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范文大全 >  导游词 >  云南导游词 >

香格里拉白水台导游词

白水台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东南的三坝乡白地村,距县城101公里,海拔2380米。白水台是由于碳酸钙溶解于泉水中而形成的自然奇观,是我国最大的华泉台地。 下面是皮皮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香格里拉白水台导游词,欢迎参考!

篇一:香格里拉白水台导游词

白水台是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的重要风景点之一,位于中甸县东南101公里处。海拔约有2380米,其造型酷似一层层梯田。成因是由于水中的碳酸氢钙经太阳光照射,水分蒸发后形成碳酸钙白色沉积物,之后又不断覆盖地表而形成的泉华地,因此是中国最大的泉水台地之一。

白水台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属温带气候,降雨较多,年平均气温为11.4℃。这里是中国纳西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考证,白水台最初是作为神祗来敬奉的。相传纳西族东巴教的第一圣祖丁巴什罗从西藏学习佛经回来,途径白水台被其美景吸引,留下来设坛传教,因此是纳西族东巴教徒的神圣之地。附近纳西族的民居、服饰和工艺品也很有特色。

白水台位于香格里拉县三坝乡,距离香格里拉县城约100公里。郁郁葱葱之中露出白色的华台,层层叠叠,仿佛一片白色的梯田。相传,纳西族的神灵为了让当地纳西人学会种田耕地,特地变幻出这样一片梯田,所以后人称之为“仙人遗田”。

白水台是纳西东巴教的圣地,相传,东巴教始祖“东巴什罗”在白水台修炼成道,此地因而被纳西人奉为东巴道场。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纳西族一年一度的“朝白水”活动,四里八乡的藏、纳西、彝、白、傈僳等民族都会到汇集于此,歌舞、野餐,进行祭祀活动,以歌舞娱神,向神灵祈求来年的丰收,一派浓郁的民族风情。

篇二:香格里拉白水台导游词

白水台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东南的三坝乡白地村,距县城101公里,海拔2380米。它是由于碳酸钙溶解于泉水中而形成的自然奇观,是我国最大的华泉台地。 纳西语称白水台为“释卜芝”意为逐渐长大的花,白水台有“仙人遗田”的美称。

白水台造型酷似一层层梯田,成因是由于水中的碳酸氢钙经太阳光照射,水分蒸发后形成碳酸钙白色沉积物,之后又不断覆盖地表而形成的泉华地。相传纳西族东巴教的第一圣祖丁巴什罗从西藏学习佛经回来,途径白水台被其美景吸引,留下来设坛传教,因此是纳西族东巴教徒的神圣之地。

早在唐宋时代,白水台即已成为滇西一带有名的游览胜地。在源头的石壁上刻有明代纳西土知府木高所题诗一首:“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云波雪浪三千垄,玉埂银丘数万塍。曲曲同流尘不染,层层琼涌水常凝,长江永作心田玉,羡此高人了上乘。”在泉台左下侧,有一天然塑像,洁白如玉,形如怀孕女子,当地群众视为生殖的“神女”。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地的藏、纳西、彝、白、傈僳等民族要到白水台进行祭祀活动,以歌舞娱神,民族风情十分浓郁。白水台是迪庆高原重要的旅游胜地。

最佳季节:2月-4月和9月-11月最佳。 东巴文化发源于此,农历二月八是相传这天纳西祖师创造白水台的日子。夏季雨季,路况不还,容易有泥石流和落石,不建议前往。 春夏秋三季白水台景色皆美,冬季水量虽不大,但是清早之时,全台皆冰,随着阳光照射,冰面由下至上慢慢解冻,晶莹剔透。

篇三:香格里拉白水台导游词

白水台是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的重要风景点之一,位于中甸县东南101公里处。海拔约有2380米,其造型酷似一层层梯田。成因是由于水中的碳酸氢钙经太阳光照射,水分蒸发后形成碳酸钙白色沉积物,之后又不断覆盖地表而形成的泉华地,因此是中国最大的泉水台地之一。

