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物理教案 >  高中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案 >

绪 言

绪 言(通用16篇)

绪 言 篇1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物理学概况,了解物理学的研究范围.知道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意义.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3.激发、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二、重点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学习方法三、难点物体重心的确定.四、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能力五、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科学实验的方法素质。六、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教学法、归纳法七、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砖(三块)、泡沫塑料、瓦、四个生鸡蛋、金属屏蔽罩、感应起电机机、小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解、设问: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的物理知识,高中物理会有哪些新的内容和要求,我们怎样来学好高中物理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便会知道。二、新课教学1.演示实验【教师活动】①.板书课题②.投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③.分别介绍、指导演示几个小实验:鸡蛋开砖高压电火花下的小鸟【学生活动】 两个学生上台亲自做实验,其余学生观察④问:怎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2.物理学的研究范围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教师活动】①板书②巡回指导③投影思考题:⑴物理学有哪几个分支学科?⑵物理学研究的内容从时间尺度上看从_____秒到_____秒,共跨越_____个数量级; 从空间尺度上看从_____米到_____米,共跨越_____个数量级⑶你知道当今物理学研究的前沿吗?④总结并板书3.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意义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一,它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被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教师活动】①板书②巡回指导③投影思考题:⑴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交叉产生了哪些交叉学科?⑵许多高新技术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你能举例说明吗?⑶试结合实例说明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④引导总结4.怎样学好高中物理⑴重视观察和实验⑵重在理解⑶学会应用知识⑷做好练习【教师活动】①板书②巡回指导③投影要点:④讲解并提出具体要求⑤组织讨论后提问【学生活动】①听讲记录②分组讨论③表态发言 后记:①本节课的最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好几个演示实验是关键 ②少讲思想准备,明确具体要求更有效

绪 言 篇2

教学目的:

(一)认知性学习目标

了解化学发展简史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初步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含义。

(二)技能性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

(三)体验性学习目标

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指导化学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逐步使其产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

教学用具:

(一)实验用品

(二)教学用品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

【引言】手机可能已经成为大家的必备行头之一了,而且还孕育出了拇指文化。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买手机,你的手机都有哪些的功能,又该如何操作呢?与之相类似,在高中化学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大家是否想过在高中为什么学习化学,化学都有哪些作用,又该如何学呢。这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我想通过这堂课大家对他们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套用一句经典的话“化学天地,我的地盘我做主”。

【板书】——“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照片。

【讲述】这张图片中的汉字“中国”是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探针移动硅原子所形成的图形,那些深黑色的沟槽是硅原子被拔出后立下的笔画,它的宽度仅2nm,是当时已知最小汉字。

通过这张图片向我们展示这样一个事实,现在我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和原子时代,而这正时化学研究的领域。

下面咱们首先就探讨一下化学的研究领域是什么。

【板书】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讲述】我们要学习化学,那么首先要明确就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什么。化学所研究的是地球上的、地球外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大家看到了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很广泛的,涉及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化学就与已经我们形影不离了。今天化学则更时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化学真不敢想象这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就拿电池来说吧,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如果没有电池,那么CD中流淌的音乐,手机中储存的短信等等都将不复存在,多么可怕的事情呀。可通过化学的研究可以生产出更快、更高、更强的电池,使大家和没电说拜拜,音乐尽情地听,短信尽情的发。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化学是如何与我们一同走过风风雨雨的。

【板书】二、化学发展史

【投影】狩猎图和制陶图

【讲述】在古代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生存问题,因而那时与化学有关的问题都是实用的技术。比如狩猎的需要促使人们使用石器;饮水的需要促使人们烧制陶器等等。

【投影】工业大革命和元素周期律

【讲述】随着工业大革命的兴起和人们对疾病矿物研究的深入,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成为一门科学,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在此理论的指导之下相继有大量化学元素被发现,通过总结、归纳,揭示物质世界本质规律的元素周期律横空出世,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投影】

【讲述】到了现代,建立在物质结构理论之上的化学更是方兴未艾,展示出勃勃的生机。而此时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和融合,形成了一系列新兴的学科[LY1] ,从而更加奠定了化学基础学科地位。

【板书】

【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化学的历史,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化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板书】三、化学与人类社会

【讲述】下面咱们以四人前后桌为单位,分别从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化学与他们的关系。(学生提前准备)

【活动】学生依据是前准备的资料发言

【讲述】刚才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通过大家的讲解,我们知道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并在许多的方面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那我们也该如何学习化学呢?

