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物理量子论初步
第十七章 量子论初步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 具:
过程及内容:
散 量子论初步
基础知识 一、光电效应
1.现象: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照射下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现象;所发射的电子叫光电子;光电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2.光电效应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3)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4)从光照射到产生光电流的时间不超过10—9s,几乎是瞬时产生的.
说明:(1)光电效应规律“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中“光电流的强度指的是光电流的最大值(亦称饱和值),因为光电流未达到最大值之前,其值大小.不仅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还与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有关.只有在光电流达到最大以后才和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这里所说“入射光的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入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光子的总能量,在入射光频率不变的憎况下,光强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上单位面积的光子数.但若换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即使光强相同,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的光子数也不相同,因而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也不相同,形成的光电流也不同.
【例1】某种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述措施中可能使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
a.延长光照时间散 b.增大光的强度
c.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 d.换用频度较低的光照射
【解析】由发生光电效应的四个条件可知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频率和金属板的材料有关,当金属一定时,要发生光电效应,就只有增大入射光的频率,也就是入射光的波长变短,所以c选项正确.
二、光子说
1.光电效应规律中(1)、(2)、(4)条是经典的光的波动理论不能解释的,
(1) 极限频率ν0
光的强度由光波的振幅a决定,跟频率无关,
只要入射光足够强或照射时间足够长,就应该能发生光电效应.
(2)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强无关,
(3)波动理论还解释不了光电效应发生的时间之短10-9s
能量积累是需要时间的
2.光子说却能很好地解释光电效应.光子说认为:
(1)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
(2)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即 e=hγ=hc/λ 式中的h叫做普朗克恒量,h=6.610_34j•s.
爱因斯坦利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过程: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有些光子被电子吸收,有些没有被电子吸收;吸收了光子的电子(a、b、c、e、g)动能变大,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有些电子射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b、c、g),有些没射出(a、e);射出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金属中正电荷引力做的功也不相同;只有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做的功最少(g),飞出时动能最大。共11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11
2016届高三物理量子论初步
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比这个功的最小值还小,那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这就解释了极限频率的存在;由于光电效应是由一个个光子单独引起的,因此从有光照射到有光电子飞出的时间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几乎是瞬时的。这就解释了光电效应的瞬时性。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γ-w(ek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是逸出功,既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
说明:(1)光电效应现象是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后,其动能足以克服金属离子的引力而逃逸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不要将光子和光电子看成同一粒子.
(2)对一定的金属来说,逸出功是一定的.照射光的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从金属中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就越大.如果入射粒子的频率较低,它的能量小于金属的逸出功,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这就是存在极限频率的原因.
【例2】.用某种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铯、锌、铂三种金属,从铯中发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2.9ev,从锌中发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1.4ev,铂没有光电子射出,则对这三种金属逸出功大小的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铯的逸出功最大,铂的逸出功最小 b.锌的逸出功最大,铂的逸出功最小
c.铂的逸出功最大,铯的逸出功最小 d.铂的逸出功最大,锌的逸出功最小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½mvm2=hγ一w.当照射光的频率一定时,光子的能量hγ就是一个定值,在光电效应中的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等于光子的能量减去金属的逸出功.最大初动能越大,说明这种金属的电子逸出功越小,若没有光电子射出,说明光子的能量小于电子的逸出功.因此说铂的逸出功最大,而铯的逸出功最小. 答案:c
【例3】入射光线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光照到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
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小
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入射光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入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光子的总能量,“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不变,”表示单位时间内到达同一金属表面的光子数目减少而每个光子的能量不变
根据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那么当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同时完成的,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是来自金属最表层的电子,当它们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后,只要大于金属的逸出功而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就能成为光电子,当光子的能量不变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不变.
当入射光强度减弱时,仍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但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也会减少.答案:c共11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11
2016届高三物理量子论初步
三..康普顿效应
光子在介质中和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可能使得光的传播方向转向任何方向(不是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在研究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康普顿认为这是因为光子不仅有能量,也具有动量。实验结果证明这个设想是正确的。因此康普顿效应也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四、光的波粒二象性
1、 干涉、衍射和偏振表明光是一种波;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表明光是一种粒子;因此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 大量光子的传播规律体现为波动性;频率低、波长长的光,其波动性越显著.
