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是同时与滕王阁划定为南昌历史名胜风貌区,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昌南大道的南面,西临金沙大道,东接青云谱区南莲路朱姑桥梅村,下面是皮皮范文网带来的南昌八大山人的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南昌八大山人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南昌旅游,今天我们参观的景点是八大山人纪念馆,她位于南昌南郊8公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是一纪念性博物馆,纪念一位在中国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大书画家—八大山人。那里的陈列室内有系统的展示了八大山人的书画艺术和生平史料,并时常展出历代画坛高手的佳作。在园林里,有以碑刻方式展示八大山人艺术精品的书画碑廊,我们将置身于古色古香,人文气息浓郁,曲径幽幽,机具逸趣的八大山人纪念馆,我想我们的八大山人纪念馆之游,将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现在我们来到了八大山人纪念馆,这是一处极具江南特色的园林建筑。院内有数百年的古樟树,苦槠树,罗汉松,青叶苍干,繁阴广被,覆护着青砖灰瓦白墙红柱的殿宇,显得格外清静。密叶筛过的天光洒在小径上,明暗闪烁,野趣横生。一湾荷池倒映着笼笼修竹,鱼儿嬉戏,花影摇曳。园外清溪蜿蜒,微波荡漾,溪畔农田阡陌纵横,农舍炊烟缕缕,环境非常优雅。八大山人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10月,是国内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她的前身是青云谱道院。现在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青云谱的概况。青云谱道院的创立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背景。相传早在2520xx年前,周灵王之子此开基炼丹,西汉末年,南昌郡尉梅福曾弃官隐钓于此,后人为了纪念他建了“梅仙祠”。东晋始有道教净明派,在此建“太极观”。唐代时易名“太乙观”,宋朝时为“天宁观”;直至清代时定名为“青云圃”,这时的 “圃”为苗圃的“圃”,而现在的“谱”是家谱的“谱”。
遗址现存大门、二门建筑,大门石额刻有“青云圃”三个大字。二门前后额分别刻有“净明真境”,“众秒之门”字样,整个建筑于1957年定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南昌道教文化积淀深厚,净明道教产生形成于此。现在我们所见的建筑基本上是明清建筑。主要三大殿依次是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现已经改为陈列室)。三殿前后之间有天井内院,种植古树,形成前后四合院布局,古朴幽雅,整个纪念馆占地约11000平方米。建筑与园林透露出苍莽野逸的情趣,不同于各地达观显贵的私家园林,在文史价值方面,具有十分典型的代表意义。
现在我们来到了陈列馆,这里陈列着八大山人生平事迹和他的绘画、书法作品,在欣赏他的书画作品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国粹之一,中国画,又简称国画。它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国画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八大山人擅长水墨大写意,是中国画坛三百余年来很有影响的人物。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da),生于明天启六年(1620xx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20xx年),享年80岁。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世居南昌。他幼时天资聪颖,承袭儒学,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过着王孙贵族生活. 甲申之变(1644年),明朝灭亡,清政权建立,使当时只有19岁的八大山人承受着国破家亡的沉重打击。拥有特权的贵族家庭破落了,美好理想破灭了,他从赫赫皇族论为逃避杀身之祸的遗民一员,先是躲进深山老林,后剃发为僧,昄依佛门,苦心修炼,成为禅门之中的佼佼者.50多岁还俗.他一生隐于书画,并将儒、释道思想融通在其书画艺术当中。集遗民、禅师、画家于一身,以那奇情逸韵,拔立尘表的手笔,屹立于艺术之林,成为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巨匠。八大山人作品幽深宏远,宁静纯洁,超凡脱俗,浑然天成,形成了“八大”独特风格。大家看,他画的鸟,鼓腹耸背,白眼向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的花草树石,清新、自然,以最简省的笔墨,表现大千世界丰富的气象。再来看看他的题款,他将自己的身世遭遇,玩世不恭的态度表现在“八大山人”这四个字的连草书写中,酷像“哭之”, “笑之”,寓意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后人评八大画“松、莲、石”最佳,我们看他画的荷花,长长的荷柄顶着片片荷叶,迎风摇曳,喻意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风范。再来看所画松树,虬枝苍干一气呵成,笔简意赅,笔墨无多,气势磅礴,姿态非凡。他的画面中常常只有一枝花,一只鸟,一拳石,一尾鱼,简洁凝炼,留出许多空白,使其余意丰富,供人们有开阔的想象空间。
八大山人书法成就也很高,他彻底摒弃了一切世俗功利观念,而进入忘我之境。他的字气舒神敛?降?煺妫?猿梢桓瘛>萦屑?叩纳竺兰壑怠?br>
八大山人为清代初画坛革新派“四大画僧”之一,其人品、画品启迪着三百年来画坛上“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李苦禅等一代又一代画家,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
走出陈列室,我们来到园林中,这里有一座铜像—八大山人像。于1986年为纪念他诞辰360周年而立,八大山人面目清秀却又十分倔强,微笑着迎接大家的到来。两棵古樟守护在他的身边,与他朝夕相伴。在园林的东面建有一座八大山人书画碑廊,将八大山人部分精美作品篆刻在石碑上,供大家欣赏、学习。
八大山人纪念馆自1959年开馆以来,受到各级人民政府的支持,国内外宾客参观后都赞不绝口。今天我们的八大山人纪念馆之游就要结束了,不知大家是否有了一个较完整地认识。目前八大山人纪念馆成了我市与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窗口,所以说八大山人艺术,不光属于江西,中国,也正逐步走向世界。
最后,请大家对我的讲解多提宝贵意见,也祝大家在我们南昌玩得愉快、尽兴!谢谢大家!
