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奉献中绽放
晨曦刚露,校园里一片寂静。一个瘦弱娇小的身影便忙碌穿梭于校园里,提着一桶桶清亮的蒙溪河水小心翼翼地浇灌校园里的花草,当浇遍所有的花草,脸上流淌出温润与惬意的红色,此刻,早读的钟声已然响起,她擦擦汗,撩撩头发,径直向教室走去……她,就是曾获得“资中县小学幼儿教育教学特别贡献奖”的xx小学数学教师。
出生于1964年5月,她恬淡娴静,而又灵性活泼,爽直痛快,她是一个享受教育的人,是一株开在乡野里的别样的花朵。她从教二十九年来,曾辗转了几个山野小学,曾有过失败的苦涩,更多的是获得的甜蜜。在她的内心深处,一直珍藏着初为人师的苦涩。
1981年3月,不满17岁的她被内招进教师队伍,仅有初中文化的她被分配到xx小学任教,知识的贫乏给她增添了不少压力。她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情景:学生面对一位瘦弱娇小的陌生老师,有点肆无忌惮,整个教室一团乱麻,尽管她使出浑身招数,学生们仍然我行我素,她是被学生气得跑出了教室,满腔热情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委屈,这时候,同事们伸出了热情的手,告诉她要有耐心,要有爱心,要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交朋友,于是她一有空就扎进学生堆里,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跳舞,时常帮助学生解疑难,与学生摆知心话,学生们佩服了,都亲切的叫她“大姐姐”,她也亲切的叫学生们“小弟弟、小妹妹”,课堂上不再是一团乱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和谐而团结的大家庭。
很多年后,在想到这一次经历时,她依然流露出苦涩。她说,失败于每个人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失败之后的成功收获,这种感觉其是美妙无比的。
正是源于这一次失败之后的收获,她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充满了激情与期待。她学历不达标,知识贫乏,难免在教学中增添了困难,于是,她从书店里买回教育学、心理学,报名参加中师函授。她常常读书到深夜,别人读一遍就能理解的知识,她要读几遍,几十遍才能理解,有时,为了一个难题,她不厌其烦的询问面授老师……求知对她来说已近疯狂,仅用几年的时间于1988年6月取得了中师文凭,随着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知识要求不断提高,她又于20xx年6月取得了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科文凭,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足了电。
充足了电的她,加上她的激情与勤奋,在她个人成长历程中有了质的飞跃。
20xx年,新课程改革的风已开始吹进山村小学,这于所有沿袭旧套路的老师们来说,有些许的不习惯,有的甚至难以接受,当时已调到xx小学任教的xx老师被派到县上参加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学习回来后,她深有感触,她说,课堂不再是老师独自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生命共同舒展的舞台,她主动向学校请缨,面向全体教师上一节探究课,她的胆识让学校领导折服。学校同意了她的请求,同时也为她捏了一把汗。一堂:“平均数”,联系生活实际,飞扬而灵活,师生互动,课堂活跃,学生求知情绪高涨,充满愉悦。到了下课时间,孩子们居然不想下课,台下的领导和老师掌声雷动。
一次尝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于何老师来说是幸福而满足的,更增添了她勇于探求新课改的动力。她潜心于新课改的探究,她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潜心新课程探索,从课堂设计到课堂生成,从教法到学法,从专业设计到课后辅导,每一个细节她都绝不放过,仔细琢磨,力求达到,每一节课后,她都要认真总结,认真反思,失败与成功的经念使她越来越老到成熟,在她的带动下,老教师开始反思自己的教法,渐渐接轨新理念。一份耕耘自然就有一份丰硕的回报,20xx年撰写的论文---浅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资中县集上交流,20xx年4月在资中县首届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小学数学三等奖;20xx年9月荣获资中县第二届小学教师、幼儿教育特别贡献奖; 20xx年12月她的教育论文获资中县第十届教育科研、教改实验成果三等奖,并在《少年报》发表;20xx年12月撰写的论文《x》获资中县小学数学第十一届年会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