【板书】四、化学学习

【讲述】要学好化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习兴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实中,北大、清华学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归功于注意培养、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的刻苦努力,学习上屡见喜报。关于如何培养学习兴趣,我给大家三条建议:1、正确对待学习的内容。正如道路有直有弯一样,学习的内容也有易有难。遇到容易的题的时候,不要骄傲;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不要气馁。2、营造一个自我突出的环境。如果周围同学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么我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我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学不一定能做,那么我的自信心就会更加强烈了。3、接受赞扬。别人的赞扬是自己比别人更胜一筹的客观评价。

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到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1、课前预习。2、认真听讲。3、做好作业 。4、系统复习。

相信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学好高中化学!

附录: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二、化学发展史

三、化学与人类社会

四、化学学习

绪 言 篇3

一、教学目标

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 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 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一、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化学史

绪 言 篇4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重、难点

1.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疑点:物理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整体感知

作为启蒙化学课的绪言对“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怎么学习化学”等问题作出了贴切的回答,借以引起学习者对本学科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产生一个具有良好动机的学习开端。

(三)教学过程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教师设疑]: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讲解]:以空气、水为例说明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实验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活动]: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讲解仪器的名称)

[学生活动]: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板书]:2.观察实验的方法:

变化前的颜色、气味、状态,变化时发生的主要现象(如发光、发热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气味、状态。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板书]:(1)特征:变化是生成其他物质。

(2)现象:发热、发光、变色、发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3)与物理变化的联系。

(4)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变化:

a.镁在空气中燃烧:

点燃

镁和氧气 ———→ 氧化镁

b.加热碱式碳酸铜:

点燃

碱式碳酸铜 ———→ 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

[讲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根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讲解]: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板书]:三.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热稳定性、氧化性等。

[讨论]: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板书]: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

[板书]: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1.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问题。

2.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3.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扩展

区别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依据)是看在变化中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外形发生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而发生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在变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质。

四.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划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绪 言 篇5

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1] [2] 下一页

绪 言 篇6

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1] [2] 下一页

绪 言 篇7

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1] [2] 下一页

绪 言 篇8

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1] [2] 下一页

绪 言 篇9

一、教学目标

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 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 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一、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化学史

绪 言 篇10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化学性质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绪言

一、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 化学史

绪 言 篇11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和方法。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的概念及本质的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5.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课时计划】 二 课 时

第一课时

【内容提要】 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怎样学好初中化学?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教学过程 】

【引 言】

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幻想有一根奇异的魔杖,只要用它点一下石头,顽石普变成亮闪闪的黄金;用它碰一下香灰,就能变出救死扶伤的仙丹良药;用它指一下主山峻岭,马上山崩地裂,河流畅通……

但是,在古代,这种幻想终究不能实现。那么,这根魔杖到底有没有?有!这根魔杖在哪里?就在我们今天开始学的化学里。

【板书】绪言

【板书】 一、什么是化学?

【讲述与讨论】

1.放映《化学在我们的身边》的录象;

2.由学生自己例举身边的物质,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3.通过上面的事实,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周围的世界中: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物质,有清新的空气,潺潺的流水,光彩夺目的金刚石、乌黑的煤炭、洁白的食盐、坚韧的钢铁……

4.演示补充实验:

(1)预先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的“化学”字样,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喷雾器向其喷射而出现红色字样,再用盛有盐酸溶液的小喷雾器向其喷射,红色又消失。

(2)用一沾有高锰酸钾的玻璃棒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而引燃灯芯。

【讨论】

为什么要学化学?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 1的第一~第三段的内容;阅读课本p 3的第五段p4的第三段的内容。

【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 1的第四段的内容。

【板书】

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质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讨论】

怎样学好化学?

指导学生阅读p4的第四段的内容。重点讲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 四个环节。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学,能提高听讲效率,节省作业 时间,学习主动、有兴趣。

听讲: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初三化学是从启蒙教育开始,只看书不做实验、不听讲,有些知识很难理解。听讲时要做到边听、边观察(实验)、边思维、边记忆(强化记忆)。争取在课堂上学会。

复习:是进一步落实课本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过程。特别要注意开始学习化学要过好化学用语关。

观察实验:在实验中要注意看什么、怎样去看。

[小结] (略)

[作业 ]

1.课本p4的家庭小实验。

2.预习物质的变化及物质的性质的内容。

板书设计 :

绪言

一.什么要学习化学?

