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新农村考察报告4篇

本文目录
  1. 新农村考察报告
  2. 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3. 发挥区位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赴香港考察报告
  4. 恭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肇庆市德庆县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4-10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肇庆市德庆县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兄弟地市在“乡村变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近期,由建设局何少杨副局长和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邓中生副主任带队,邀请市委农办、规划局派员参加,组织建设局有关科室(单位)的人员和港口、板芙、三角3个镇的镇村干部等一行20人,到肇庆市德庆县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通过参观德庆县的武垄村和金林村,我们深深感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象春风吹暖农村大地,一场群众性的新农村建设运动正在德庆县蓬勃开展,农村大地在这场新农村建设中日新月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肇庆市德庆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况和特点。

从始,德庆县按照肇庆市委、市政府实施“千村生态文明工程”的部署,积极教育、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民自觉投身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三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3070多万元,成功创建了312个生态文明村,占全市的44.7%,并有33个村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占全市的85%,以上两项工作均走在该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㈠武垄村——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主要内容,以环境建设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武垄村是德庆县武垄镇的一个自然村,是广东省建设厅、肇庆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和德庆县建设局三级共建的生态文明村试点。现有165户,820人。全村居住面积2.9万平方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3万元。在省、市、县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坚持“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按照“五改五有”的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组织义务投工6000多个工时,投入资金90多万元,实现改水改厕率达100%,铺设硬底化巷道5300平方米,建设硬底化排污渠2300米,拆除猪牛舍和露天厕所480多间,清理卫生死角90多个,种植果树、花卉1000多棵。村里东西两面建有8个沼气池,村民用上了沼气,全村建成3条净化生活污水的生态沟,同时,还改造了村口广场景观、文化广场、篮球场、人民会堂,统一规划建设了具有融入当地建筑特色的“镬耳楼”,其中,第一期8栋住宅已竣工并交付使用,第二期即将动工兴建。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创建活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德庆县别具特色、高标准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和广东省卫生村,呈现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

㈡金林村——把发展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金林村是德庆县官圩镇的一个自然村,全村410户,常住人口1617人,总面积5.5平方公里。该村曾是德庆县出了名的“问题村”,村里环境条件较差,“脏、乱、差”问题突出。初,该村实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巷道硬底化等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发展,成为了该县创建的第一个生态文明村。同时,该村把发展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充分利用千年古村落的优势,既突出“古村落文化”特色,又做活“水乡生态”文章,成为了广东省小有名气的旅游村,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旅游效应为金林村带来了大量人流和资金流,目前,大部分村民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耕种方式,把发展二、三产业当成新的创收途径,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达到15%,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奔康。

二、几点启示。

肇庆市德庆县是我省的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级市,在统筹城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践中,给我们以下启示:

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重视是关键因素。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为德庆县大力推进创建生态文明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以及我省领导曾亲临德庆县调研指导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曾多次作出批示,对当地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德庆县建立健全了层级领导体制,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资金是重要保证。德庆是山区县,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该县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钩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在“村集体自筹”这一点上,该县坚持不向群众摊派要钱,而是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将乱占乱建的集体土地收回,重新规划宅基地投标,集体山林旱地租赁承包经营,以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村民主要以义务投工的方式参与生态文明村的建设。

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是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的建设者、管理者、维护者和直接受益者,是创建活动的主体。德庆县的先进经验表明,在创建活动中,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入手,从解决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最现实、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通过宣传、动员、引导、组织,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力军作用,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果带给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才能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生态文明村建设才能真正扎根农村,才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德庆县一方面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技术、财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指导创建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生态文明村的浓厚氛围,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城乡协调、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我们应借鉴肇庆市德庆县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山的实际情况,以创建全国生态市为动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建设“两个适宜”城市,构建和谐中山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考察报告新农村考察报告(2) | 返回目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考察组

(4月30日)

