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范文大全 >  导游词 >  江苏导游词 >

江苏的导游词范文精选

江苏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关于江苏的导游词范文,希望你们喜欢。谢谢阅读,欢迎借鉴。

南京栖霞寺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南京栖霞寺旅游,首先我先给大家介绍下南京栖霞寺~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栖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拨286米,又名凤翔峰;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名称虎山。栖霞山古迹名胜很多,她的深秋红叶,特别是20xx年发现的“东飞天”石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栖霞山没有钟山高峻,但清幽怡静,风景迷人,名胜古迹,遍布诸峰,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尤其是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栖霞山驰名江南,因为不仅有一座栖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构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间素有“春牛首、秋栖霞”。山西侧称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深秋的栖霞,红叶如火,登高远望,甚为壮观,景色十分迷人。

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向东有月牙池,向前就来到栖霞寺大门。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 栖霞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现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鉴真纪念堂等主体建筑。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清光绪三十四年(1920xx年)重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摄翠楼、藏经楼等,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庙。

千佛岩在凤翔峰西南麓。闻名遐迩的“东飞天”就在中102号佛龛中。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绍之子与智度禅师合作开凿三圣像以纪念明僧绍。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20xx年)逐渐开凿而成。又据传,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

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镌刻了三尊佛像,这三佛合称“西方三圣”,该殿也称“三圣殿”。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凿于294个佛龛中,望之如峰房鸽舍,号称千佛崖。

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其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

20xx年南京旅游界要说有什么大事恐怕只有栖霞山发现“东飞天”,各大媒体更是抓住这一热点进行大量报道,学术界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使“东敦煌”、“东飞天”蜚声海内外,很多人慕名而来。“东飞天”位于中102号佛龛中。

这个洞龛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顶的两组飞天为橙色,线条清晰可辨,中间佛像头顶的火焰隐约可见。虽然仅有这么两对飞天,但这是我国所发现的最东部的“敦煌遗迹”。最近又传来消息称在千佛岩旁的舍利塔上又发现了飞天浮雕,其所用技法和人物线条皆与敦煌相似,据有关报道称,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东敦煌"的文化内容。

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20xx年),始为木塔,后毁于唐武宗会昌年间。现存之塔系南唐时高越、林仁肇建造。从栖霞寺南侧围墙外山路向东行不远,就可看到舍利塔,该塔用白石砌成,五层八面,高约18米。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态生动传神。

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般。该塔为五级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塔基上浮雕释迦八相图和海石榴、鱼、龙、凤、花卉等图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贤骑象图和文殊菩萨像,像上还刻有“匠人徐知谦”等题名。

塔檐下雕飞天、乐天、供养人等像。第二层以上每面都刻两个圆拱形龛,均内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计64尊,雕刻精细,甚为生动。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细腻、精湛,装饰华丽,为佛教艺术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舍利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

南朝石刻

体现南京南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省内共有32处,其中南京地区有19处,分布在江宁、栖霞等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20xx年,19处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处,另有失考墓7处。

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镇墓神兽分双角天禄、独角麒麟与无角辟邪三种,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神态威猛庄严。天禄与麒麟仅限用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王侯墓前。

位于栖霞区狮子冲陈文帝陈倩永宁陵前的天禄、麒麟,是帝陵石兽的代表作。它们相向而立,造型矫健灵活,雕刻手法细致圆熟,已脱尽汉代简朴作风,给人以挺拔、丰满的印象。而位于仙鹤门张家库村的梁临川王萧宏墓,墓前的辟邪雄浑简练,雕刻技法娴熟,造型的整体和局部皆十分和谐,显示出一种匀称美,是王侯墓前石辟邪的代表作。

神道石柱又称华表,以栖霞十月村吴平忠侯萧詹墓的碑文保存最为完整。南朝立碑较少,千百个碑毁散湮没,流传极少,而此碑巍然独存。石碑通高5.16米,分碑首、 碑身、龟趺三部分。碑身镌刻当时著名书法家贝义渊所书2840多字的楷体碑文,是十分罕见的书法艺术珍品。

南朝陵墓石刻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而与同时代的北朝石窟艺术遥相媲美,在中国石雕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杰作,也称得上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禄、麒麟雕刻

精美者,当属位于栖霞镇狮子冲的陈文帝永宁陵石刻。天禄又称“天鹿”,也称“挑拨”、“符拨”,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与“天命”和“禄位”有关。麒麟是传说中的“仁兽”,它的出现,往往被附会为圣贤的降生,是太平盛世的象征,永宁陵现存石天禄、麒麟各一只,昂首而立,凌空欲飞,富有动感,给人以挺拨、丰富的印象。

好,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江苏枫桥景区江枫洲导游词

地点:南码头张继广场

时间:

欢迎各位到枫桥景区江枫洲参观游览。

各位可能从小就会背一首唐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故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千古绝唱,就是唐代的这位张继夜泊在枫桥挥就的。千百年来,无数游子来到枫桥寻觅这美妙的诗境,唐宋明清的文人都曾经来追寻过,他们续写了数百首枫桥诗词。如唐代的白居易、刘禹锡,宋代的范成大、陆游,明代的唐伯虎、王宠,清代的沈德潜、吴伟业,还有乾隆皇帝等等都写过枫桥的诗,于是枫桥的月光照耀了神州大地,钟声响彻在五湖四海。

枫桥的闻名还因为它是一个历史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景区,素有"五古"之称,那就是古河、古桥、古寺、古镇、古关。这里我先给大家介绍古河、古镇,其它三古参插在景点中介绍。