二.学是研究什么的?

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质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时:物质以生的主要现象,如:有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气体生成,什么颜色的沉淀 生成,发光,放热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三.怎样学好初中化学?

绪 言 篇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 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绪言

一、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 化学史

绪 言 篇13

教学目标 概览

(一)知识目标

了解化学发展简史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深刻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

(三)情感目标

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好高中化学。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指导学习方法,理解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演讲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

[引言] 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初步了解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除此以外,还有许多领域与化学有关。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提问]请同学们想想古代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引导)如:湿法冶铜、酿造制酒、火的应用、火药、炸药等。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你身边的化学,谈谈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引导)如:学生用具、洗衣粉、球鞋等。

[提问]现代生活中的化学有哪些主要方面呢?

[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照片。

[讲解]照片上的两个字是在硅晶体表面,通过操纵硅原子“写出”的。“中国”两个字“笔画”的宽度约两纳米(1 nm=1×10-9 m),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说明人类已进入操纵原子的时代,目前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掌握。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过渡]化学在人类进步的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3页内容,归纳化学的发展史。

[板书] 一、化学的发展史

[板书] 实用技术————→近代化学——→现代化学

(冶金、火药、造纸、酿造) (原子—分子论) (物质结构理论)

[板书] 二、我国在化学的发展史上的成就

[填空] 请同学们填空:我国在化学的发展史上的成就

(1)我国在实用技术方面的成就主要有 、 、 、 、

等。

(2)在医学巨箸 中,记载了许多的化学鉴定的试验方法。

(3)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化学活性的蛋白质是 。

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与天然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 。

[讲解]早期的化学只是一门实用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冶金、造纸、火药等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都较早。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闻名。精美的青铜制品(见彩图)世上罕见,以上这些科学技术在世界人类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药物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之下,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跨入了科学之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合成物质大量出现。

请同学们看课本牛胰岛素结晶、叶绿素结构式。

化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合成化学的发展。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了材料、能源等科学的发展。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材料。

[板书]三、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1、化学与材料

按化学组成分

按使用功能分

材料

非金属材料 (如陶瓷)

金属材料 (如合金)

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橡胶)

复合材料 (如多功能)

高功能材料 (如超导)

结构材料 (如耐高温)

信息材料 (如液晶)

[讨论]以上这些材料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小结]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标志。没有半导体材料就没有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材料就没有航天技术;没有光导纤维就不会有现代通讯;没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还会这么丰富多彩吗?

[设问]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

2、化学与能源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需要化学。

3、化学与环境

这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家用电器如冰箱、空调的使用,破坏了吸收紫外线的能手——臭氧,易诱发皮肤癌;我国山西某村、英国威尔士北部某村曾因镉污染形成了“女儿村”。这些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污染,而防治环境污染也要靠化学学科。

4、化学与生命

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以及探索生命的奥秘都离不开化学。

综上所述,在新世纪里,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的确,正像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所说“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一分钟演讲]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体会,做一分钟演讲:“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过渡]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应该如何学好化学呢?

[板书]四、如何学好化学

1、注重化学实验。

2、熟练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重视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4、联系实际,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5、扩大阅读量,以获得更多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讲解]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许多结论要通过实验验证;许多未知需要实验去探索;作为研究化学必备的实验技能需要通过做实验去提高,因此在今后化学学习中观察好演示实验,做好分组实验、家庭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除了要注重化学实验,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十分重要。在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法、模型法、逻辑法等。

在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学规律必须了解原子的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过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实结构。不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岛素分子模型,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结晶。因此,模型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逻辑法是科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们根据硫酸、盐酸等酸的性质可用归纳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推断磷酸的性质。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要注意训练科学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勤于思考,并多阅读课外书籍,以获取更多的知识。相信大家在新学年里一定会学好化学。

作业 :1、认真阅读课后短文,写一篇读后感。

2、请列举五例日常生活中与化学密切相关的问题。

绪 言 篇14

一、教学目标

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 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 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绪言

一、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化学史

绪 言 篇15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

[引言]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化学经历了史前的实用技术阶段到以原子-分子论为代表的近代化学阶段,以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物质结构理论为代表的现代化学阶段

早期的化学只是一门实用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是化学的成就。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闻名。精美的青铜制品(见彩图)世上罕见,以上这些科学技术在世界人类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药物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之下,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跨入了科学之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合成物质大量出现。

我国的化学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牛胰岛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人类探索生命的秘密迈出了第一步。

化学理论发展促进了合成化学发展。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了材料、能源等科学的发展。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标志。没有半导体材料就没有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材料就没有航天技术;没有光导纤维就不会有现代通讯;没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还会这么丰富多彩吗?