为学习借鉴内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科学制定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纲要,根据自治区有关领导的安排,由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代宁祥同志带队,有自治区有关地州党委农办主任参加的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考察组一行6人,于4月中下旬赴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省,对五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考察的五个省代表了不同层次经济发展水平,考察的内容涉及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有经济发展内容,又有社会发展内容,既有各省的面上部署,又有操作性很强的具体做法,既有经济发达地方的典型经验,也有经济欠发达地方的推动措施。总体看,五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安排部署力度大,组织措施有力,已经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扎实推进的良好局面。尽管学习考察时间短,但大家开阔了眼界,交流了经验,加强了相互了解,普遍感到收获很大。五个省的经验和做法对当前我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五省的基本情况

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总人口8750万人,农业人口6700万人,耕地面积5856.6万亩,人均耕地仅0.67亩。全省生产总值达到738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2%,农业增加值达到1496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5.6%,农民人均纯收入2803元。四川省也是一个畜牧业大省,全年仅肉猪出栏就达8764万头,肉类总产量949万吨,畜牧业产值116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49个民族成份,总人口3900多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38%,农村人口3225万人,人均耕地0.67亩。全省88个县市有50个是国定贫困县,贫困人口266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465万人。全省生产总值19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77元。

湖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的省份,全省国土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700万人,农村人口4241万人,人均占有耕地略高于四川、贵州省。,全省生产总值为6474亿元,农业增加值1255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6.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8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湖南人均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366元。

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00万人,农村人口3700万人。这几年江西省整体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全省生产总值达到4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人均生产总值为9439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换算,已突破1000美元大关。财政总收入426亿元,“十五”年均递增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66元,比上年增收313元。

福建省是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全省3535万人,陆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5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621元,财政总收入7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50元。

二、五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突出重点,全力推动。

一是抓好安排部署。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五个省迅速行动,在春节前后相继召开省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新农村建设,都以省委一号文件下发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西省提出了“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创建好班子”的具体工作目标。湖南省结合小康村建设,提出按照“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四川、湖南、贵州、江西省成立了由省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市县也都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江西省的各级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还有单独的编制和工作经费。三是加快制定规划。各省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放在“十一五”,同时谋划“十一五”后十年。湖南省在抓好总体规划纲要编制的同时,已先期制定并实施了《村庄布点规划设计导则》和《村庄建设规划设计导则》,计划今年完成90%的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完成1500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江西省把规划的重点放到村镇,同时,还相应制定2-3个不同行业的分项规划,确保规划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江西省赣州市坚持规划先行,从秋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突出村庄规划这个重点,目前,完成了264个圩镇总体规划、1046个行政村共计16794个村庄规划的编制。贵州、福建省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也基本形成,市县新农村建设规划也已启动。四是大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各省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舆论宣传工作,各类新闻媒体都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点内容,突出加以报道。湖南省在总结长沙县黄兴镇鹿芝岭村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言歌》,在农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四川省从4月上旬开始,组织38个部门的厅处级干部组成新农村建设宣讲团,深入各市县进行新农村建设宣传。五是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各省都明确把投资的重点由以城市为主转向农村,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突出强调确保落实中央提出的“三个高于”的投入政策,大幅度增加了对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投入。贵州省今年财政支农资金比增加3.786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水利建设和扶贫开发。湖南省今年安排省级财政支农资金47.76亿元,比增长30%,增幅大大超过往年。

