细看,是两块条石锲合而成,当地人称这石为“马口分水石”,这个分水石跟大唐名臣元结还有着密切的关系呢!元结时任道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据说唐朝时候,有一年大旱,九龙井的水自然也就不够用了,下游两村的村民因为引水灌溉经常发生纠纷,进而发展成惨烈的械斗,双方都有伤亡。道州刺吏元结恰巧在江华视察,公务之余在阳华岩游览,得知这一消息,赶紧前往调处。
刺史大人到了,事态平息下来,但在如何用水灌溉的问题上,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元结问:“这九龙井究竟是公有还是私有?”两村的人都说:“这井自古有之,自然是公有!”元结说:“既是公有,这水理所当然地人人都有份,如何还要相争呢?”又说大旱之年,水贵如油,这点救命水,大家都想先用多用,这自然都在情理之中,但凡事都讲个法度、规范,大家何不定个规矩、章程出来,把水调配好,按先后秩序轮流放水,不就成了吗?他思考了片刻,吩咐手下把两村的田亩面积、分布情况如实查清上报,自己四下走走,仔细地勘查了一遍地形,然后对两村的头人说,从明天开始,大家按他的调配,燃香放水,一柱香一亩田,谁也不准违反,大家齐心协力抗旱,共同渡过难关!
第二天,两村百姓早早来到源头,等候刺史大人分水,却见井水汇集处,已筑了一道石坝,两侧开了几道水渠,将水一分九支。清清的泉水像是称量过似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地流向四面八方。细看那道石坝,两村的人都惊叫起来,那不是宗祠大门的门槛吗,回去一看,两村宗祠的门槛都还真的不见了。两块门槛都立在坝上,锲合得一丝缝隙都看不见。有眼尖的,发现那石板上隐约有字。拨开水帘细看,见两块石上赫然刻着两行大字:“神泉天赐,水流同源;世代共有,永享太平!”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水流的磨蚀,现在,这些字已经模糊不清了。等大家明白过来,要谢这位爱民如子、秉公办事的刺史大人的时候,四下寻遍了,哪里还有元结的影子,原来他把事办好后,连夜动身回府,又去处理别处发生的争水纠纷去了。
从此以后,两村百姓按照分水石的调配,再没有发生纠纷械斗,大家和睦相处,友善如初。
好了,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这片神奇的森林,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九龙井的核心位置了,大家是否感受到了清宁幽静,绿意沁脾呢?闭上眼睛,轻轻呼吸带着芬芳的空气,仿佛置身一个绿色王国;睁开眼睛,聆听小鸟用清脆歌喉跟您打招呼,看着太阳从浓浓的檵林上射下千万条彩色光芒,仿佛置身一个神话世界。
咱们九龙井有四绝,第一绝就是刚刚咱们看到的马口分水石,这第二绝则是咱们四周的古檵木。檵木这种植物成长速度非常缓慢,也长不了很大,而且是世界上濒临绝种的植物。所以这174株千姿百态的古檵木不仅是九龙井一绝,也是世界一绝。这174株古檵木每一株都造型独特,有的似喝醉酒的老人;有的像一支修长的玉手;有的像身段婀娜多姿的少女;请看您的脚下,到处都是拱土而出的树根,好像是专门为您设计的休息凳似的;每一处都是一钵盆景,那么精致,那么耐人寻味......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片“袖珍森林”还有一棵庞然大物,他支手遮了“半边天”呢!就是这棵古樟,它叶茂茎粗,根系发达,盘根错节,已经三千多岁了呢!胸径有1.78米,四个大人合抱都显困难。高有20米,冠幅18米×16米,树荫覆盖了半片林子。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试试抱一抱九龙井四绝的第三绝——千年古樟。这棵古樟绝在不仅是硕大,而且本是同根生,却分枝长成了两棵一大一小的古樟。民间还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九龙井的美丽传说,都是歌颂九龙太子与荷花姑娘的动人爱情故事,传说这两棵古樟就是九龙太子与荷花姑娘的化身,他们终日为爱厮守,一起守护这片神奇的森林。
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往下看,可以看到古樟下面不是泥土,而是泉眼,这就是九龙井四绝最绝妙之处了。整个九龙井原始檵木林共有九个泉眼冒水,而这棵古樟下面的泉眼是最大的泉眼。它长流不息,源源不断,从来都未曾干涸。九龙井也是因此而得名。大家可以掬起泉水尝一尝,这水才是真正的矿泉水、纯净水啊!凉气从口而入会一直抵达五脏,甘甜爽口。就是这汪水养育和灌溉着七村八洞九百九十九亩田地。
九龙井不仅仅只有四绝,还有好多蕨呢!不要误会,这个蕨是蕨类植物、蕨菜的蕨。春天的时候,漫山遍野,随手可得。可是纯天然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喔!