[设问]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需要化学;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设问]怎样才能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5,并讨论)

[一分钟演讲]: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体会,做一分钟演讲:“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过渡]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应该如何学好化学呢?

[讲解]除了要注重化学实验,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十分重要。在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法、模型法、逻辑法等。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许多结论要通过实验验证;许多未知需要实验去探索;作为研究化学必备的实验技能需要通过做实验去提高。

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学规律必须了解原子的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过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实结构。不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岛素分子模型,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结晶。因此,模型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绪 言 篇16

课题一: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技能目标:怎样学习化学?如何学好化学?

情感目标:化学为人类发展所做的贡献,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化学。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化学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察实验,阅读讨论→归纳小结,指导学法。

【教学用品】滤纸、酚酞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浓氨水、浓盐酸、集气瓶、玻璃片等用品。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引言】同学们,今天老师首先来给大家“变几个魔术”,严格来说是做几个实验。请看下面的演示。

【演示1】将两只预先已分别滴入几滴浓盐酸与浓氨水的集气瓶口对口,抽去玻璃片(如下图所示)。

【演示2】预先在两张圆形的滤纸上用酚酞写上化学二字,将两张滤纸贴在一张长方形的白纸上,再贴在黑板上(如下图所示)。

教师提问:以上实验用你们现有的知识(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知识)能否解释?

总结:是的,目前我们还无法解释,但在这里我们将这两个实验的原理留给大家思考,谁最先解释出原因的,老师有奖。好了,言归正传,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点题】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二环节:阅读讨论,开阔视野。

教师指导学生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1.什么是化学?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

阅读后,学生讨论,同桌、前后桌学生都可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可辩论,包括提出新的问题。

教师提问:有同学知道什么是化学吗?

学生回答: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过渡:化学这门科学是现在才有的吗?有同学知道化学的发展历史吗?

1.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2.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

3.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4.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5.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

教师小结:化学的发展史中记载了很多,也经历了很多,对人类有巨大贡献的化学家也很多,如居里夫人、拉瓦锡等。同学们可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查阅图书资料,了解到更多与化学有关的知识。

提问: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经过漫长的历史建立起来的化学给人类带来什么?

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讲了很多,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第三环节:归纳小结,指导学法。动脑──思考、反思。动口──提问、交流、解答。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课堂作业】

1.用自己的观点填空,并用3~5句话说明自己的观点,化学使世界_________。

2.附加(由自己决定可做也可不做):查阅资料解答陆老师课前2个实验的原理。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后记】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技能目标: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情感目标: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教学方法】设置情景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用品】烧杯、一根蜡烛、火柴、集气瓶、玻片、导管及有关药品等。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引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化学与我们关系密切,我们的身边处处是化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那么今天,我还要告诉你们,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中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下面我们利用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活动探究】(一)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组织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桌上摆放一支蜡烛及有关实验用品。然后按下列的提示步骤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最后对探究结果进行填写,认真完成好探究活动报告。

【探究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并嗅气味;切下一小块石蜡投入水中观察其现象。

2、点燃蜡烛时: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注意观察:火焰由里至外的亮度变化;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产生的物质。

3、熄灭蜡烛后,观察现象,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4、将你仔细观察的现象和描述的体验与同学交流。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点燃时

点燃后

附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小结】化学学习体现三个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蜡烛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并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生成等;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4、探究活动完成后,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这个探究活动的过程、结果、分析过程等写成实验报告形式,才是一个探究活动完整过程。你可以参考书上格式写报告,当然也可以自己设计报告的形式。

【活动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提出问题:问题1:如何收集一瓶你呼出的气体?

问题2:如何证明你收集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如何证明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问题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发生什么现象?

