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范文大全 >  行政公文 >  议案 >

关于教育方面的提案

关于教育方面的提案有哪些?那么,下面就随皮皮范文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内容仅供参考哦。

关于教育方面的提案1

案 由: 关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文化部分别研究办理

提案人:

内 容: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发展文化,必须重视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传统文化,就丢掉了文化之魂,失去了发展的方向,也就淡化了民族特色,并将沦为外国文化的附庸。近年来,正当许多发达国家努力发展自己文化的时候,我们却忽视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观念的淡漠,文化发展的滞后,将会带来严重后果,我们正面临着西方文化巨大冲击的考验。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将文化建设做为战略任务,制订了一系列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加快了发展步伐。为贯彻中央精神,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推动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现就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大、中、小学普遍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教育,教育重点在广大青少年,青少年受教育的课堂主要在各级学校。为使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实现中国文化的振兴和发展,建议在大中小学普遍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将传统文化教育做为学生必修课程,列入教学大纲,纳入学校教育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

二、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水平。由于多年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及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教师的自身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难以承担传统文化教学任务,因此搞好传统文化课教学,必须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培养训练,形成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一支高学历,高水平,学者专家型的大学教师队伍。

三、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建设

近年来,教育部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列入"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有关大学和出版部门先后编写出版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通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文化历程》等书籍,有的已作为大学传统文化教材进入大学课堂,为大学传统文化课教材建设打下了基础,创造了经验。希望在此基础上,集中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加强对现有教材的分析研究,尽快编写规范化的大学教材。同时,各地要结合本地域特点尽快为中小学编写好传统文化教材,并不断加工修改、提高教材质量,逐步将全国传统文化课教学引向健康发展轨道。

四、在县级以上城市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园

借鉴全国各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利用博物馆、展览馆、公园和现有各类教育基地等场所,为广大青少年建立中国传统文化设施和活动,展示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园,使其成为学生的校外课堂和群众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中心。

五、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舆论环境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努力拓展传统文化的舆论空间,在学校、工厂、军营、车站、机场、码头等各种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让广大群众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新闻媒体要通过设专栏、办专刊,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研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环境;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创作演出活动,让传统文化走上艺术舞台,进入影视节目和文学作品;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完善法规、制度措施,强化全民保护意识,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和良好习惯。

关于教育方面的提案2

教育始终被社会视为推动社会进步有力武器,教育问题倍受关注,义务教育、高职教育、高等教育如今在我国取得了较快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不少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功不可没,教育改革和其他改革一样,都是在探索中前进,难免会存在不足,本委现特就此找出相关问题,并提相应解决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1年历程,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教育改革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也已进行了15年,其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初见成效,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不少素质型人才。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当今社会尚存的各种与教育息息相关问题:

1、口号天天喊要给中、小学学生“减负”,但现实是学校的实际操作并未给学生“减负”,课余家教之风盛行,学生负担未减反增;

2、高等院校为社会输出的本应是应用型人才,但由于高校教学的专业设置并未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导致课堂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形成了用人单位难招到合适人才,学生则存在毕业则失业的双重尴尬;

3、扫盲工作关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但在各地的扫盲工作中,教育过程走形式、考试找人代替现象非常严重,扫盲率完成得不错,但实际效果却事与愿违,扫盲工作形式化现象严重,这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4、不少80、90后青年,思想浮躁,缺乏斗志,不愿付出只求收获,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偏离实际。

如何针对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切实进行教育改革,如何将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如何矫正身系祖国未来的下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解决的思路

1、给中、小学学生“减负”,要将具体措施落到实处,把学生“减负”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从政府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到教育部门负责人,到学校校长,再到班主任甚至任课老师,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强监督考核,形成长效机制,在教育综合考核评定工作中引入“减负”工作考核指标,实行“减负”工作不落实的一票否决制,不断规范教育市场,严禁学校老师变相给学生加负;

2、高校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教育服务社会的方针,加强调研,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改革工作,将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密切挂钩,增加工作技能方面的课程,真正为社会及时提供所需人才,同时也解决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3、扫盲工作形式化,缘于工作方式“一阵风”,监督机制不到位,所以要使扫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就得将扫盲工作纳入经常性工作来抓,加强经常检查与突击检查工作力度,同时建立起畅通的监督机制,接受社会的考评监督;

4、在中、小学德育课程中,应针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课程内容,同时建立起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引导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于教育方面的提案3

近年来,上幼儿园难,上幼儿园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学前教育资源缺乏、质量不高以及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望过高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相当突出。

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企事业单位自办的幼儿园大多已关闭,民办幼儿园大部分质量不高,合格的幼儿园又得不到必需的扶植。

现有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城乡结合部、西部、城市某些新区幼儿园的配置率很低,政府对幼儿园的投入也有很大差距。对某些幼儿园拨发的经费过高,扩大了官民、贫富差距,奢侈浪费,也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民办幼儿园得不到政府的经费支持和业务指导,完全依靠学费或导致收费高,或导致质量低,甚至完全不合格。教师和辅助人员大多不合格,政府缺乏监管。

在城市和农村都有不少幼儿进不了幼儿园,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儿童和城市中的外来人员子女,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也使未来的学生在入学时就已存在巨大差异,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原来的幼儿师范学校和专业基本已撤消,相应的专业和学位不足,造成学前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下降,人才匮乏。造成

家长和社会对学前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不恰当要求,期望值过高,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人化,过于注重知识才艺,忽视人格、行为规范、兴趣,童真。盲目追求重点幼儿园、实验幼儿园、国际化幼儿园、双语幼儿园加剧了入园难,高收费和名目繁多的额外收费。

为此提议:

政府大幅度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原则上应保证本地实际居住的学前儿童都能获得生均经费。对企事业单位及民办幼儿园,只要验收、监管合格,应与公办幼儿园一样按生均经费额度予以资助。

调整幼儿园的分布,使公办、民办幼儿园的分布大致能符合学前儿童的分布,对农村、城乡结合部、新居民区等资源不足地区要增加投入,切实改变这种状况,使留守儿童、外来人口中的儿童同样能进幼儿园。对低保人员及其家庭的救助,应包括学前教育的因素。

规范公立幼儿园的收费,对某些奢华、高标准的公办幼儿园,要在原收费标准上加收超标准部分,以利社会公正。

在职业培训和高职、高校中恢复或增设幼教专业,增设幼教类学位,按我国学前教育的需要大力培养不同层次的幼教人才。对现有幼教人员应由政府提供培训,尽早实行资质准入,淘汰不合格人员。

政府、专业人士、媒体都要普及学前教育的基本常识和科学原理,引导家长和社会理性对待学前教育,避免对学前教育过高的期望和对幼儿的过高要求,正确理解“起跑线”的意义,避免恶性竞争和盲目投入。

在经济发达地区应考虑提前实施学前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延伸到高中阶段与提前到学前阶段两种方案中,建议选择后者。在其他地区应以普及为主,确保需要进幼儿园的儿童都能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