3、个别光子的行为体现为粒子性;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光,其粒子性越显著.
4.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为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只能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说明:光的波粒二象性可作如下解释:
(1)既不可把光当成宏观观念中的波,也不可把光当成微观观念中的粒子.
(2)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频率超低的光波动性越明显,频率越高的光粒子性越明显.
(3)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显示波动性,在与物质作用时往往显示粒子性.
(4)由e=hγ,p =h/λ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表示粒子性的粒子能量和动量的计算式中都含有表示波的特征的物理量——频率γ和波长λ。
(5)由以上两式和波速公式c=λγ还可以得出:e = p c
(6)对干涉现象理解:
①对亮条纹的解释:波动说:同频率的两列波到达亮纹处振动情况相同;粒子说:光子到达的几率大的地方。
②对暗条纹的解释:波动说:同频率的两列波到达暗纹振动情况相反;粒子说:光子到达的几率小的地方。
五、物质波(德布罗意波)
物质分为两大类:实物和场。既然作为场的光有粒子性,那么作为粒子的电子、质子等实物是否也具有波动性?德布罗意由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推广到微观粒子和任何运动着的物体上去,得出物质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该波的波长λ=h/p。
人们又把这种波叫做德布罗意波。物质波也是概率波。
【例4】试估算一个中学生在跑百米时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
解:估计一个中学生的质量m≈50kg ,百米跑时速度v≈7m/s ,则 m
由计算结果看出,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所以很难表现出其波动性。
【例5】 为了观察到纳米级的微小结构,需要用到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更高的电子显微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短,因此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b.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长,因此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c.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短,因此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d.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长,因此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解:为了观察纳米级的微小结构,用光学显微镜是不可能的。因为可见光的波长数量级是10-7m,远大于纳米,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因此不能精确聚焦。如果用很高的电压使电子加速,使它具有很大的动量,其物质波的波长就会很短,衍射的影响就小多了。因此本题应选a。共11页,当前第3页1234567891011
2016届高三物理量子论初步
六.氢原子中的电子云
对于宏观质点,只要知道它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以及受力情况,就可以应用牛顿定律确定该质点运动的轨道,算出它在以后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对电子等微观粒子,牛顿定律已不再适用,因此不能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玻尔理论中说的“电子轨道”实际上也是没有意义的。更加彻底的量子理论认为,我们只能知道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各点出现的概率的大小。在不同的能量状态下,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是不同的。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子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画出图来,就像一片云雾一样,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电子云。
七、能级
初中介绍了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好比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研究表明,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和经典电磁理论有矛盾:
按照经典电磁理论:⑴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会向外辐射同频率的电磁波,能量将减小,原子将会不稳定;⑵电子旋转半径减小的同时,频率将增大,因此辐射的电磁波频率也应该是连续变化的。事实上原子是稳定的,原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也是不变的。
1.玻尔理论
为解决这个矛盾,玻尔将量子理论引入原子结构理论,大胆提出了三条假设,创建了玻尔原子模型。
①能量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②原子跃迁假设:原子从一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它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值决定:即:hν=em-en
③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所处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对氢原子:轨道量子化 , r1=0.53×10-10m n叫量子数
能量量子化 , e1=--13.6ev,这些能量值叫能级。能量最低的状态(量子数n=1)叫基态,其他状态叫激发态。