我们面前的这条河,就是古代京杭大运河中的江南运河苏州段。

中国的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大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最早的运河就是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从江都(今扬州)到末口(今淮安)的邗沟,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断开凿,到了隋代隋炀帝终于将它连成了一条长达1782公里,由杭州直达北京,纵贯南北的人工大运河。它比巴拿马运河(1920xx年竣工,全长81。3公里)长21倍,比苏伊士运河(1869竣工,全长172。5公里)长10倍,比这两条运河开凿时间要早两千多年。运河不但是古代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2520xx年的深厚积淀,培育出两岸许多繁荣的城市,北京、天津、临清、济宁、徐州、扬州、苏州、杭州等。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最丰富的文化长廊、博物馆和百科全书。

大运河流至苏州浒关到枫桥,分两路,一路向东叫枫桥塘,穿过阊门、入南濠;一路从寒山寺前流过称作枫江,向南入胥门,汇合在护城河,再经盘门、觅渡桥,与吴江段运河相连,趋向浙江。

枫桥跨越在运河至苏州的要塞处,古驿道也恰巧在此交汇,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水陆两驿道的中转站。江浙、湖广、安徽、福建一带的"皇粮"和土特产都集中在枫桥运往京都和各地,于是这里各类商人如云聚集,各种货物如山堆积,水中船只密布,商店人家鳞次栉比一直连到阊门。支撑起整个阊门一带(枫桥、虎丘山塘街、石路)的繁荣昌盛,明代唐伯虎用诗《阊门即事》将它进行了描述:"世间乐土是吴中,内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运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将它说成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之地。"繁盛的程度一度超过号称天下四大镇的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是全国的米豆集散地。官府专门派员在此驻扎,设有标准粮斗"枫斛",民间有"探听枫桥价,买货不上当"的俗语,市场标准价都来自枫桥,当时市民对枫桥米价的关注,不亚于现代人对股票的关注。

可惜的是枫桥这一繁荣商贸古镇,在1860年太平军与清兵的战火里烧了几天几夜,阊门、山塘至枫桥化为一片灰烬。从此往日的繁荣消失了,美妙的诗境朦胧了,近百年来,无数游人来到这里,看到古桥孤独的愁眠着,古寺敲响着无奈的钟声,周围危房破败,杂乱无章,于是把深深的遗憾寄托于一首歌《涛声依旧》"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年的夜晚。"

苏州人不安了,开发和建设枫桥景区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1986 年枫桥景区列为省级风景区,环境逐年得到改善,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对极富景观效果的江枫洲进行了规划建设,将这里脏乱差的148户居民全部拆迁,20xx年规划建成了江枫洲景区,共投资了1亿元人民币,9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

江枫洲历是枫桥古镇的西塘,有法华庵、听钟桥等古迹。1954年为了避免大运河嘈杂的船声对寒山寺的影响,古运河向西改道后,将其围成了一小岛。建成的江枫洲,占地3.5公顷,分三个景区,北部是古镇街市,中部反映民俗风情,南部以生态植物造景。现已成为苏州大门和古运河上一道亮丽地风景线。

现在凭着你手中的这张旧船票,通过这座美丽的亭桥、南码头,就能登上你的客船--江枫洲,使千年江枫情重又温暖你的双眼。

地点:渔隐桥

时间:

这座跨越在大运河上的亭桥,全长22米,设计者将桥的功能和造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中央矗立着重檐古亭,桥面可以通车,以不凡的风姿和体量成为江枫洲南部主要景观、苏州的可通车亭桥。因为东侧清代原是袁延寿的渔隐小圃,园中由山水、厅台楼阁组成洗砚池、五砚楼、枫江草堂,吟晖亭、稻香廊、汉学居、红蕙山房等十八景,园景之胜和当时的"乐圃、南园"并美,是苏州名流、远方贤士经常造访和雅集的地方。所以为桥取名"渔隐桥"。站在桥上,如同乘上停泊在水上的客船中,面对江枫两座古代石拱桥,可以细细体会当年张继的"月落乌啼、江枫愁眠"那悠远的惆怅。

地点:唐灯前

时间:

这里是景区的南部生态植物区,种植一百多种数千棵植物,以红枫为主,点缀水驿长廊、报春轩建筑,诣在营造水上绿洲的浪漫情调,秋季泛红的枫叶,营造《枫桥夜泊》的诗情画意。

我们面前的这座铜灯完全按照唐灯实样制造,用掉6吨紫铜。灯高6米,暗示了六六大顺。灯的下面是莲花座,上部为六角形灯柱,刻如意花纹、民间崇拜之兽麒麟,顶部鎏金,显示出大唐雍容华贵和典雅庄重的风格,成为江枫洲的标志性景观,和唐钟、唐塔、唐诗时空相系,丰富了景区的古文化。

唐灯实是佛教的法物,佛教认为灯可破除黑暗,带来光明,这正是佛教的宗旨。枫桥有古老的寒山寺,江枫洲上原有法华庵,是的佛教胜地。这座唐灯开园时请寒山寺方丈性空方师举行了开光仪式,所以很有灵气。大家摸一下,许个愿,就能消除往日的烦恼,为今后的生活带来光明。

地点:江枫草堂

时间:

枫桥的繁荣不仅吸引了许多商人,同时还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这里白天热闹非凡,信息通达,生活方便,能充分满足人的社会欲;夜晚安详宁静,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将它的空灵与深沉挥洒得淋漓尽致,有彻人心扉的震撼力,使人的心灵的到洗练。在这里隐居,似乎有中国禅宗的境界"大隐隐于市"。因此历代都有名人名园集中于枫桥一带。如文征明,王宠结吟的凝翠楼,殷斐促的松鹤堂,戈载、戈宙襄的广居,惠磐卿的冷香别馆,段玉裁的一枝园,顾广圻的思适斋,袁延寿的渔隐小圃,赵宦光的寒山别业等等。

枫桥还是文人经常造访、雅集的地方,中国传统文人是最懂得生活的一族,他们聚在一起吟诗作画,听琴饮酒,下棋品茗,可谓潇洒而又高雅,所以有许多枫桥、寒山寺的诗。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王渔洋夜雨题古寺"的故事。王渔洋原名王士祯,清代顺治年间进士,诗人,创立诗歌"神韵"说,喜欢游山玩水、吟风颂月,因喜欢太湖边的渔洋山,而自称"渔洋山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春天的一个雨夜里。王渔洋乘船来到枫桥,他不能像张继那样欣赏天上的星星、月亮,一时兴来,提起衣服,手持烛火,登上岸来到寒山寺门前,题了二首绝句:

夜雨题寒山寺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蓬泊处雨潇潇。

疏钟野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寄西樵、礼吉 西樵、礼吉是他的两个兄弟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第二天早上,和尚开门,一看两首诗,知道诗人王渔洋昨夜造访过,一时传遍了苏州城。可见古代文人的放浪不羁和性情豪放。

江枫草堂就是再现文人雅集的场所,园中假山流水自然幽雅,主厅中高挂文征明书写的"江枫草堂"四个饱满而秀雅的大字,布置了一堂竹节家具,有琴桌、棋桌、酒桌。中国传统文人认为竹子正直,有气节,凌寒不屈,是他们崇尚的精神象征,竹节家具雕刻讲究,是富有浓厚中国情节和传统工艺的家具。

南侧是一个书房,里面布置了一堂明代书斋家具,有画桌,文椅,书柜、平头案、条几等,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明代家具流畅的线条,简洁的风格,明代家具是了中国家具发展到艺术成就时期的代表。

地点:江枫广场

时间:

吴门古韵戏台是景区中部主建筑,以精致的雕镂为特色,顶部为龙凤雕刻棚顶,垂透雕花篮挂柱,门窗皆雕刻成 花窗。台上背景刻老书画家谢孝思的梅花图,后面是传统 ,两边出将、入相耳门雕一根藤挂落。是一个观赏性较强的江南民俗建筑。台上如演出江南古乐与歌舞,使古桥、古关、古寺、古河…交相辉映,升华出浓浓的古韵。

戏台又和寒山古寺互为对景,从寒山寺门前看过来,戏台高矗于江枫广场前,居高临远,气势恢弘,张充和老先生书写的吴门古韵匾额庄重大气,点出了景区的主题。从这里隔河看寒山寺,黄墙掩映在绿树丛中,唐塔高耸出林,能较完整地欣赏到古寺优美的全貌和幽深神秘的气氛。

广场东边的这条沿河古街,由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过街楼等组成,取名"半砚巷"。名字的来历还有个故事。原来枫桥西部有个叫吴岑渚的文人,居住在一个非常简陋的居室中,读书的斋室只有几步之大,除了放一些书籍、笔墨纸砚之外,没有其它任何物品,书房虽简陋,却是门临溪流,朝晖夕阴,云烟变幻。正所谓"室雅何许大,花香不在多。"有一天,吴先生不小心将砚台打破,仍然用半只砚台写字,最后成为书画诗皆能的文人,索性就以"半砚"作斋名。现在将"半砚"用于文化街,由苏州几个的中青年书画家在此创立了"江枫书画院",决意将中国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外貌素朴简陋的风格传承下去。考试大收集

东面这座桥就是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江村桥,它横跨在枫江上,与枫桥遥相呼应,从唐代以来一直和枫桥对愁眠着。

江村桥为单孔石拱桥,经始年代不详。清康熙四十五年(1720xx年)重建;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1984年,苏州市政府拨款整修,并列有《重修江村桥记》。桥长38。7米,宽3米,跨度9。8 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点:漕运展示馆

时间:

地点:渔隐村

时间:

前面已经介绍过枫桥是最适合隐居的地方,中国人的隐居生活有四种,那就是耕(耕种农田),读(读书写字),渔(垂钓江湖),樵(上山砍柴),这四种生活是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但最简单的生活可以宁心静气,不劳神伤心,人的本来性情在平静的生活中得到修养,从而延年益寿。枫桥水多,最适合渔隐生活。这里建造了一组简朴的江南小木房,并设平台挑出水面,展示了渔隐生活的氛围,大家可以在这里体会一下宁静志远,淡泊明志的境界。

地点:听钟桥

时间:

这是一座全木结构的廊桥,上面是江南民俗建筑三间轩屋,和桥面组成了苏州传统的廊桥,它横卧于运河水湾,视野开阔,是观赏枫桥、铁铃关的处;凉风习习,体现了江南小桥流水特点。沿用了历古桥的名字"听钟桥"。和渔隐桥一起丰富和发展了景区桥文化。

晚上,在月光的照耀下,漫步桥上,会感觉到唐时的明月今日又还。故书画家吴 木为其书匾"心洲步月"。

地点:唐寅诗碑

时间:

唐寅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明代大才子唐伯虎,29岁的乡试第一名,后得南京解元,因涉及科场舞弊案,而断送了仕途。于是潜心学艺,诗书画无所不精,民间传说他画的虾,往水里一丢,"毕剥毕剥"全活了。不顺的生活经历使他有点玩世不恭,年少才高又使他羁骜不驯,自刻一章"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因为"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而家喻户晓。