问题4:对着一块干燥的玻片呼气,与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比较,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和以往自然中所学的知识先进行讨论问题1-4,然后再通过实验即步骤1-步骤4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信息参考】供学生讨论时参考。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小结】1、探究活动得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多。

2、探究活动得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

3、探究活动得出,探究过程不但要尊重事实,还要有严谨的态度,认真动手操作实验,逐步培养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获得有价值结论的能力。

【归纳总结】1、从日常生活中常可以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获得有价值的结论。

2、探究活动(实验)完成后,应认真写出实验报告。

【课堂练习】(小黑板展示)

小明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这是蜡烛的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 、 、 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取出后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

【板书设计】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活动探究一: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点燃时

点燃后

活动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教学后记】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熟悉实验规则,认识部分常用仪器,了解药品的存放规则。

技能目标:1、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能进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3、培养学生正确取用药品的能力、细致的观察能力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进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取用药品的能力、细致的观察能力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与引导法。

【教学用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常用仪器与药品。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引言】师:你们已经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就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因为这是你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正等待着你,期望着你利用它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指导观察】观察本校学生实验室的设备设施。

【指导阅读】阅读实验规则、讨论、理解规则。

【简介】常见仪器,例如试管、烧杯、水槽、镊子、集气瓶等仪器的基本用途(见附录)讨论下列问题:

1、药品使用的“三不”原则是什么?

2、药品取用过程应注意哪些事项?

3、化学实验称量的药品若是易潮解的、有腐蚀性的,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4、如何正确连接玻璃和橡皮管的操作?

(组织学生阅读附录1,根据提出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归纳总结。)

第二环节:探究活动(1)

【展示】一批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有毒药品及其图标。

【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部分典型的有毒、易燃、有腐蚀性的药品。

1、固体药品的取用。

【指导实验】引导阅读课本;观察学生的操作,纠正错误之处,正确规范地演示一次。

【学生活动】观察老师的示范操作,通过正误对比进一步明确注意事项及原因。然后进行规范地操作练习。

【动画展示】错误操作及后果。

【讨论】如果药品是液态的,该如何取用呢?

2、液体药品的取用。

【投影】液体的取用。

【指导实验】巡回观察,纠正学生的划漏之处。

【学生活动】①认识取用液体的仪器观察图示,找出取用液体时的“三个要点”。②练习氯化纳溶液的取用。③教师演示错误操作,让学生找出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讨论】要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应该使用什么仪器呢?

3、液体的定量取用。

【简介】量筒的规格。

【演示】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量筒使用的操作重点和读数方式。

【动画】仰视和俯视对读数的影响。

【注意】取用液体时倾倒至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演示】胶头滴管的使用。

【学生活动】1、练习50ml的水。

2、观看动画,分组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见教材第15页中“讨论”)。

3、观察胶头滴管的构造,讨论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完成规定的实验,进行操作、观察和实验现象记录练习。

5、固、液体的取用小结(用表格形式完成记录练习)。

状态

仪器

一般用量

操作要点

操作理由

固体

块状(颗粒)

粉末

液体

第三环节【探究活动】(2)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观察】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酒精的使用”示范力,归纳酒精灯使用的几个注意点:

【指导实验】指导学生操作[实验1-4]。教师可以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独立探究本实验。

【讨论】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的火焰加热?

2、给物质加热。

【指导实验】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一般有3种方法)进行加热操作,各组记录在不同情况下加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并对结论加以讨论。

【小结】给物质加热一般用外焰。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讨论】如何用外焰给物质进行加热呢?(以加热液体药品为例)。

【演示】教师演示[实验1-5],并进行错误的操作,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找出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①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找出错误地方;②按正确的方法进行加热操作练习;③结合课本中的讨论题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第四环节:探究活动(3)

【板书】洗涤仪器。

【阅读】课本中最后自然段,归纳洗涤仪器的正确步骤及如何判断仪器洗涤干净。

【演示】教师示范洗涤试管。

【学生活动】按照教师的示范方法,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烧杯、量筒等仪器都刷洗干净,并一齐动手整理桌面物品。

第五环节:课堂练习

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第六环节:归纳总结

师: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要遵守实验室规则,特别要注意安全;

2、要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例如,固、液体药品的取用、量筒使用、物质的加热法、仪器的洗涤等,这是你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第七环节:作业布置

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碗、筷、饮料吸管以及食盐、冰糖和水等进行固体药品取用、液体倾倒等操作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给物质加热

三、洗涤仪器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