篇二:南昌八大山人的导游词
八大山人纪念馆座落在历史修久、风景优美的青云谱内,相传二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之子王子晋到此开基炼丹。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曾弃官隐钓于此,后人建“梅仙祠”祀之。东晋年间许逊治水至此,始倡道教“净明派”,并建“太极观”,唐大和五年易名“太乙观”。宋至和二年复易名“天宁观”、至清顺治十八年始定名“青云圃”,后易“圃”后“谱”。谱内屋宇布局以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为主体,三殿逐次递 进,曲廊相通,甚是幽雅。一七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年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陈列八大山人书画作品。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生于明天启六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一六二六——一七0五),享年八十岁。他姓朱名耷,僧名个山、传启 ,别号八大山,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屈的态度出家为僧。后还俗,自筑陋室“寤歌草堂”于南昌城效,孤寂贫寒地度过了晚年。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建树。他以水墨写意画著称,尤擅长花鸟画。其画面构图缜密、意境空阔;其笔墨清脱纯净、淋漓酣畅;取物造形旨在意象,笔简意赅,形神兼备,体现出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情感。其书法善用淡墨秃笔,犹尽流畅,含蓄内敛,圆浑醇厚,亦工篆刻。其诗文多为幽涩古雅。三百年来他饮誉画坛,清代“扬州八怪”,吴昌硕,近代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画家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
本馆还陈列了牛石慧等画家的作品,牛石慧相传为八大山人之弟,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其画作笔墨简省,风格粗犷,意趣横生。
篇三:南昌八大山人的导游词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游玩。爸爸告诉我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是明末清初的大书画家,明末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原来是明朝的王孙贵族,明朝灭亡以后,他的心情十分悲愤,出家做了和尚。他擅长画花鸟和山水,但是画的都是残山剩水,表达出他的悲伤之情。
最有意思的是“八大山人”的来历。他常把“八大山人”四个字竖着写,前两个字在一起既像“哭”字也像“笑”字。后两个字在一起像“之”字,“哭之”“笑之”就是哭笑不得的意思。听着爸爸的介绍,我怀着迫切的心情来到了景区的门口。
走进景区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道,大道两旁竖着两排茂密的大树,大树的脚下是嫩绿的小草,好似一群可爱的孩子围绕在妈妈的身边。大树的旁边有两排仿古的建筑。那灰的瓦、青的砖、白的墙,仿佛让我回到了古代,只有偶尔掠过的一两辆摩托车在提醒我现在不是古代。我耳边听到了一了阵阵鸟儿的歌声,我的脚步和着节拍走过古色古香的仿古街道,走过优雅古朴的小桥,沿着八大山人的足迹,来到了八大山人纪念馆。一进大门就看到有许多的古树,有古樟树、苦楮树、罗汉松等,一棵棵苍劲挺拔、枝繁叶茂。繁茂的枝叶覆盖着青砖灰瓦白墙红柱的殿宇,显得格外清静幽雅。阳光穿过茂密的枝叶,洒在清幽的小径上,明暗闪烁。我沿着小径来到一条长廊。这是一条书画廊,这里用石刻的方法展示了八大山人的许多作品。我一边走着一边欣赏着。我从画中果然看到了很多悲伤。我停下脚步注视着那些画,我仿佛能看见八大山人正站在古树下抬头望着天空,脸上满是悲伤。他打开宣纸,拿起笔,蘸满墨汁,急笔而画,把自己的悲伤扑在了纸上,最后落笔竖着写下“八大山人”。那一阵阵悲伤和一股股墨香穿越时光向我涌来。我轻轻的离开了八大山人纪念馆,生怕自己的脚步声打乱了这份宁静。
走出景区,一辆辆汽车在我眼前飞奔,阳光照射着高楼大厦。城市一片繁华的景象。我想要是八大山人如果生活在这个时代,那他笔下肯定不再是悲伤,而是喜气洋洋的和高兴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