唐伯虎居住在阊门桃花坞,喜欢游山玩水的他,枫桥是他常来的地方。也写了不少有关阊门枫桥的诗,都非常形象生动,他在这块生活的土地上是用了心思认真写的。前面介绍过他的《阊门即事》,这里是一首《枫桥有感》

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月色迷烟雾。

谯阁更残角韵悲,客船夜半钟声度。

树色高低混有无,山光远近成模糊。

霜华满天人怯冷,江城欲曙闻啼鸟。

这首诗描写出枫桥傍晚到深夜,不断变幻,朦胧迷人的景色。清末以来的荒芜,已失去了这样的诗意,江枫洲的建成,使唐寅这首诗的美妙诗境重又浮现在枫桥景区。

地点:一枝园

时间:

一枝园原来是段玉裁在枫桥寄居的宅园。段玉裁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曾官为四川巫山县知县。园中经韵楼是他的书房,他在这里完成了许多文学著作,最有名的就是《说文解字注》,是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许多文章都收录在《经韵楼集》中。

这里以湖石、小池互相依傍建成小园,临水筑轩,取张继诗意名"愁眠",北侧的攒尖小园亭,移杨瓒故宅内亭名"水月亭",这里是一处纪念名人名居的景点。

地点:夜泊处

时间:

这里就是当年张继夜晚停泊小船的地方,也就是产生《枫桥夜泊》这首诗灵感的地方。

张继,生卒年代没有记载。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86年)进士。曾仕盐铁判官、检校祠部郎中等官职。写过许多诗,集为《张祠部诗集》,多为纪行登临之作,以《枫桥夜泊》最为传名。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暴发,张继避乱南下来到苏州,但江南也因为官军平定刘展判乱的战争,也是一遍荒芜凄凉。张继看到这一切,首先写下了《阊门即事》:"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夜晚孤舟停泊在枫桥前,寒冷中看着天上的霜月、水中渔火,听到凄凉的乌鸦叫声、沉重的寒山寺钟声,和心中的乡愁国忧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于是写下了《枫桥夜泊》这首千古绝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故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的真情实感和那空灵而阔大的意境,千百年来震撼了无数人,流传之久、之广,遥遥于浩浩荡荡的唐诗。童叟皆能诵,不仅中国人会背,东南亚一带的人也都会背,日本还将它收录在小学教科书上,所以每一个日本人都知道中国有个苏州,苏州城外有江枫两座古桥,桥畔有个寒山古寺。都认为元旦凌晨(0点)前听寒山寺敲响的108记钟声,来年就没有烦恼,平安幸福。因此,每年元旦都会有许多日本人从日本专程来到寒山寺听钟声。

大家都知道张继的《枫桥夜泊》,鲜为人知的是,张继后来又来过枫桥,并且还写了一首《枫桥再泊》:"白发重来旧梦中,青山不该旧时容。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尝听半夜钟。"

地点:《枫桥胜迹》模型陈列室

时间:

这幅《枫桥胜迹》立体画卷。画卷全长20米,以枫桥镇、寒山寺、枫桥、江村桥、古运河、铁铃关这枫桥"五古"为主题,艺术地再现了明末清初枫桥一带秀丽地风景,繁华的商市、淳朴的民俗和古老的文化。

画卷随江南运河展开,自镇江、常州、无锡经浒墅关,十里亭、三里亭进入枫桥地区,可见这一带,市廛鳞列、商贾云集、货物如山积,行人如水流,其间亭台楼阁、深宅大院、门面店铺,各类建筑二千多幢;士农工商、男女老少二千多人;枫、桔、柳、竹各类花木近千株。从枫桥往南,过横塘、驿亭、江南运河从宝带桥折流向吴江、杭州。

这里是阊门,城头上建有飞檐楼阁,吊桥外热闹非凡,列肆招牌,灿若云锦,沿河街市人群川流不息。米行、绸庄、银楼、杂货铺等或面河而设,或夹岸遍衢。南北川货、东西杂品在此会聚交流,穿过上津桥、下津桥、来凤桥蜿蜒直至模型中心枫桥镇。

枫桥镇是商贸中心。这里水路四通八达,船只往来如梭,有四乡的农船,河港的渔船,外地的货船和游春玩景的楼船画舫。街巷道路修筑整齐,房屋粉墙黛瓦,曲槛回廊,临街傍水,错落有致。房屋内的桌椅床榻及门帘窗惟都安当时民俗布置,洋溢着浓郁的姑苏水乡风味。如果细看,可一一辨认出粥店、米行、书铺、茶馆、酒楼、裱画作、绸缎庄等商行店铺。可谓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反映。其中江村草堂,来凤堂茶馆、蝈蝈行、三星堂中药铺、王家祠堂等,地方志书上都有过记载。有名的枫桥大面店招风接客,糕团店陈列各式香糕,还有小吃担沿街兜售,这里一群人正在围观江湖艺人的杂技表演。人物虽仅盈寸,全是浙江青田玉石所雕,神态各异、细腻逼真,饮酒、买货、挑水、洗衣、垂钓、作画、洗马桶、撑船、购物、抬轿,各式人物神态逼真,组成了一幅市井风情图。

请看其中一大户人家张灯结彩,披红扎绿,正准备迎亲拜堂,大街上迎亲的队伍使百姓沿途驻足观赏,大红灯笼开刀,花轿后面,有手捧拜盒的,有肩挑盘匣的,有扛箱提篮的,一路上鼓乐喧天,热闹非凡。