白水台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属温带气候,降雨较多,年平均气温为11.4℃。这里是中国纳西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考证,白水台最初是作为神祗来敬奉的。相传纳西族东巴教的第一圣祖丁巴什罗从西藏学习佛经回来,途径白水台被其美景吸引,留下来设坛传教,因此是纳西族东巴教徒的神圣之地。附近纳西族的民居、服饰和工艺品也很有特色。

中甸县三坝乡白地村,自古至今,具有一种浓郁的纳西文化传统。这里的纳西文化很少受汉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所以保留了其自身的特点、原始的内涵,纳西学者称此处为东巴教的发祥地。“不到过白地,不算真东巴”已流传了许多年了,人们不惜路途遥远,纷纷前往寻求东巴文化的真谛,观赏白水台的奇妙自然景观。 白水台作为东巴教圣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关于宗教圣祖们传说和修行遗迹,有优美的民间神话,有文人墨客们的感叹笔迹。这里的泉水石崖,溶洞泉台,都充满着宗教色彩。 白水台是中国最大的华泉台地之一,台地面积达3平方公里之广。

据科学考察,泉水从上往下流淌时,其中的碳酸氢钙经阳光照射发生化合作用,产生白色碳酸钙沉淀物。此水四处流淌,不断覆盖地表,形成大面积坡状岩溶地貌。奇特的是,这“坡上”有一片片梯田似的台地,流在其中的水又是乳白色的,纳西人将其传说为创世之祖美利东和美利色示范纳西子孙造田耕地的模型。白水台又被称为“仙人遗田”,传说是天上的酿奶仙子下凡造成,白水即为仙造之奶液。白水台左侧形如弯月的清泉旁,传说就是仙女梳妆的地方。在人们的心中,白水台充满了神秘色彩。也正因为如此,东巴教的祖师们选中了此地,据说第一祖师丁巴什罗在此设坛传教,第二祖师阿明什罗在此修行,留下了今人尚可观看的“阿明灵洞”。这个被纳西人称为“阿明尔可”的阿明灵洞,就位于白水台对面山腰,是一个喀斯特溶洞。据说阿明小时候曾到拉萨求经,回来后选中了幽静美丽的白地,在此隐居洞中研习经文,并创造了东巴象形文字,用象形文编写东巴典籍,使这里成为东巴教的圣地。各处的大东巴都要到白地修行求经,然后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大东巴。白地的东巴们建国后尚能熟诵许多东巴经典,如现已去世的鸠干吉大师等为保存和研究东巴教作出很大贡献,国内外东巴学者们从他们那里了解、记录下来的东巴经,成为纳西文化的宝贵遗产。

据说阿明小时候曾到拉萨求经,回来后选中了幽静美丽的白地,在此隐居洞中研习经文,并创造了东巴象形文字,用象形文编写东巴典籍,使这里成为东巴教的圣地。各处的大东巴都要到白地修行求经,然后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大东巴。白地的东巴们建国后尚能熟诵许多东巴经典,如现已去世的鸠干吉大师等为保存和研究东巴教作出很大贡献,国内外东巴学者们从他们那里了解、记录下来的东巴经,成为纳西文化的宝贵遗产。在古代,白水台就是有名的游览胜地,游览之人在白水台地的石壁上刻文抒怀。此石壁还被称为“释理达多禅定处”,相传释里达多法师曾在此修行,佛们的慧眼不约而同的投向了白水台。从旧时的《中甸县志》中可看出,人们对白水台之景颇有感慨。清光绪年间的《新修中甸县志稿本》称白水台为“黑水台”,记载文字不多,感慨之情却十分明显:“泉流滚滚,似乳非乳,而长白焉;浪浪潆潆,是水非水,而长黑焉。风来水面,墨花梅蕊之纹;日映溪头,鸦背鹤氅之色,是以往来骚客。无不心爱而神赏焉。仲春朔八,土人以俗祀为祭,贽币承牲,不禁百里而来;进酒献茶,不约千人而聚。此一奇也,亦胜景也。”民国时期的《中甸县志》中已称为“白水台”,已将其释为:“土人以台系泉水所积而成,而其色又纯白如脂,毫无杂质,因名之曰‘白水台’”。