根据玻尔理论画出了氢原子的能级图。
2.光子的发射和接收
原子处于基态时最稳定。处于激发态时会自发地向较低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所放出光子的频率满足:hγ=em-en
原子吸收了光子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或者被电离。
处于基态或较低激发态的原子只能吸收两种光子:一种是能量满足hγ=em-en的光子,一种是能量大于该能级电离能的光子。
【例6】用光子能量为e的单色光照射容器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停止照射后,发现该容器内的氢能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它们的频率由低到高依次为ν1、ν2、ν3,由此可知,开始用来照射容器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①hν1;②hν3;③h(ν1+ν2);④h(ν1+ν2+ν3) 以上表示式中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正确 共11页,当前第4页1234567891011
2016届高三物理量子论初步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④正确
解:该容器内的氢能够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说明这时氢原子处于第三能级。根据玻尔理论应该有hν3=e3- e1,hν1=e3- e2,hν2=e2- e1,可见hν3= hν1+ hν2= h(ν1+ν2),所以照射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②或③,答案选c。
【例7】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若这些受激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是多少?假定处在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 。
a.1200 b. c.2200 d.24 00
解:画出示意图,分步计算,不难得出结论①400个,②400个,③400个,④200个,⑤200个,⑥200个,⑦400个,共2200个。
3.原子光谱
在人们了解原子结构以前,就发现了气体光谱。和白光形成的连续光谱不同,稀薄气体通电后发出的光得到的光谱是不连续的几条亮线,叫做线状谱。
因为各种原子的能级是不同的,它们的线状谱也就不会完全相同。因此把这些线状谱叫做原子光谱。利用原子光谱可以鉴别物质,分析物体的化学组成。
玻尔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氢的原子光谱。根据hν=em-en计算出的频率跟实验中观察到的线状谱对应的频率恰好相同。
4.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规律,它的成功是因为引进了量子理论(轨道量子化、能量量子化)。但用它解释其它元素的光谱就遇到了困难,它的局限性是由于它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库仑力等)。
5.量子力学
为了解决这种困难,需要建立更加彻底的量子理论,这就是量子力学。在量子力学种所谓电子绕核运行的轨道,实际上只是电子出现概率密度较大的位置。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画出的图形叫做电子云。
规律方法 1.正确理解光电效应规律
【例8】如图,当电键s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k,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合上电键,调节滑线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
a.1.9ev b.0.6ev c.2.5ev d.3.1ev
解:电流表读数刚好为零说明刚好没有光电子能够到达阳极,根据动能定理,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刚好为0.6ev。由ek= hν-w可知w=1.9 ev。选a。
【例9】如图所示为伦琴射线管的示意图, k为阴极钨丝,发射的电子初速度为零,a为对阴极(阳极),当ak之间加直流电压u=30kv时,电子初加速打在对阴极为上,使之发出伦琴射线,设电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伦琴射线的能量。试求:共11页,当前第5页1234567891011
2016届高三物理量子论初步
(1)电子到达对阴极的速度是多大?
(2)由对阴极发出的伦琴射线的最短波长是多大?
(3)若ak间的电流为10 ma那么每秒钟从对阴极归多能辐射出多少个伦琴射线光子(电子电量e=1.6×10-19c,质量m=0.91×10-30kg)
【解析】(1)qu=δek=½mv2 ,v==1.0×l08(m/s)
(2)qu=½mv2=hγ;λ=hc/qu=4.1×10-11(m)
(3)i=q/t=ne/t,n=it/e=6.25×1016(个)
2.应用光子说解决实际问题
【例10】 已知由激光器发出的一细束功率为p=0.15kw的激光束,竖直向上照射在一个固态铝球的下部,使其恰好能在空中悬浮。已知铝的密度为ρ=2.7×103kg/m3,设激光束的光子全部被铝球吸收,求铝球的直径是多大?(计算中可取π=3,g=10m/s2)
解:设每个激光光子的能量为e,动量为p,时间t内射到铝球上的光子数为n,激光束对铝球的作用力为f,铝球的直径为d,则有: 光子能量和动量间关系是e = p c,铝球的重力和f平衡,因此f= ρgπd3,由以上各式解得d=0.33mm。
【例11】太阳光垂直射到地面上时,地面上1m2接受的太阳光的功率为1.4kw,其中可见部分约占45%
(1)假如认为可见光的波长约为0.55μm,日地间距离r=1.5×1011m.普朗克恒量h=6.6×10—34j•s,估算太阳每秒辐射出的可见光子数为多少?
(2)若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4×106m,估算地球接受的太阳光的总功率。
解答:(1)设地面上垂直阳光的1m2面积上每秒钟接收的可见光光子数为n.则有p×45%=n•h .
解得:n= = =1.75×1021m—2
设想一个以太阳为球心,以日、地距离为半径的大球面积包围着太阳,大球面接受的光子数即等于太阳辐射的全部光子数。则所求可见光光子数n=n• 4πr2=1.75×1021×4×3.14×(1.5×1011)2=4.9×1044
(2)地球背着阳光的半个球面没有接收太阳光。地球向阳的半个球面面积也不都与太阳光垂直。接收太阳光辐射且与阳光垂直的有效面积是以地球半径为半径的圆平面的面积。则地球接收阳光的总功率
p地=p•πr2=1.4×3.14×(6.4×106)2=1.8×1017kw.