寒山寺位于枫桥镇中心,寺内有大雄宝殿,罗汉堂、藏经楼、寒拾殿、霜钟阁、枫江楼,钟楼等,按寒山寺现状来布置,寺内楼阁巍峨,回廊幽深,古木葱郁、香烟缭绕,一派"佛地圣境"面貌。

枫桥到横塘这一段是水乡风貌,远处山峦毓秀,水风清佳;近处郁郁葱葱,稻苗茁壮,不禁使人联想起宋黛名人范成大的诗句:"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在模型的设计制作钟,艺术家们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融汇了雕、塑、绘、堆等各种传统工艺技巧,使图卷中山脉、河流、城垣、街道、桥梁、寺院、牌坊、商行、宅地、园林等等,都清晰可辨,制作极为精细,整幅模型采用中国画的的散点透视,而每一组建筑则采用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构成规模宏大的的工艺美术立体模型,斜立面的模型上,房屋层层向上渐远渐小,与蔚蓝色天穹相接,意境深远,加上现代灯光和音响效果,白天、傍晚、深夜各有不同的景观展现在游客面前。每当夜晚,星光闪烁,钟声悠扬、枫叶如丹,万籁俱寂,使人沉静在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的意境中。

地点:枫桥北街

时间:

枫桥古镇唐宋至明清一直是全国的商贸集镇,因这里商品丰富、信息通达,而成为人口密集的地方,从而沉积了浓厚的吴地民俗民风和各种民间艺术。现在在江枫洲上恢复了一条明清古街,重建了渡口、驿站、米行、当铺等景观,邀请了苏州各种民间艺术大师来操作表演,展示作品。如苏绣、玉雕、石雕、灯彩、剪纸、文房四宝等。这些民间艺术大师心甘寂寞和清贫,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守护着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江枫洲名人名艺坊的建成,给了他们一个舞台,向中外游客集中展示吴地民间工艺,可以较深刻的了解苏州。

地点:惊鸿渡

时间:

明代民间高士赵宦光,将他的父亲葬在在枫桥附近的支硎山南面,就和夫人陆卿子开山凿石,种植花木,造园隐居住于此守坟。名"寒山别业",因为园依山而建,所以既有山林野趣,又有人工之美,有"千尺雪、云中庐、惊鸿渡、绿云楼、飞鱼峡、弛烟驿、清辉楼。"等十几景,赵氏夫妇和他们的友人,写了许多咏园诗,如"松风二十里,花店野棠村。已是山深处,无嫌客到门";"树色千重碧,溪声万壑流。乌啼花坞暖,枫落石门秋"等等,从中可以看到园景的优美。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六次临幸,并赐诗三十余首。

惊鸿渡就是寒山别业中的一景。将它沿用于江枫洲古运河码头渡口,让人回味,古代这里人潮如流,盈浪喧天的情景,惊破了天上的彩虹,惊扰了仙界的宁静。

重檐飞戗的渡口建筑高耸于枫桥北街,是北部景观的高潮。

"惊虹渡"三个大字是书法家谭以文书写的,潇洒豪放,确有惊天的气魄。牌坊对联"云霞流丽东西映,天水空明上下鲜"是乾隆皇帝南巡时所赐,现由书法家费之雄重书。码头两边的石狮子雕刻精到、威武凛凛,是江枫洲北端镇洲守护神。

地点:枫桥

时间:

枫桥始建年代不详。从《寒山寺志》的记载中,可以知道枫桥建造时间早于寒山寺(南朝梁代天监年间)。

枫桥经过这么多年,当然历经沧桑。可能是人们太喜欢张继的这首诗了,所以历代都设法保护好它。唐代的桥一直传到今天,实属罕见。枫桥有记载可考的修建有明崇祯末,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同治六年(1867),最后一次整修是1985年。被国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枫桥,旧作"封桥",因为这座桥晚上要关上木栅门封掉。宋代王郇公寄居在苏州时,将张继诗书刻在石碑上,也是《枫桥夜泊》最早的石碑,把"封"字改成了"枫",大家觉得桥名更有诗意了,从此就叫它枫桥,一直沿用到今天。

现在大家看到的枫桥为单孔石拱桥,长39。6米,宽5。27米,跨度10米,南、北坡各有12级引桥。北面桥柱中间联刻:"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两旁对联为:"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三年天必降之福;恼人语恶视恶行恶三年天必降之祸"南面中间联:"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都是劝人为善的佛教精神。

枫桥的有名,一是它重要的地理位置,另一就是从张继诗里名声鹊起,尔后南来北往的文人都喜欢停泊在这里,体会《枫桥夜泊》的诗境;继尔,步张继后尘,作诗题咏。如

唐代张祜:"惟有别时因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北宋程师孟:"晚泊枫桥寺,迎风坐一轩。"

南宋俞桂:"昔年曾到枫桥宿,石岸旁边系小船。"

元代释英:"晚泊枫桥寺,冥搜忆旧游。"

明代徐源:"寒山钟尽便开船,来往枫桥共几年。"

明代文肇祉:"此夜维舟不成寐,寒山依旧起钟声。"

清代沈德潜:"星星渔火乱,知是泊枫桥。"

清代李绳:"寺钟渔火枫桥泊,已是思家第一程。"

今天,各位来到这里,是不是也诗兴大发,吟它一二句。

地点:铁铃关

时间:

苏州民间向有"六门三关"之说。三关指的是分布在枫桥官道上的金阊关、白虎关、和这座铁铃关。它们都是嘉靖年间为了抗击倭寇(日本强盗)而建的。明朝郑若曾的《枫桥险要说》中记载:"天下财货莫盛于苏州,苏州财货莫盛于阊门。倭寇垂涎,往事可鉴。"实际上,当年苏州城郊和周边地区为抗倭而建立的敌楼、关堡、土寨大大小小有十多处,现在只剩下铁铃关这一处抗倭遗迹了。考试大整理

铁铃关,占地90平方米,高10米,下部是用石头砌成的台基,四面用砖头围起,中部是三层关楼,砖台上设置许多凹孔,用来发射土炮,打击敌人。

铁铃关,控枫桥,扼运河,古代官道通过枫桥、穿过铁铃关到市内,是苏州城西的重要屏障。1949年,解放军解放苏州时,也是首先从这里进入苏州城的。

铁铃关曾经在清道光九年重修过。第二年江苏巡抚陶澍倡导文运,将上层改建为文星阁。此后,年久失修,逐渐残损为一座荒台。惟有拱门上的"铁铃关"三个字还依稀可见。现在我们看到的铁铃关,是1986年重修的。面桥的关楼上高悬已故书法家吴进贤书写的"御寇安民"匾额,柱联为:"雄关通浒墅,古寺对寒山"谭以文书。重新制作的"铁铃关"金字朱匾高悬于关楼上。关楼内陈列着苏州地区抗倭的文物史料,正中塑造了抗倭名将任环的戎装蜡像,供人们缅怀纪念。

结束语:

时间:

现在我们已经游览完江枫洲,对枫桥的了解也就意味着对苏州有了初步的了解。苏州是个水城,以桥多著称,明代诗人高启说"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你不仅走过了苏州最古老、最有名的枫桥、江村桥,还走过了一座亭桥(渔隐桥)、一座廊桥(听钟桥),两古两新一共四座桥,它寓意着你今后能事事如意,这也是我们美好的祝愿。欢迎再来枫桥江枫洲。

溧阳吴楚农耕文化园

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尊青石雕塑,叫“扶犁开耕,”它是我们农耕文化园的标志性建筑!俗话说 “春种一粒籽,秋收万担粮。“扶犁开耕预示着一年农事的开始,也象征着秋天收获的起点。大家要有兴趣,可在此留影纪念。

(大门)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农耕园的大门,大家抬头看,门额上“吴楚农耕文化园”的几个隶书大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书写的。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要叫“吴楚农耕文化园”呢?因为古时的溧阳,属于吴国,又和楚国交界,所谓“吴尾楚头,”“吴风楚韵,兼而得之。”当年楚国的伍子胥逃亡吴国,就是从溧阳经过的。京剧里有一出戏叫《文昭关》讲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而这昭关就在安徽广德县境内,离这儿也不远。

我们农耕文化园的建筑风格为徽派建筑,粉墙墨瓦,高高的马头墙,气派的门楼。这院门虽不豪华张扬,但院内却别有洞天。既像官府人家,又像百姓民居。这就是中国人讲究的“中庸”、“内敛”。好,请大家入园参观。

(照壁)大家现在看到这一堵墙,叫照壁。这是中国古建筑中特有的格式。无论是皇宫官府、大户人家、还是寺庙社坛,都可见这堵墙。它起着遮掩户内情况和装饰的作用。

我们眼前照壁上写着一个“稼”字,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庄稼的“稼”,表示春天播种,秋天收割,夏天浇灌,冬天收藏。这是农业生产的一个关键词。二呢,这“稼”字是由禾和家字组成,禾代表稻谷,代表粮食,一户人家有了吃的粮食,那一年的生活就不用发愁了!因此,照壁上这个稼字,代表着五谷丰登,代表着家业兴旺!

整个吴楚农耕文化园分为农耕文化、采茶制茶、生态制陶和农趣体验四个主题园区,每个主题园区都有若干个特色分明的功能和展示区构成。现在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农耕文化园区。

◆农耕文化园◆

我们的祖先在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同时,也发明了许多农耕用具。“伏羲结绳,神农作斧,”这些都是动人的传说。从夏商周到秦汉唐,先民们“耕而食,织而衣,建屋宇,造舟车,冶铜铁;”世代相传着以农为尊的传统思想。这里所展示的食从我国世世代代的农业先人中选出的几位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物(介绍伏羲、神农等人物);我们可以看一看,他们在我国农业不断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几位农业先人介绍的下面,我们收集了古农书上记载的五谷杂粮,这也一位着从这里开始我们真正走入了农家的生活。

(介绍马一龙,着重是《农经》)。在溧阳农业发展,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进士,国子监司业马一龙。马一龙是位才子,他是位文学家、书法家、民间文艺家,还是位农学家)

(生产工具展示区)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农耕文化园的生产工具展示区,这里所展示的是农业生产的第一步,开耕;播种之前是要先开田的,这里摆放的是开耕的三大件:犁、耙、耖;(介绍)

大家看到的这个车是时代就有了的(历史)但是它一直到解放后我们还有绝大部分地区使用它来灌溉农田;

(农副百工区)我们现在走进的大厅是农耕文化园的主体建筑之一,农副百工区。徽派建筑不讲究外形的恢宏气派,而讲究院内的精美厚实。这样的“四水归堂”是农居典型特色,体现了封建社会封闭以及自我满足的一种心态,所谓“肥水不外流”。而这种厅堂式建筑一般用于集合、聚餐之用。

大家看到墙上的图片,是过去的“三百六十行。”由于社会分工,手工业匠人有三百六十行之分,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里展出的图片是有代表性的一百七十八种。

(生产工具展示区)这里摆放的也是农耕工具,前面是开耕,这里就是从收割-脱粒-储藏。(挑几件农具具体介绍一下)

(养蚕)这个区域所展示的是从养蚕到纺纱织布的全过程。

这里摆放的是几件古时候的交通工具(介绍)

(翠竹闻鸟)我们现在所处的院落叫“翠竹闻鸟”。在黑瓦白墙中,一片翠绿的竹林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要想不俗也不瘦,天天竹笋炒鲜肉。竹子的高风亮节,被历代文人欣赏品味。江南园林民居,竹子是必不可少的观赏植物,如果竹林中再传出几声清脆的鸟鸣,那就更是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了!