(二)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放到中心位置。

各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促进生产发展放到了首位,核心是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川省提出“十一五”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以上,江西省提出每年农民增收300元以上,湖南省提出到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的目标。各省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在四个方面: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在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和推广、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四川省今年开始实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畜牧增收科技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把科技贯穿于农业结构调整全过程。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各省普遍加快了特色农产品的深度开发。湖南省重点是抓好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突出培育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烟草等五大产业链。福建省的临海蓝色产业带、闽西北绿色产业带和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江西赣南的百万亩脐橙生产基地都在继续提升产业层次。四川省提出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要达到55%以上,力争用3-5年时间把全省建设成为世界重要的猪肉加工出口基地。二是推动发展龙头企业集群。目前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1002亿元,下一步重点是推动龙头企业集群试点示范,完善形式多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湖南省提出在全省166个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413亿元基础上,继续着力建设和完善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力争“十一五”培育10个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30个10亿元以上、100个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福建省从今年开始实施产业化“百龙千亿”工程,将集中力量从更高层面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集群。三是在更大范围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创收。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状况,各省普遍重视抓好农民外出务工创收工作,这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四川省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达到1637万人,其中省外务工814万人,劳务收入达到722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081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为继续扩大劳务创收规模,“十一五”四川省将着力实施品牌劳务工程,推动“川妹子”、“川建工”、“川厨师”等品牌劳务的发展,并逐步向高端劳务市场和海外劳务市场延伸。贵州省有40%以上的县,当年农民工务工收入超过全县财政收入,“十一五”贵州省将继续把劳务创收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推动,每年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专项资金达7500万元,计划五年完成1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带动全省5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四是继续扩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近几年,五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非常迅猛,成为农民联结大市场、实现稳定增收的重要组织形式。四川省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3万个,有会员278万人,间接带动了近800万农民,“十一五”末,四川省经济合作组织将突破2万个。湖南省把发展专业合作经济合作组织纳入“十一五”规划扶持发展,今年将确定1000个进行重点培育,以示范促发展,力争到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万个以上,全省30%以上的农户将成为合作组织会员。江西赣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建设新经济组织放到突出位置来抓,一年时间新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1314家,经济组织体系已经覆盖全市60%以上的农户。 

(三)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开展试点,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是各省推动新农村建设普遍采取的做法。江西赣州市新农村建设从9月启动以来,按照“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整体推进的要求,大力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对示范乡、示范村在投入上适当倾斜,在领导力量上重点加强,在建设模式上大胆创新,在工作进程上适度超前,示范推动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立了一套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摸索出了在经济欠发达地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赣州模式”。今年江西省确定了6200个自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安排试点专项资金6.7亿元,重点是推广赣州经验。湖南省在总结多年来抓小康示范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开始启动“千村示范工程”,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抓好10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示范村实行党政领导办点示范和部门挂点制度,通过抓点带面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将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支持100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每个村每年补助资金20万元。福建省已经启动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即对100个行政村全面加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建成新农村示范村,对1000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仅厦门市今年安排给试点村的补助经费就达5000万元。

(四)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着力改变农村面貌。

湖南省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完成20%建制村的村容村貌治理任务,重点是开展村庄“三清五改”活动,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路、改水、改厕、改栏,改灶,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突出解决农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整治农村生态环境。福建省提出以村容村貌整治和环境卫生整治为着力点,切实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免费向农民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推动自然村整合,大力改造“城中村”、“空心村”,优化村庄布局,全面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每年重点治理100个乡镇、1000个行政村,10年全面完成整治任务。江西省赣州市一开始就把村庄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突出抓好村庄规划、推动“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和改水、改路、改厕),通过“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办法,引导农民加快改变村容村貌。村庄整治示范点由村民推荐成立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根据村民意向协议,自主向政府申报,政府不搞强迫命令。农民自愿参与率高的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政府对示范点进行项目建设补助,主要是实物补助。整治前首先要完成村庄规划,规划以自然村为主,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千篇一律,注重保留农村历史文脉,传承客家建筑文化,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坚持基础设施、房屋设计、社区服务“三配套”,注意把“三清三改”与旧房改造和新房建设结合起来,不搞大拆大建,防止脱离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通过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引导农民到规划区建房,拆除“空心房”(长期无人居住的破房屋),流转宅基地,改造旧村落,建设新村镇;另一方面开展对农村违规批地、乱占耕地建房的整治工作,查处乱占乱批行为,将村庄规划建设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整个建设过程实行村民自主管理、自主实施、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仅一年多时间,赣州市村庄整治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政府补助的资金和实物仅占35%左右,发挥了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有6700多个村庄完成了“三清三改”任务,60万农民饮上了干净自来水、用上了卫生厕、走上了平坦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有2500多个村庄达到全面整治要求。

(五)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力度,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

各省主要在财政资金投向上开始重点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福建省提出“十一五”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扶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今年各级财政安排资金6.42亿元,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启动了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同时,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的财政补助标准从人均20元提高到40元。厦门市今年着力实施农村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工程,将原定四年时间完成的农村教育、卫生项目提前到今年底完成,年内全市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将达到70%,自来水入户率将达到80%以上。江西省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今年新增近4亿元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基本建设,新增4000万元用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总额达到1亿元,新增2.8亿元资金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和开展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力度明显大于往年。