3.氢原子跃迁及光谱线的计算
实际上公式hv=e初-e终只适用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而对于光子与原子作用使原子电离或实物粒子与原子作用而使原子激发的情况(如高速电子流打击任何固体表面产生伦琴射线,就不受此条件的限制。这是因为原子一旦电离,原子结构就被破坏,因而不再遵守有关原子结构的理论。 实物粒子与原子碰撞的情况,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为原子吸收, 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原子某两定态能量之差,都有可能使原子受激发而向高能级跃迁,但原子所吸收的能量仍不是任意的,一定等于原子发生跃迁的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
(1)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可能是吸收光子,也可能是由于碰撞。
(2)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而从某一能级到被电离可以吸收能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的任何频率的光子。(如在基态,可以吸收e ≥13.6ev的任何光子,所吸收的能量除用于电离外,都转化为电子的动能)。
【例12】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共11页,当前第6页1234567891011
2016届高三物理量子论初步
a.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 b、氢原子的能级增大
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d、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的速率增大
解析: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是由于绕核运转的电子由外层轨道向内层轨道跃迁产生的,即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产生的。因此选项a、b、c都是错误的。
电子和氢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是电子绕核转动的向心力,即
所以v=e 由于k、e、m都为定值,所以r减小时,v增大 答案:d
【例13】如图给出氢原子最低的4个能级,在这些能级间跃迁所辐射的光子的频率最多有p种,其中最小频率为fmin,则( )
a. p= 5 b.p=6 c.fmin=1.6×1014hz。 d.fmin=1.5×1015 hz
解析:由图可知,氢原子在能缓间跃迁最多有6种可能情况:4→3;3→2;2→1;4→2;3→l;4→1.所以是多能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
由 hγ=e高-e低可知,能级间能量差值越小.辐射的光子频率越小,所以从第4能级向第3能级跃迁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小 γ=(e4-e3)/h =1.6×1014 hz 答案:bc
4.氢原子跃迁的能量规律
核外电子绕核旋转可看作是以原子核为中心的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核的库仑引力提供,
动 能:ekn= ek1 由于(对氢原子)
ek1= =13.6 ev
电势能:epn= ep1 ep1=e1-ek1=-13.6-13.6=-27.2 ev
总能量:en=ekn+epn e1=--13.6 ev(½ep=ek,,ep=2ek)
电子从无穷远移近原子核,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为负值;
当原子吸收光子,从较低能级(e1)跃迁到较高能级(e2)时,即n增大时,原子的总能量(e)增加,电子的电势能(ep)增加,而动能(ek)减少,且ek1+ep1+hv=ek2+ep2
当原子放出光子从较高能级(e2)跃迁到较低能级(e1)时,原子的总能减少, 电子的电势能减少,而动能增加,且ek1+ep1-hv=ek2+ep2
右上图中三个光子的能量关系为 e1 = e2 + e3;频率关系为ν1=ν2+ν3;而波长关系为 。
【例14】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图中的四个能级图中,正确代表氢原子能级的是( )
[解析]由氢原子能级公式en= e1/n2可知.只有 c图是正确的.
【例15】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有可能不发射光子,例如在某种条件下,铬原子从n=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n=1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n=4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能脱离原子,这一现象叫做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原子的电子叫俄歇电子.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为e有=- ,式中n=1,2,3…表示不同的能级,a是正的已知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
a. a b. a c. d.