(农家小院)大家现在经过的是农家小院。这是一户典型的江南农家,院内的水田、菜地都是江南农村所独有的特色;大家请随我进屋参观。中间是厅堂,接待客人和吃饭用的。左边是卧室(生活用具介绍);右边呢是灶间(具体介绍)。出门以后,大家知道这屋角的小房子是做什么用的?对了,这是猪舍,是农民养牲畜用的。如果我们拥有了这样一个独立的小院,生活上自给自足,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有兴趣的朋友可上这里来住上一阵。

(乌山白鹭)前面的楼阁是农耕文化园的第一个制高点,叫“乌山白鹭”。有兴趣的朋友可登临一下,大家看到对面的山峰叫乌山,山上青松苍翠,绿树成阴,林密草深,远看乌黑一片。大家再仔细看看,山上的树梢顶是不是有许多白鹭停在那里?对了!每到夏秋季节,大批的白鹭都会飞到这里来安家落户,繁殖后代。这首先反映了我们这山区水土环境保护得好,山青水秀嘛!另外这里面子还有个故事。

乌山上原来有个寺庙叫大觉寺,它建于乾隆20xx年,“文革”期间被毁。大觉寺的和尚很爱白鹭,庙中养了一对。这对白鹭通人性,会看庙守夜,有陌生人来就会鸣叫。清咸丰年间,大觉寺毁于战火,白鹭飞走了。到民国时寺庙重建,白鹭又飞回来。现在大家看到的白鹭,都是那对白鹭的后代,它们也是在追踪祖先的遗迹呢!我们这个景,叫“乌山白鹭”。

(节气习俗)现在在大家左手边的这条长廊里介绍的是中国节气。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像清明祭祖、八月半赏月等等。溧阳有自己独特的节气习俗,象四月初八吃乌饭、夏至吃馄饨、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等等。大家有兴趣可观赏一下。

(生活用具区)好,走过这座小石桥。我们接下来要参观的是生活用具区。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朴实的溧阳人以农为生,以耕为生,早出荷锄种地,暮归纺纱织布,过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这里集中展出的一些当年的生活用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着重介绍灯具、卧具、渔具等)

(民俗文化乡情区)跨过这道院门,我们就来到了民俗文化乡情区。溧阳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有着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其中跳幡神和太平军锣鼓被列为常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跳幡神流传在溧阳社渚、河口、河心一带,据说来源于中原的傩戏,表演者带着面具,身穿戏袍,舞动大手,驱邪迎福。太平军锣鼓流传于戴埠镇一带,是太平天国军队军乐的遗存,它原来是太平军作战的乐曲。分六套,已被收入《中国民间音乐集成、江苏卷》

溧阳的民间文艺表演还有跳马灯、打连枷、跳狮子等等,有文有武,既有江南特色,又受中原影响,体现了南北交融的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吴风楚韵”。

(重点介绍跳翻神、太平锣鼓、跳马灯)

(古戏台)大家看到的戏台,是江南地区农村过去常见的。看戏听戏是过去农民主要的娱乐节目,每逢过节或婚丧,都要请戏班唱戏。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看戏的人明明知道戏是假的,但还是为了它高兴,为它落泪。因为这戏演的都是人生的故事。溧阳的地方戏是锡剧,又叫常锡文戏,旧社会叫摊簧,曲目有《珍珠塔》、《庵堂相会》等等。越剧和黄梅戏再这里也很有观众。(马刨泉井)好,大家随我来看一看这口古井,没什么特别的吧?你可别小瞧了它,它有来历。相传那年伍子胥过了昭关一路奔吴而来,走了七天七夜没敢停留,后面有楚国的追兵啊!当他骑马来到这香峰、乌山之间,又饥又渴,想找口水喝,但这荒山野岭哪有水啊!他叹了一声气,说:“唉,想不到我伍员没被楚王杀死,倒要渴死在这荒坡上了!”话音未落,他座下的白马突然嘶叫一声,头昂起急促地用蹄刨地,刨着刨着,一股清泉冒了出来,伍子胥大喜过望,赶紧下马捧起水就喝!这是救命水啊!喝完他快马加鞭,一路奔苏州而去。日后,这马刨地的地方有人砌了一口井,因为这下面有个泉眼,人们叫这井为“马刨泉”。

(香峰泉)我们现在看到的像城堡一样的建筑,是农耕文化园的制高点,叫香峰泉台。大家有兴趣可以爬上去看一下整个园区的景色。我们的园区既是一个完整的徽派建筑群,又像一条龙盘曲在香山前面,这就叫“龙盘香峰”。我们登台可以看到东边的香峰茶园,南边的香山和北边的金山,至于香山和金山的来历,里面有段故事,等一会儿我再讲给大家听。

(手工作坊区)你想知道过去的棉花是怎样纺成布的吗?你想知道过去油菜籽怎样榨出油的呢?你想知道过去是怎样做豆腐的吗?那就请大家随我去看看手工作坊,这些都是原始的实物,是我们文化园花了大力气从安徽山区收集来的,它们有的甚至现在还在使用!

