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江西省级风景名胜--大观楼,原名锦水奇观楼,也就是高安古郡城的谯楼,古有“负山面江、胜概甚伟”之称。它座落在高安市城锦江北岸,现在高安市人民政府正前方。谯楼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原楼匾题“宋祀源流”。在元代兵祸中被焚毁。明朝万历中叶知县田一甲按明代风格重建,清嘉庆二十年(1815)由瑞州(今高安)知府石俊主持按原貌再次重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之大观也”之意改名为大观楼,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为“东风楼”,1980年地名普查中,恢复原名“大观楼”,一直沿袭至今。这座楼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机炸毁,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县政府于民国三十五年冬(1946)进行了简易修复,
解放后,于1963年9月由高安县人民检察院主持作了一次修复,20xx--20xx年为恢复大观楼原貌,又筹资500余万元重建。现大观楼三层,高20余米,宽16米,长60米。重檐高挑,金黄色琉璃顶,缀饰华丽,屹立江畔,宏伟壮观,是高安市著名的八景之首。登临楼台,可俯瞰全城,高安风光美景,尽收眼底。清同治《高安县志》有载:北宋大文豪苏辙“登郡谯偶见姜应明司马醉归”诗:“苍然暮色映楼台,江市游人夜未归,何处酒仙无一事,肩舆鼾睡过江来”。明代著名史学家陈邦瞻也曾游此楼留下“人烟双合市,春树万家深”的诗赞。明代诗人邹师鲁亦有诗云:“相传此地有丹雷,锦练长虹锁断舟,灯火万家环两雉,楼台千蜃映中流......”。明朝诗人熊茂松诗:“万井弦歌环卧阁,千家烟火入登楼”的赞句。1946年国民党高安县县长龙起凤(民主人士、解放后曾任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题书“大观楼”匾,1958年,原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曾书“大观楼”匾。1986年中国著名书法家黄天壁再书“大观楼”匾。1991年原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又书“大观楼”匾。1983年5月,高安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0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载入了《中国名胜辞典》、《中国旅游大全》。千百年来,这座楼经过了多次重建、改建和维修,虽然风格各异,但一直屹立在锦江北岸,是高安市城始建最早,而仅存的一座古建筑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大家请随我登楼。我们现在已经上到了露天观景平台。东西两边各建有一座小亭,中间这座楼阁就是陈设大观楼历代文人墨宝及大观楼由来的展厅。里面第一层是陈列了一些高安历次考古发掘的一些陶瓷精品(当然这些只是仿制品)、名人字画,二层就是陈列了高安的一个立体规划图。大家自已可以随处看看。在这里大家还可以凭栏远眺,滔滔锦江水一路向东流。说到锦江,它又名蜀江,俗称锦水,是赣江的支流,发源于宜春市慈化,向东流经万载、宜丰、上高、高安,由新建县汇入赣江。全长280余公里,高安境内78公里,江水清澈透明,常年可通航。在晋时,瘟疫流行,不少人染病而亡。于是有人向道士许真君求救,许真君给了画了符的水壶和竹子一枝,并叮嘱将竹子栽在江边,把符水倒在江的上游,这样,病人饮了江中的水,都能病除身健。消息传开,病人纷纷到江中取水喝,果然灵验,江水能消灾除病,其价值胜似金帛,“金”与“帛”合字为“锦”故将蜀江改名为“锦江”。所以咱们的这楼最早就是叫“锦水奇观楼”。锦江对面大家还可以看到一排欧式风情建筑,这是高安城市建设的一个亮点。
现在我们下到大观楼前继续参观,大家看到这一个石坊,叫“青宫大保坊”。清同治《高安县志》有载:在郡谯楼(即大观楼)前,“青宫大保坊”左,建有“状元台”,俯瞰锦江。寰春秋赴试,台前竖大魁字旗,郡守于此地饯行,明嘉靖甲午立吴山,敖铣等赴应变会试,太守朱鸿渐饯行,有巨鲤跃入吴舟,朱贺以诗明,年乙未山果及第,铣中二甲第三。遗迹今废。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青宫大保坊是吴山高中,官为探花、礼部尚书后兴建的。当然这也已经不是原来的了。
好了,我们的讲解就到这里了,现在大家自由活动一下,照照相,十分钟之后集合上车。
经过一天的愉快行程,我们的旅游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我们真诚地期望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