早在明嘉靖三十三年,丽江土知府木高就在白水台东北约80米的缓坡栗树丛间的摩崖上刻写了赞美白水台的诗文,此石刻诗文成为对纳西文化感兴趣的人们所向往探寻的景观。石刻诗文二首,字迹较明晰的、流传较广的一首,也成为许多国内外游人和学者提及白水台时可以随口吟诵的美文。诗刻内容为: 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云波雪浪三千陇,玉埂银丘数万塍。曲曲同流尘不染,层层琼涌水常凝。长江永作心田玉,羡此尚人了上乘。 白水台作为东巴教的发源地,在当今的著名作家、学者们的心中,更有一种深刻的意蕴。李霖灿、赵银棠、杨世光先生的诗作对白水台的赞叹感悟令人回味无穷。李霖灿先生《白水台》:“昔人往谒黄果树,但见漫天蛟龙怒,鼓涛扬沫近不得,无缘描画空痴慕。安得凝水三千仞,勾勒细摩入绢素,颠倒妄想亦可嗔,不意人间有觅处。白水台前初惊眼,悬流真作白玉注。漫疑凝脂塑云水,却喜白玉泻瀑布。琼流瑶液何时起?银塍玉埂已无数。涌波迭台相堆积,漪纹网路自回互。细细缕织云水态,莹莹石上流不去。终日静观看不足,如展秋水洛神赋。大士何须一苇航,请试人间凌波步。万斛水云任君行,写入图画疑神助。风动风息皆有痕,水流水凝岂无故。对照明镜澈纤尘,安得水住心不住。乡人箫鼓舞龙神,约我讴歌同欢娱。曲尽归来月当头,一片鲛绢水晶路。便拟举手谢世人,瑶台非遥从此渡。”赵银棠女士吟曰:“高山树密一澄潭,薄瀑浅流石镜悬。

白水白花称白地,履冰踏雪上云岩。”(选自《玉龙旧话新编》之《登白地白水台》)杨世光先生叹道:“东巴圣地早弘扬。断流仍挂千寻瀑,临摹犹生百丈光。猜是山山嫌太翠,故添别界素文章。”(原载《原野》1989年第4期,收入中甸《县志》)。 纳西语称“白水台”为“释卜芝”,意为“逐渐长大的花朵”,很形象的描绘了白水台的形状。因为水从潭中流出,顺地势而下,形成的白色华泉台地越展越宽,形成扇状,恰似逐渐长大的白色的花朵。这个占地3平方公里多的台地,也是中国最大的华泉台地。 在东巴教教义中,以白色为最神圣的色彩,《创世纪》中有白蛋、白房、白柱,祭祖师东巴什罗时用白帐、白食、白牛、白马,纳西族四大古老支系的传说中也提及白牦牛、白水、白坝、白鹿坡等,可以说,白色做为一种吉祥色,进入纳西人的意识中,这与白水台的特征十分契合。在晴朗的日子里来到白水台,在白水荡漾的台地会明朗活跃的铺展在你的心中。站在台地中央,倚着比人身还高的白色溶岩台壁,看阳光洒在水坡上,耀眼而圣洁的波光涤荡心灵。 传说,农历二月八日是纳西祖师创造白水台的日子,由此,这一天就成了白地纳西人隆重朝拜白水神的节日。当天,白地村人要在白水台集会。一大清早,穿上新衣、带着祭品和食品的纳西人就涌向白水台。各家先在白水台龙潭边举行祭龙仪式,之后在自家的火塘边生火做饭,吃饭前要经东巴念经仪式。欢乐的歌舞成为白水台的一大景观,纳西人在尽情歌咏白水台,歌咏生活:“雪山出白银,碧海出明珠,白银与明珠,不能来共聚。情郎和阿妹,有心来相会,采来银与珠,镶成白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