三、几点启示

(一)要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自治区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领导小组,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完全必要的。我们所到的五个省从上到下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抓得都很紧。我区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也应加快编制,总体规划应突出宏观性、政策性、指导性,同时,应全面启动有关部门行业、地州市和县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特别是县市和部门的规划要作为一个重点来抓,突出规划的操作性。规划的编制一定要和当地“十一五”规划相互衔接,要突出各地特色,特别是村庄建设规划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注重保留当地民族特色,不能搞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形成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使之更加符合实际,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科学性。要加强对规划工作的指导,强化各部门、各地州市和县市的协调配合和交流。在自治区总体规划没有出来之前,可以学习湖南省的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先期制定一个村庄布局规划和建设导则,以指导各地搞好村庄规划建设。

(二)要抓紧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借鉴内地的经验,我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应全面展开:一是要积极支持地州、县市抓好一批试点示范,带动面上的工作。试点工作要把重点放到村一级,有选择性地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特色的村庄类型开展,可以是行政村,也可以是自然村,可以是小康村,也可以贫困村,试点村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自治区的试点工作要采取立足村镇一级,以县为主整体推进的办法,积累经验。二是试点示范工作要找准切入点。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要求,抓试点示范不能单独搞一个模式,一定要结合试点村实际,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找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以此全面带动新农村建设。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群众能不能得到实惠作为试点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三是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要从管理体制、组织领导机制、投入引导机制、服务保障机制、监督机制上不断创新,确保试点效果。江西赣州市的试点工作搞得好,就是因为突破了传统的管理体制,大胆创新,改变了单纯地给钱给物的做法,形成了一整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运作机制。我区试点工作一开始就要注意充分依靠当地农民群众的力量,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为主,形成农民自主发展、自主建设和自我监督的机制。

(三)要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持续大幅度增收。这几年我区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和内地相比,我们的差距十分明显。考察的五个省中除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我区外,其他省都要高于我区,最高的福建省比我区高出近元。我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继续扩大,农民增收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相比之下,我区农民增收的渠道还不够多,抓农民增收的力度还不够到位,促进增收的措施针对性还不够强,借鉴五省的经验,必须强化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努力培育新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我区加快发展“四大”基地,培育优势主导产业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要继续围绕提高综合效益,立足发展现代农业,突出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个重点,促进农民形成稳定的增收来源。我区农民收入和内地相比差距大,主要就是非农产业收入和劳务收入差距大,必须下更大努力把农村非农产业和劳务经济做大,开辟农业和农村外部增收空间。二是要把贫困地区农民增收作为一个突出重点来抓。我区农民增收难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难,要学习贵州省开发式扶贫的经验,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关键,层层抓落实,扎实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发展贫困地区劳务经济,从多渠道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增收的组织措施。要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把农民增收目标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作为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一条指标落实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形成各方面抓增收促发展的合力。

(四)要因地制宜推动村庄整治。内地五省的经验表明,不论经济发达的村庄,还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村庄,只要尊重农民意愿,找准办法,都可以通过搞好村庄整治,较快地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我区村容村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少规划,乱堆乱放乱建,人和畜禽混杂,人居环境差等,当前解决这些问题要实行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要把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和加强农村水电路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村庄整治的着力点,通过清理垃圾和卫生死角,清除乱搭乱建,推进农户改圈、改厕、改水、改房和村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尽快改变农村面貌。对已经有基础的小康示范村主要是完善和提升,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服务,提高村庄现代化水平。农村集体经济有实力,农民收入较高的村庄,要适度超前制定整治规划,把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村庄,整治的重点要放在旧村改造上。同时,要结合实际,合理调整当地村庄布局,推动一些偏远村组就近合并,实行小村变大村,实行集中统一规划建设。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防止脱离实际,搞大拆大建,盲目攀比。 

(五)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一是要切实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五个省通过成立强有力领导机构,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做法值得我区学习。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只有强化组织领导,才能加强各部门行业之间相互协调配合,进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要大力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舆论氛围。要继续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宣传报道的一个突出重点,通过宣传报道,正确引导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要组织新农村建设宣讲团,深入农村牧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进一步激发蕴藏在群众中的新农村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及时总结和宣传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要加快农村改革,进一步消除影响农村发展体的体制机制障碍,继续加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力度,强化财政、金融、流通等方面对农村的支持,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考察组组长:代宁祥(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