(五莲映舫)大家看对面水中停泊着一条仿古船,它是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坐在船上可以喝茶听琴,可以看鱼观莲实在是一种享受。

(闻香品茗)走到这儿,大家是否闻到了茶香?前面就是园内的建筑“闻香品茗”茶楼。经过这一路行走,各位可能唇干舌燥了吧?好,我们稍事休息一下,泡一杯香茶,提神解渴。香峰茶场生产的“香峰寿眉”曾荣获“中茶杯”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是溧阳丘陵山区出产的名茶,大家有兴趣可购买一些带回去慢慢品尝!

◆生态制陶园◆这里就是我们的生态制陶园。中国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今,梅尧臣有诗暂曰:“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宜兴溧阳同为苏浙皖交界,历同属马家浜文化,藏有丰富的陶土资源。中国紫砂因稀有的资源、独特的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赏用兼备的功能而享誉人间,成为难得的艺术瑰宝。

(紫砂文化展示区)首先我们来到的是紫砂文化展示区,(利用实物介绍中国紫砂的原料、工艺制作、装饰手法、古代烧成等知识)现场还有景区特聘的工艺师为大家现场演示紫砂壶制作。

(吴楚紫砂作坊)刚才的介绍是否让大家对紫砂文化有了一定了解?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对面就是吴楚紫砂作坊,大家可以在此亲手制作一件紫砂作品,亲身体验一下紫砂文化的魅力。吴楚紫砂作坊还备有炉窑可以为大家免费烧制。

◆采茶制茶园◆从香峰泉出来就进入了采茶制茶园,

(翠竹长廊)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长近3000米的翠竹长廊,全部由竹子制成,目前已建成的长度为800余米,它像一条长龙一般穿行在香峰茶园的茶海之中。整条竹廊从用材和造型都与整个环境达到了和谐统一。

(采茶区)溧阳茶叶具有悠久的历史,茶圣陆羽将溧阳茶收录于《茶经》。经过不断的发展,现代的溧阳茶叶已经蜚声海内外。溧阳吴楚农耕文化园的黄岗岭茶厂的“香峰寿眉”也屡获殊荣,20xx年度常州市名优农产品,20xx年、20xx年连续两届获得江苏省《陆羽杯》茶叶评比特等奖,20xx年、20xx年还连续两届获得《中茶杯》特等奖。这里路两边的茶园都是我们的采茶区,大家可以进去体验一下采茶的乐趣。(介绍茶叶采摘方法)

(观景竹楼)这座竹楼就是我们整个茶园的至高点,在竹楼之上可以鸟瞰整个茶园的美景。一楼是我们的茶叶炒制演示。茶叶从鲜叶炒制到成品包装的全过程,其中要经过摊晾、杀青、理条、烘炒这一道道程序,我们的一斤茶叶大约要有几万个茶芽组成,真可谓“杯中一杯茶,叶叶皆辛苦”啊!这里演示的是其中一道工序。我们茶叶的鲜叶采自山后的香峰茶园,无公害、无污染、无杂质,是符合绿色有机茶的“三无产品”“香峰寿眉”曾多次荣获江苏省“陆羽杯”茶叶评比特等奖,连续获得溧阳茶叶节评比特等奖。

大家随我上到二楼,环顾四周,整个茶园的秀色尽收眼底,微风拂过,阵阵茶香掠过。顿感心旷神怡。这里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在我们左前方的山叫香山,这山原来没有名字,只因那年八仙云游到这南山山区,见这里景色秀美,就按下云头在这山坡上歇息,山坡上百花争艳,蜂蝶纷飞,山风送过来一阵阵桂花和菊花的香气,八仙纷纷赞叹“香!香!”何仙姑摘下一朵野花插在头上,说“既然大家都说香,这山就叫香山吧!”从此以后,这香山就叫出了名。

在我们右前方,那高高的山峰叫金山,金山脚下有个村庄叫金山里,这南山里原来有条金牛,吃的是灵芝草,屙的是金元宝。有一天金牛来到金山里一户人家门口,趁人不备把女主人浆衣服的一盆浆糊吃掉了,还在盆里拉了泡屎。女主人发现后很是气愤,骂道:你把浆糊吃了,还要拉屎盆中,太气人了,快滚!她随手把盆倒掉了,谁知这牛屎一到地上马上变成了金灿灿的元宝,那牛一路往山上走一路拉金子,那女人想捡金元宝但手一伸却不见了,金牛也消失在深山里。以后每到太阳一出,那山上和山沟里就会闪现金光,人们都说那山里藏着一条会拉元宝的金牛。

好,故事讲到这儿。下面这个园区就是我们的农趣体验园,

◆农趣体验园◆顺着这条路我们就来到了农趣体验园区,这里有湖边垂钓、池塘摸鱼和林中捉鸡等参与性的娱乐项目。以后还会有野外烧烤、农家菜园和水果采摘等项目,目前正在建设当中。目前的活动具体的可根据我们的提示牌自行参与,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我。

◆结束语◆

各位朋友,短暂的农耕文化园参观到此告一段落,我在此对各位对我工作的配合表示感谢,俗话说,第一次见面是客人,第二次见面是朋友,第三次见面就是家人了!希望各位能再次光临吴楚农耕文化园,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