古树、古井、古蕨构成了一幅远大古而神秘的自然风光图,地上蕨类植物密布,而且四季常青,一泓清泉汨汨流淌,透明清澈,这片原始群落更具灵气,更加秀美。让人无不称奇叫绝,是世人休闲、观光、避暑的最好去处。
各位游客,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江华秦岩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光临湖南江华秦岩旅游风景区。首先向各位介绍一下秦岩的由来:秦岩属江华古八景之一,相传为秦时人们避秦乱的地方,因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在岩壁上书有“秦岩”二字而得名。全岩空气流通,温度清新宜人。全程游览行程为3.3公里,现在向游人开放的有“桃源洞”、“水晶洞”、“仙人洞”,传说中神秘的“天仙洞”正在探寻之中。
着先我们参观的是桃源洞,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往对面看,这是一处气势宏大的瀑布,瀑布沿着这绝壁流下,汇入下面的汪洋大海之中。当我们站在这瀑布前时,会有一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
现在我们进入了秦岩深入的桃源仙境。各位请看:那是一只鸽子,相传当年秦人避难于此,一有情况就靠此鸽“飞鸽传书”传递烽火信息。后来天下太平,完成使命的它也就神态安祥的在此栖息了。请各位看这边:玉鼠偷桃,那里有三个仙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其中有一个已经被那只憨态可掬的小老鼠吃了一半,凡人如果能吃上一个便可以成仙,看上一眼更会延年益寿。请大家多看几眼,都会长命百岁的喔!大家往地上看,这地上是一幅“二龙抢珠”图,中间有一颗龙珠,左右两边各有一条龙,相传两条龙都想独吞这颗龙珠而达到主宰这一片天地之目的,由于二龙争抢龙珠时闹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把玉皇大帝都从宝座上震了下来,玉皇大怒,便将二龙定格在了这岩石之上。
请看这个四四方方的小坑原是一口小井,坐在旁边的是一只得道成仙的蛤蟆,名曰仙蟾,原本有一股仙液长年从它口中滴出来,小井之水却怎么也滴不满,也不干涸,这井中之水可作医用,清热解毒,能治百病。可惜这一药剂被心存不良的游医发现,为了将这仙液据为已有,在一天深夜,用剑把仙蟾砍成两半,这时候岩洞内突然阴风徒起,岩洞外面更是雷雨交加,金山瀑裂,冲出滚滚洪流,将这个游医冲到了金山脚下做了一名守山蟹卒。另外半身蛤蟆还留在这里,从此以后,井中之水也就干涸了。
各位朋友,请看这个巨大的石钟,很久以前它是悬挂在洞顶上的,是洞中的报时工具,本方岩主委派了两个和尚定时撞钟,初一撞一下可响到十五,十六撞一下可响到三十。久而久之,两个和尚感到大麻烦,心想:如果一年撞两次不是省时又省力吗?到了第二年正月初一,他们连续撞钟十二下作为上半年的时钟数,在他们于七月初一撞下半年的钟声时,撞前十一下都平安无事,就在撞最后一下时,金钟突然坠下地来,两个和尚没来得及跑开就被压在了钟底。让我们离开这两个懒和尚,走过前面这两个富贵门和长寿门,游客们无论你们从哪扇门过去,富贵和长寿都会伴随着各伴的。
现在我们来欣赏咱们秦岩其中一处绝景“玉犬望腊”,俗名“狗望腊肉”,因为腊肉很香,所以前面离地三丈三尺三寸高的石坪上那条玉犬就数万年如一日的昂着望着它头顶上的一块薰香腊肉,直流口水,就是吃不到,因此也有了“到此闻到腊肉香,还俗不再做和尚”这么一句古话。这一景是咱们瑶族生活一个剪影片段。
在这仙人挥手告别这世外桃源时,我们也将参观完毕这桃源洞的美点了,看着这美丽迷人的桃源景色,大家是否都明白为什么叫桃源洞了,这满园的桃树和满树的桃花,再看一看宽阔平整的天空,就连我这个每天都在此工作的人也无法平静内心的激动。朋友们,我相信,只要我们珍惜宝贵的时光,生活也一定会有这般美好。