成员:王玉龙(伊犁州党委农办主任)

张 晖(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政协副主席、党委农办主任)

杜春林(阿勒泰地委农办主任)

马朝鑫(自治区党委农办处长)

徐 涛(自治区党委农办副处长)

(执笔人:徐涛) 

发挥区位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赴香港考察报告新农村考察报告(3) | 返回目录

七月八日至十六日,我跟随市委领导赴香港考察学习,受益匪浅,感受颇深。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广东省南面、珠江口东侧,南临南中国海,北接广东省深圳市,总面积为1070平方公里。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与离岛四大部分。香港海岸线非常曲折,湾深港多。九龙与港岛间的维多利亚港,地处台湾海峡与南海的交汇处,遥望太平洋,是亚洲及世界的重要海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及260多个离岛组成,香港得名于香江! 香港岛及九龙半岛是香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区域。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

一、要发展经济,必须树立了大开放大发展的观念。

香港是一个经济高度外向型的城市,过去20年来,整体经济增超过两倍,人均GDP在亚洲仅次于日本。香港的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分别为0.1%、13%和87%左右,其中,金融业、房地产业、贸易及物流业比重较大,占GDP的35%左右。香港是亚太地区主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和信息中心,目前是世界第十一大贸易实体、第十二大银行中心、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以及亚洲第二大股票市场,拥有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亦是主要的黄金交易中心。香港是世界上经济最开放的地区之一,商品、资金进出自由,连续多年被国际机构评为全球经济最自由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 ,香港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树立大开放大发展意识,充分发挥优越的地理位置的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响堂管理区是一个在我市落后的镇区,如何推动响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香港的发展理念很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招商工作力度,要把招项目、引资金作为经济发展的助力器和推动力来抓,形成人人讲招商,人人会招商,人人能招商的招商引资新格局。

1、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一切服从发展,一切围绕发展,有利于发展的事情多做,阻碍开放发展的事情不为;突破狭隘部门利益的束缚,讲政治、讲大局,以全局利益为重,坚决防止和克服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私利而置发展大局于不顾的思想行为。

2、强化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观念。要加快经济发展,必须扩大开放,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各种资源,形成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格局。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一定要落实到项目上。没有项目就谈不上开放,没有大项目就谈不上大发展。

3、强化自我发展观念。我们有些部门对自己所负责的领域,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开动脑筋想办法加以发展,凡事总是等待上级的落实,依赖上级的投入,似乎只有上级投入了资金,他们的脑子才会转动起来,否则,他们的这些领域永远是无人问津的“处女地”,极大地影响了全局的发展。因此,只有摒弃因循守旧的观念和做法,致力于竞争中求发展求进步。特别是在筹措资金上,要真正摒弃“等、靠、要”,积极开拓融资渠道。可以用部分优良资产,吸引外部资金入股,形成多元投资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地方经济稳步发展。

4、强化服务观念。加快发展靠投入,增加投入靠业主。既要启动民间资本,培育当地投资业,更要降低门槛,引进外地投资者。只有培育、引进一大批业主,兴办一批大企业,才能搞活一方经济。我们当地领导干部要学习像香港那样的政府,为客商服务的意识,要积极主动地接近和联系客商和私营业主,依照政策和法规,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到来投资置业感到安心、放心、舒心,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发展经济的“无形资产”来建设,形成服务“品牌”。

二、要发展经济,必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背景是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在我国的城乡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城市相对发展,农村的村镇建设,人均收入,精神文明和人们的生活需求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认为农村工作是我国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围绕战略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十六大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我国现阶段正值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人均收入接近1000美元,工业的发展在近五十年的过程中得到了农业的支持,同时现在也发展的相对强大,可以对农业的支持,城市的发展,近二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有能力有条件对农村的支持。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在建设和发展方向给新农村恰当的定了位,它借鉴了国际上成功的经验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这一提法在理论和实际生活中也是可以振奋人心,鼓民劲的。也是提高和发展我国的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的步骤。从思路上即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发展城乡,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从现实上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生产力持续发展,城乡体制日趋完善。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有条件,有能力实施支持和反哺,同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这些措施的出台即利国又利民,可以断言,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是科学的,它一定能较短时间内把城乡,工农之间的差距缩小,一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一大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在文艺教育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私的新理念。这些理论的提出都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出较高的理论指导和诠释。

