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是皮皮范文网为大家带来的咸阳乾陵概况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让大家喜欢。
篇一:咸阳乾陵概况导游词范文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门外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建于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陵墓之一。陵园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内城东西长1450米、南北长1582米,厚度为24米。四面各有一门(东为青龙门、西叫白虎门、南称朱雀门、北是玄武门),现在各门附近的村庄仍以门名称之。
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这些石刻大都 集中在朱雀门外。据《金石萃编》记载:宋金时共有13段 题字,但多被风雨剥蚀,唯金代太宗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用女真文字刻写、旁有汉字翻译的“即君行记”保存较为完整。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而此碑保存的女真文字便成为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两通石碑北边,原有61番酋石像。现存60尊,是武侧天为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下令雕刻的。石像身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蹬皮靴,身背刻有国名,官职及姓名。明代刘伯温作诗道:“番王俨待立层层,天马排空势欲腾。”郭沫若也曾咏诗曰:“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就是对石刻雄姿的描写。
乾陵形制雄伟,建筑也很牢固,据《新唐书·严善思传》载:“乾陵玄、石门,冶金固隙”非常坚固。据勘查,墓道长63.1米,宽3.9米,全用石条填砌。从墓道口到墓门共39层石条,每层间都有铁栓固定,井用白铁水灌注。这些情况与文献记载吻合。
乾陵不仅外现宏伟,修建坚固,内藏也十分丰富。李治生前酷 爱书法,广为搜集,临终遗嘱把他所收藏的书字埋在墓内,李治和 武则天均处于盛唐时期,且据勘查,乾陵虽经1000多年,却未被盗 过。由上可以想见,乾陵内部的文物一定十分丰富,极其珍贵。
乾陵的范围很广,除山陵外,还包括县城东北一带17座陪葬 墓在内,这些陪葬墓有太子、公主和大臣的坟墓。这些墓的封土堆 基本保存完好,个别墓前陈列着一些石刻。
乾陵是盛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解放后党和政府曾多次拨 款重修,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重点发掘了乾陵的一些陪葬墓,出土大批文物,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篇二:咸阳乾陵概况导游词范文
乾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大价值
一 唐乾陵具有文明见证突出的普遍价值
唐乾陵是7世纪东亚“依山为陵”纪念性建筑工程的杰作,陵墓建立在海拔1047米高的石灰岩质圆锥形山峰上,体现了古人对高山景仰的崇拜,这是埃及金字塔墓区依托沙漠戈壁、印度泰姬玛•玛哈尔陵依托加木那河畔所没有的宏伟高大气势[3]。
唐乾陵创建了一个围绕山峰整体安置灵寝的自然效果,奠定了唐代“依山为陵”葬制的基本模式,它包括内外两重城墙、两组双阙楼、两个碑亭、一条神道、成组石雕和石雕群等,整个设计是为了适应230万平方米地带中变化的地形,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唐乾陵建筑遗址、出土文物这些中华民族瑰宝,完全达到了世界文化遗产三种分类标准的定义,世界各国专家学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赢得了各国首脑赞叹和大量观众的喜爱,可与欧亚己列入世界遗产的同类项目相媲美,具有人类普遍价值的文化神韵。列世界遗产数量第一的西班牙和第二的意大利却没有陵墓与墓地类项目,这正反映了东西方历史文化遗产的差别。
二 唐乾陵具有艺术精湛丰富的独特价值
唐乾陵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的合葬墓。秦汉以后,皇帝、皇后多不合葬,而乾陵夫妻“二圣”合葬墓独特一帜。在男尊女卑的中国古代社会里,女皇武则天一生活动的评价争论激荡了上千年,对中国文化血脉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惟一发现有双重城垣的墓葬,其内城象征京城长安的皇城,外城相当于官员和土民居住的郭城,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都城的整体格局。
唐乾陵也是惟一历经千年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宫遂道编号刻字砌石己被发现,出土有细腰铁拴板、锡铁锭等,这是一般陵墓所不清楚的有价值线索。
三 唐乾陵具有文化品位很高的记忆价值
截止到20xx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788处,数量相当多的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宗教建筑群、古遗址与岩画等,古代皇族生活的宫殿也不少,但陵墓与墓地只占2.66%,相对较少。唐乾陵作为人类足迹和地下宝藏,饱含着前人对后人的奉献和功德,与其他种类文化遗产相比更显得珍贵,特别是作为7~8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东方帝王顶级权势造就的伟大陵墓,唐乾陵历经千余年始终没有过被盗掘过,有一些陪葬墓未发掘,一旦文物保护技术达到永久无损高水平时,沉睡地下宝藏未来经考古出土的可能性极大,必将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篇三:咸阳乾陵概况导游词范文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0xx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在海拔1047.9米。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
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