【解析】 铬原子n=2的能级e2=-a/22=-a/4,n=1的能级e1=-a,所以电子从n=2能级跃迁到n=1的能级释放的能量δe=e2-e1=3a/4.又铬原子n=4的能级e4=-a/42=a/16,说明电子从n=4能级跃迁到无穷远能级(e∞=0),即脱离原子需吸收a/16的能量,由能的转化和守恒知,该俄歇电子的能量应为ek=δe-(-e4)=11a/16,即答案c正确.共11页,当前第7页1234567891011
2016届高三物理量子论初步
试题展示
1、如图所示,一验电器与锌板用导线相连,现用一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关灯之后,验电器指针保持一定的偏角 ( )
a.将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增大
b.将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不变
c.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改用强度更大的紫外线灯照射锌板,验电器的指针偏角将增大
d.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验电器的指针一定偏转
2、如图1—44—1所示,四个示意图所表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
图1—44—1
3、mn为半圆形玻璃砖截面的直径,oo′为过圆心且垂直于mn的直线。两束可见单色光a、b与oo′的距离均为d,从空气垂直mn射入玻璃砖中,光路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小
b.a光的频率比b光的小
c.相同条件下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的大
d.若b光照射某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照射该金属也能发生光电效应
4、a、b两束单色光分别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进行实验,在距双缝恒定距离的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干涉图样,图甲是a光照射时形成的干涉图样,图乙是b光照射时形成的干涉图样。下列关于a、b两束单色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a光子的能量较大
b. 在水中a光传播的速度较小
c.若用b光照射某金属没有光电子逸出,则a光照射该金属时也没有光电子逸出
d.若a光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第三能级向第二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则b光可能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第四能级向第三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5、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
b.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只发出特定频率的光
c.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
d.氢原子光谱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量差无关
6、如图所示,只含有两种单色光的复色光束po,沿半径方向射入空气中的玻璃半圆柱体后,被分成oa和ob两束,沿图示方向射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用光束oa照射某金属,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并测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如果改用光束ob照射同一金属,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于ek
b.若用oa和ob两束光分别进行光的干涉实验,则oa光束的干涉条文间距小
c.如果用oa光照射氢原子能使氢原子电离,则ob光照射氢原子不能使氢原子电离
d.oa和ob两束光在玻璃中传播时,o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ob光传播速度
7、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氢原子的电子从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 )
a.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 b.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
c.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 d.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小
8、图甲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乙为氢原子的光谱。已知谱线a是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则谱线b是氢原子( )
a.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
b.从n=5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共11页,当前第8页1234567891011
2016届高三物理量子论初步
c.从n=4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时的辐射光
d.从n=1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
9、某光电管的阴极是用金属钾制成的,它的逸出功为2.21ev,用波长为2.5×10-7m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已知真空中光速为3.0×108m/s,元电荷为1.6×10—19c,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s,求得钾的极限频率和该光电管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应分别是( )
a.5.3 ×1014hz,2.2j b.5.3 ×1014hz,4.4×10-19j
c.3.3 ×1033hz,2.2j d.3.3 ×1033hz,4.4×10—19j
10、如图所示,用一束光照射光电管,灵敏电流a有一定的读数,下面的哪些措施可以保证使a的示数增加(设图中光电流为饱和状态)
a、增大入射光的频率 b、增大入射光的强度
c、滑动触头p向右移动 d、滑动触头p向左移动
11、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若有n个波长为λ的光子打在光电池极板上,这些光子的总能量为(c为真空中的光速,h为普朗克常数)( )
a. b. c.n d.2n
12、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 ,其中n>1。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质量m,电子的电荷量为e,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 )
a、 ; b、 ; c、 ; d、
13、频率为v的光子,具有的能量为hv,动量为hv/c。将这个光子打向处于静止的电子,光子将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散射后的光子( )
a.虽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频率仍保持不变
b.光子将从电子处获得能量,因而频率将增大
c.散射后的光子运动方向将与电子运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但运动方向相反
d.由于电子受到碰撞,散射后的光子频率低于入射时光子的频率
14、图2是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与入射光频率ν0的关系图线。从图可知①图象的斜率表示( );②图象中ob的长度表示( )
a、逸出功 b、极限波长
c、普朗克恒量 d、入射光子的能量
15、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传播中的光,一部分是波一部分光是粒子
b、光电子就是光子和电子的总称
c、光的波长越长,波动性就越明显
d、光子数越多,粒子性就越明显著
16、依据玻尔氢原子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是任意的
b、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c、电子运行的轨道半径越小,对应的定态能量就越小
d、电子在各个轨道上可以随意变轨移动
17钠光谱的波长为 ,设 为普朗克常量, 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光子的( )共11页,当前第9页1234567891011
2016届高三物理量子论初步
a、能量为 b、质量为 c、动量为 d、周期为
18、光电效应实验中有下列现象:①有时无论入射光多强都无法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②在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情况下,照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发出的光电子越多;③只要入射光的频率足够高,即使入射光非常微弱,光电效应的发生也是瞬时的;④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仅与入射光频率有关,与入射光强度无关。以上各种现象中波动说无法解释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19、用同样的直流电压加速原来静止的一价氢离子和二价氧离子,加速后的氢离子和氧离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之比将为
a.1∶4 b. 1∶4 c. 4∶1 d. 4∶1
20、下列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光的波粒二象性就是牛顿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的综合
b.光在直线传播时只具有粒子性,在发生衍射时只具有波动性
c.光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证明光具有粒子性
d.电磁波中只有可见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1、红宝石激光器的工作物质红宝石含有铬离子的三氧化二铝晶体,利用其中铬离子产生激光. 铬离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e1是基态,e2是亚稳态,e3是激发态,若以脉冲氙灯发出的波长为 的氯光照射晶体,处于基态的铬离子受到激发而跃迁到e3,而后自发地跃迁到e2,释放出波长为 的光子,处于亚稳态e2的离子跃迁到基态时辐射出的光就是激光,这种激光的波长为
a. b. c. d.