海城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抢抓双重机遇,坚持五业并重,提升三化水平,建设和谐海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面对新的形式,我们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济的先进经验,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我市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要发挥优势,推进响堂新农村建设进程

响堂管理区位于海城市区东南,市区东大门、南大门皆位于响堂,地处城乡结合部,“半城半乡”是响堂的突出特点。全区总面积24.1平方公里,人口2.8万,下辖一个街道办事处、9个行政村。交通极为便利,海城外环路贯穿全区,海岫路、海马路穿境而过。有耕地面积10.163亩,人均不足0.4亩地,是典型的城乡型。经济发展现状是:二、三产业发展势头猛进,个体工商业星罗棋布。有个体工商户1350户,个体工商企业156户,规模加工企业有3家,实现税收1681.8万元,其中地税625.8万元,国税1056万元,财政收入807.4万元,地方可支配财力407万元,人均收入5200元。

村级情况:响堂管理区集体财力不足,村级财力也明显力不从心,怎样在城乡结合部的位置搞好新农村建设,怎样使响堂管理区的发展为海城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即做到科学发展,因地制宜,又能积极稳妥,即破解城乡发展的难题,又能解决经济发展的低靡问题,这些问题和困难是现实的,但发展又是必然的。由于时间短,仅谈粗浅想法。

1、充分认识响堂管理区的区位优势

独特的区位优势,海城外环路两侧为海城市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而响堂占有东、南两面,又处海城河南岸,交通便利,工业发展的宝地,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黄金地段。响堂的发展已融入了海城建设的一体之中,这是优势。

2、专业市场优势。响堂荒岭村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形成的以钢材、装饰材料、木材市场为主的市场体系。荒岭的两个市场营业收入近10亿元,物业收入1200万元,上缴税金600万元。已经成为了继西柳服装、南台箱包市场之后的全市第三大市场。这一市场的初具规模就为打造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商贸交流中心创造了可能和便利。

3、工业加工业的优势。十分畅通的交通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如何在已形成规模的加工业上作文章,把华银集团的镁铝深加工企业,金柜制造业做强做大,不但在国际市场有份额,还在知识产权、产业创国际品牌上下功夫,金柜加工业不但在东北地区有份额,还要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发展,创全国的名牌。

4、发展淡季菜和城市蔬菜基地的作用。响堂的地理优势,为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蔬菜生产,为城市提供副食生产创造便利条件,就西响一个村的暖棚黄瓜生产每年在1000万公斤以上并且全部是市场畅销,同时是人们喜爱的黄瓜品种,这里的养殖业鸡、奶牛、肉牛、商品猪都有很大的生产量和市场份额,这些即可以为城市提供食品,更是致富百姓的有效途径。

5、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的抓新农村建设。我们响堂管理区的新农村建设就是要遵循市委、市政府的精神,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是的把外环路以内的四个村在高起点上,在与城市城乡结合上下功夫,使这四个村逐渐的向城市发展,向楼房和城市生活靠近发展,努力利用开发的优势,利用城市向外发的机会调动积极性,把新农村建设不但在外观上有变化,同时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城市化。在外环路外的六个村区别对待,实事求是的引导向集中发展,整洁规划发展,量力而行和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使全管理区的六个村逐步的形成整洁文明,管理有序,管理民主方向发展。

总之,我们响堂管理区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二、三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有已初步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的优势,有独具特点的市场物流优势,有勤劳精明善于思考,勤劳善良的人民,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新一届党委班子的积极工作,我坚信响堂管理区的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一定会有一个快速发展,质的飞跃。

七月二十一日

恭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新农村考察报告(4) | 返回目录

恭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张   科

近年来,桂林市恭城县在全区率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了学习先进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经验,3月上旬,贵港市委组织部组织全市组织系统有关干部到恭城县进行了学习考察,对恭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有了较深的了解,深受启发和教益。