好,各位朋友,请大家随我一同走出这如诗如画般的桃源仙境,去参观秦岩的另一个迷人的“水晶洞”,领略一下水府龙宫的悠深意境。
“闻说桃园好避秦,兹岩名迹栈还真,居然空首超凡境,只少长岭越世人。幽涧秋深芝草秀,石田春蓁此中,芽苗便可求仙云,莫向迷津更问津。”各位朋友,这首诗是浙江省余桃县西村一位名叫韩子祁阳的人于明朝神宗皇帝万历20xx年所书写,这2个大字(秦岩)是东汉时期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所书,在兵荒马乱中偶迁此地,于是就在此石壁上奋书“秦岩”二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秦岩石刻共有一十三方,都是历代文人墨客所书而刻在这洞口或里面的岩壁上的。
“别有洞天”的题词意境深远,这是唐朝道州剌史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元结刻于永泰二年,距今也有千年历史了,此洞洞口四季如春,此时洞内却是寒风凛咧,风中夹雪,请看石壁上似乎是皑皑的白雪。不过再住前十来米后,里面将会风平浪静,温度宜人。
各位请看上面有成百上千只仙鹤,它们那细长的脖子和高跷起的鹤顶,正在戏耍水中之鱼,我们现在就要进入了东海龙王的龙宫了,大家请看前上方那块平整的石块就是龙门的牌匾,仍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龙门”二字。
从古到今,秦岩就有着多少扑朔迷离,津津乐道的传说,特别是至今还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仙洞更是使人们神往了千万年仍没有露出其庐山真面目。更有离奇的传说是:每次进洞若干人,总会在清点人数时少一个人。天长日久,越传越玄,古今游客无不对其趋之若婺,梦寐以求。所以,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欲解千古之谜的壮举,经过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开掘,没想到又出现了一条天然地下河,这里河面平坦,水流平稳,水面清晰,空气清新,虽然没如愿的找到天仙洞,但可以坐在这游船上优哉游哉乐似神仙!
朋友们:“良田万倾洞里边,秦岩深处住神仙,也是江山美如画,桃园洞里好耕田”大家看这一片举世瞩目的仙人田,一层层的梯田平整肥活,这一条条田埂就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群仙人们在辛勤劳作,仙人们就将这片良田中产出的万担稻谷藏进桃源洞内的仙人粮仓。
朋友们,还有这边是一片广阔的仙境宝地,一派亮丽的田园风光。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成千上万只喜鹊会不约而同的来到这里,自觉为牛郎织女架起一座天桥,成全他们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哪位游客如有兴趣的话,到七夕的凌晨,来到这里,有可能听到他们夫妻二人的窃窃私语。这里有诗为证:牛郎织女情义真,冲破天规锁层层,感动仙鹊将桥架,七夕佳偶自天成。只愿世人多恩爱,留得美名天下闻。
好了,各位朋友,我现在又回到刚刚入洞的大厅了,咱们再回过头来欣赏一下这个比足球场还要宽敞的大厅,恢宏壮观、宽广深遂。
各位朋友,大家辛苦了,我们今天游历了一番人间仙境,秦岩的景点也就参观完了,祝大家一路顺风,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