二、计算题
22、一个激光器辐射出某一波长为λ的单色光,已知该激光器的功率为p.那么,光在1 min内向外辐射出的光子数是多少?用这个激光器发出的这种单色光去照射某种光电材料而发生了光电效应,测出使电路中恰好没有光电流通过时,加逆向电压u,那么这种光电材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是多少?
23、光具有波粒二像性,光子的能量e=hv.其中频率表征波的特征.在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光子动量p与光波波长λ的关系式:p= .若某激光管以p=60 w的功率发射波长λ=6.63×10-7m的光束,试根据上述理论计算:
(1)该管在1 s内发射出多少个光子;
(2)若光束全部被某黑体表面吸收,那么该黑体表面所受到光束对它的作用力f为多大.
24.在实验室做了一个这样的光学实验,即在一个密闭的暗箱里依次放上小灯泡(紧靠暗箱的左内壁)、烟熏黑的玻璃、狭缝、针尖、感光胶片(紧靠暗箱的右内壁),整个装置如图所示,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熏黑的玻璃后变得十分微弱,经过三个月的曝光,在感光胶片上针头影子周围才出现非常清晰的衍射条纹.对感光胶片进行了光能量测量,得出每秒到达感光胶片的光能量是5×10-13j.假如起作用的光波波长约为500 nm,且当时实验测得暗箱的长度为1. 2 m,若光子依次通过狭缝,普朗克常量h=6. 63×10-34j•s.求:
(1)每秒钟到达感光胶片的光子数;
(2)光束中相邻两光子到达感光胶片相隔的时间和相邻两光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3)根据第(2)问的计算结果,能否找到支持光是概率波的证据?请简要说明理由.共11页,当前第10页1234567891011
2016届高三物理量子论初步
参考答案:1c 2c 3d 4bc 5bc 6a 7a 8b 9b 10b 11c 12d 13d 14ca 15c 16bc 17acd 18b 19d 20c 21a
22、
23、(1)2.0×1020个 (2)2.0×10-7n
24、解:(1)设每秒到达感光胶片的光能量为e0,对于 =500 nm的光子能量为e=h ,①
因此每秒达到感光胶片的光子数为n=e0/e, ②
由①、②式及代入数据得n=1. 25×106(个).③
(2)光子是依次到达感光胶片的,光束中相邻两光子到达感光胶片的时间间隔
相邻两光子间的平均距离为
s=c = 2. 4×102 m
(3)由第(2)问的计算结果可知,两光子间距有2. 4×102 m,而小灯泡到感光胶片之间的距离只有1. 2 m,所以在熏黑玻璃右侧的暗箱里一般不可能有两个光子同时同向在运动.这样就排除了衍射条纹是由于光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波动行为的可能性.因此,衍射图形的出现是许多光子各自独立行为积累的结果,在衍射条纹的亮区是光子到达可能性较大的区域,而暗区是光子到达可能性较小的区域.这个实验支持了光波是概率波的观点。
共11页,当前第11页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