一、恭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经验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恭城县从起,按照富裕、生态、民主、文明、和谐的要求,对全县881个村屯中的368个进行统一规划,大力实施“富裕生态家园” 建设,已建成示范村16个,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可科技进步先进县”。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提高认识,科学决策。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农民也迫切希望摆脱贫穷落后,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为了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下的面貌,恭城县围绕如何提高生态农业质量,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组织开展了大讨论,并组织各级干部、群众到福建、广东等发达地区考察学习。通过学习和讨论,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紧迫感和责任感。恭城县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聘请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生态农业质量,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来抓,在当地掀起了一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和大力支持。

(二)统一规划,示范带动。恭城县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县域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乡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生态文化城镇体系。特别是对示范点新房建设和山、水、田、林、路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每个示范点规划建房10户以上,做到新建房屋结构一致、面积相当、风格相近。配套设施和公益设施统一按照“五改十化”的标准建设,(“五改”即改水、改路、改房、改厨、改厕,“十化”即交通便利化、村屯绿化美化、户间道路硬化、住宅楼房化、厨房标准化、厕所卫生化、饮用水无害化、生活用能沼气化、养殖良种化、种植高效化),并将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列入村居建设规划来考虑,聘请市级以上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规划设计和具体指导,确保了新农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分步实施,示范带动,稳步推进。每个点都力争建设成为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农村。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恭城县实施富裕生态家园建设,不是简单的为建设新村而修建新房,而是着眼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改善,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产业结构、提升生态农业档次、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示范工程,努力把每一个示范点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基地、农村新村建设的样板、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科技普及推广的先导、农民增产增收的园地、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的舞台。目前所建成的16个富裕生态家园示范点各具特色。横山瑶寨依山而建,社山新村傍水而建;莲花镇红岩新村,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吸引了广东、港澳等地的大批游客;西岭乡大岭山新村,大种桃树,花开时节,以花为媒,通过市场运作方式举办桃花节,增加非农收入。

(四)政府引导,上下联动。建设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恭城县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参与、群众自愿”的原则来推进新农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进行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党委、政府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缴纳风险抵押金制度,逐级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落实责任,分解任务。采取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归口落实、捆绑负责的办法,充分调动各部门、各乡镇的积极性。特别是建设、交通、农业、金融、能源、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各司其责,各尽其能,形成合力。近年来县直包点单位共争取和扶持建设资金多万元,有力地引导和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各级领导通过广泛动员,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在村级组织的带领和综合协调下,广大群众本着自主自愿、自力更生的原则,共同讨论通过新村规划、资金筹措、土地置换、房屋拆迁、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工作格局。新村建设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扶持为辅。政府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新房建设面积在250平方米至300平方米之间,造价7-10万元左右。农户建房资金不足的部分,由政府协调金融部门发放贷款予以支持,政府贴息,分期还贷,有效地确保了新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五)综合开发,加快发展。恭城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走综合开发的道路,有效促进了城乡的统筹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一是从特色资源和产品入手,构建“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因地制宜做强优势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对种养业进行了品种改良,各村形成了优势明显的特色主导产业,如莲花镇红岩村的月杮,平安乡横山、社山的柑橙,西岭乡大岭山的红花桃,栗木镇白芒垒的品改黄牛等。二是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以工哺农。以来,北京汇源、大连江坤、永丰脆杮、河北裕丰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纷纷进驻恭城。目前全县农产品龙头企业达到20多家,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格局,辐射带动了全县1万多户农民增产增收。三是培育和发展农村流通组织,搞活市场流畅。全县组建了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合作组织100多个,中心会员多人,带动了1万多人从事农产品流通。新村农民通过携手合作,主动出击的办法拓宽了市场,解决了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下跌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四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从开始,依托“富裕生态家园”,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先后举办了桃花节4届,月柿节3届,有力地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现在以农家乐为代表的旅游产业已成为恭城县的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15.2亿元,是的1.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70元,比增长90.3%,其中“富裕生态家园”示范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多元,远远高于全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六)民主管理,文明进步。恭城县新农村示范村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审计制度、集体议事制度、教育奖励制度、计生奖励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成立村民理事会,制订了严格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各村充分利用科技培训楼、种养示范基地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每个劳动力都掌握2门以上致富技术。各村建有科技活动室、阅览室、宣传专栏、篮球场,配有电脑、电视等电教设备。组建有农民篮球队、文艺表演队、妇女协会、老年人协会等组织,积极组织开展“美德在农家”、“新风进农家”、“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村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家庭邻里团结和谐,生活方式健康文明,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风民风纯朴,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借鉴先进经验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恭城县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依靠群众、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要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市的实际,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发展。

(一)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战略决策,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整合资源,齐抓共建。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增强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这项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整合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和资源,搞好服务,形成合力。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责任务,各尽所能,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部门要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建设、规划、土地等部门负责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土地审批等工作;交通部门负责抓好乡村公路的规划设计工作,积极支持资金和项目;卫生、环保部门要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等工作;供电、电信、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做好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作;农业部门负责抓好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培训等工作;金融部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科技部门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宣传、文化等部门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

(二)突出重点,加强规划,形成特色。新农村建设在我市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经验较少,力量有限,所以必须要抓重点、抓试点、抓典型,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形成特色。要综合考虑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地理条件、民族风俗、群众的思想观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试点。对每一个试点都要制订出具体的规划,包括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民房设计以及村镇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经济发展、管理体制等方面,要有长远的、总体的规划,防止走弯路,避免搞重复建设。特别要根据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意愿来规划,突出区域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避免一个模式。要根据“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原则来规划建设新村,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从抓试点入手,从抓示范入手,集中力量树立一批样板,通过发挥示范样板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在村镇规划上不搞一刀切,要形式多样,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对于地理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农户居住比较集中、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可以走统一规划、拆旧建新、全面改造的道路;对于依山傍水,居住分散,经济条件一般的村,可以走旧房改造、环境美化、设施优化的道路;对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产业特色明显的村,可以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道路。

(三)政策扶持,依靠群众,加强协调。由于广大农民对于新农村建设工作了解不多,很多人持观望等待的态度。为了激发广大群众的热情,我们必须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工作。政府引导主要是在思想上引导,也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是在为自己办实事、好事,从而统一思想,增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策扶持主要是要通过实行优惠政策,扶持和引导农民走新农村建设的道路。我们要在规划设计、土地审批、建房审批、房产登记、修建道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等方面实行规费减免政策,同时争取上级各有关部门从资金和项目上支持,让群众得到实惠,让普通群众也能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优越性,从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新农村建设涉及资金筹集、土地置换、公益事业建设、民主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仅靠“政策扶持”是远远不够的。“政策扶持”的意义更多的是起一种导向作用,要真正抓好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新村规划、征地拆迁、房屋设计、修路建房、资金筹集、投工投劳、村务管理等方面,必须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通过民主协商和群策群力,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民心工程和人民满意的工程。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以群众自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的扶持,重点扶持建设公共设施。各级党委、政府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吸纳企业资金、民间资金等各种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然会遇到土地审批、房屋改造、资金筹集、项目安排、工程建设、经济发展、利益纠纷等问题,各级领导要加强协调,帮助理顺各种关系,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四)统筹发展,完善功能,注重实效。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我们必须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新村建设是载体和平台,发展经济是根本,特色产业是支柱,文明建设是灵魂,民主管理是手段,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进步。要围绕“五新一好”(培育新农民、营造新环境、发展新产业、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创建新班子)的目标来规划建设新农村。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培育一批思想品德好,有科技知识、有创业本领的新型农民。要通过“五改三化”(改水、改路、改房、改厨、改厕;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农户庭园化)和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供电、电视、电信、商贸等配套设施,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农村。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环境特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构建“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特色农业或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民增收。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可开发农家休闲娱乐游项目,把新农村建设成为人们游乐的新去处。要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活动为载体,整体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健康、文明、科学、和谐的新风尚。要根据民主管理、自我服务的要求,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村民理事会、妇女协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种群众组织,完善村规民约、村务公开、重大事项议事等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要按照“五村两规范”的目标,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努力把新农村建设成为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基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样板,科技普及推广的新阵地,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窗口,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家园。

(作者单位:中共广西贵港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