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教案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2篇)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把握文学,并萌生对文学的兴趣;

2、 品位并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

3、 投入“我爱文学”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了解文学,学会合作。

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把握文学,并萌生对文学的兴趣

三、 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把握生字词,理解课文;

2、能正确朗读并书写文中字词;

二、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课文,并对照注释把不认识的字词标注在文中相对位置。(用圈点读书法)

学生自己解决字词教师补充:

阅世:经历世事。

浏览:大略地看。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洞开:(门窗)大开。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憧憬;向往。

肃穆:严肃安静。

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热泪: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泪。

沾襟:浸湿衣襟。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跌宕:这里只起伏、上下。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追名逐利:追求名利。

(二) 分组朗读自己体会课文。

初步体会什么是文学?

(三) 作业:

1、 抄写生字词,一个三遍。

2、 准备材料,办手抄报。

3、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能把我了解文学的意义、作用。

2、 能够对文学产生兴趣。

3、 积累优美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能够对文学产生兴趣。

三、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全体朗读

    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们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其珍异宝,从今天起老师也将为你们打开一扇门,在这扇门里只要你愿意你会发现任何你喜欢的东西,你会看到一个未曾体验过的世界。。

(二)、请同学朗读1、2段。请同学弄清“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的门”指的有哪些们?题目中的“门”具体指什么门?(学生讨论完成)

文学之门――也就是老师今天要为你们打开的门。

(三)请同学读3-4段;

思考:1、什么是文学?

2、如何理解文学这个概念?

3、文学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4、如何才能打开文学这扇门?

学生讨论完成思考题。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四)全体朗读第4段,并背诵。

(五)作业:造句

徘徊、千姿百态、憧憬、危言耸听、广袤、帷幕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扩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文学的丰富多彩。

2、 检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

3、 朗读比赛

二、 教学重点:

检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扩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文学的丰富多彩。

三、 教学方法:讨论法

四、 教学过程:

(一) 检查背诵情况。

全班集体背诵。个别抽查。

(二) 文学可以把我们引进辽阔美好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我们懂得人生的真谛。我们已年了6年的书,也已接触了一些文学作品,那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讲讲你了解到的文学作品。

(同学自由发展)

(三)六个小组分组朗读《致文学》

评出最优秀的一组,教师适当点评。

要求:1、声音洪亮。

2、字正腔圆。

3、抑扬顿挫。

(四)作业:

写一篇介绍你最喜欢的书或文学人物的短文,200字以上。 8页,当前第112345678

-

为你打开一扇门

【学习目标】

1.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广泛阅读的兴趣。

2.重视阅读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认真诵读,体味语言的特色并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

4.关注和感受生活,在写作中记录心灵成长的过程。

5.投身“我爱文学”主题活动,初步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基础知识精讲】

一、生字学习

1.字音

聊(liáo)无聊        诠(quán)诠释        憧憬(chōng jǐng)

凝(níng)凝聚        徘徊(pái huái)        裨(bì)裨益

帷(wéi)帷幕        袤(mào)广袤        斓(lán)斑斓

跌宕(diē dàng)        谛(dì)真谛        瞬(shùn)瞬间

2.形近字

二、词语积累

浏览:大略地看。

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由于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诠释:说明、解释。诠,详尽解释、阐述。

缩影: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憧憬:向往。

凝聚: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

裨益:益处。

广袤:土地的长和宽(东西的长度叫“广”,南北的长度叫“袤”)。

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五光十色: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帷幕:挂在较大的房子里或舞台上遮挡用的幕布。

斑斓:灿烂多彩。

写照:真实的描写。

跌宕:起伏、上下。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谛,佛教中指真实而正确的道理,泛指道理。

情不自禁(jīn):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

模拟:模仿。

敲门砖: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达到目的后就可以抛弃。

背叛:背离叛变。

智商:即“智力商数”。表示人的智力发展水平。

风俗画:用当时社会风俗以及日常生活做题材的绘画。

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崇,高。

致(文学):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40余部,有多种著作在中国台湾和国外出版。他写的《雨中》一文收入苏教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一册。

2.写作背景

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文学卷共分四卷(散文卷、小说卷、诗歌卷、戏剧卷),共200万字,由赵丽宏主编。序文写于1997年春季。这套文库XX年已出版。文库中,除文学卷外,还有艺术卷、社会卷、科学卷。

四、关于文学

①《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这样解释“文学”:以语言文学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8页,当前第212345678

②诗人、作家论“文学”的特征: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  ([苏]高尔基)

文学与社会之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便有变革。(鲁迅《给徐信》)

每个人都处在新旧感情互相交错的矛盾中,艺术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明辨事理,而且也在促进人们的感情上的变化。   (艾青《诗与感情》)

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  ([法]罗曼•罗兰)

五、文章主旨和结构(思路)分析

1.中心意思

这是一篇书序,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文章用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2.内容简析

“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个题目新颖别致,生动形象。题眼是“打开”二字。围绕它,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使青少年读者渐入佳境。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先以“关闭”引人探求,以两个“只要”激发信心,激励青少年打开种种未知领域的大门。再由“无数”转到“一扇”,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和育人作用,使青少年对文学的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引用先前写的《致文学》一文,用热情奔放的语言从不同角度称道文学的奇特个性,激励青少年亲近文学,走进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不断充实自己,陶冶自己,提高自己。前后两大部分各有所侧重,第一部分重在阐述文学的功能,以理激人,第二部分重在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这两大部分在内容上相辅相成,结构上前后照应,语言风格上相互映衬,可谓珠联璧合,浑然一体。

3.结构分析

全文共11段,按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展开,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引入话题,阐述作者对文学的理解。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第1~2段),概述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强调打开这些门的必要性和充分条件。

第1段,由“门”引出话题。首句“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给人二疑——哪来那么多门?为什么都关闭着?紧接着“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给人二疑——世界上有那么多未知的领域?然后用“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给人三疑——二者所产生的感受和结果竟会那样的截然相反,这又是为什么?这种种疑团无疑会深深地打动青少年读者的心灵,激起他们打开这些“关闭着的门”的强烈欲望。第2段因势利导,告诉青少年读者这些门都能打开,接着话锋一转,用“只要……只要……一定会……”的句式点明了打开这些门的两个充分条件。

这两段文字是个引子,为下文亮出文学这扇大门蓄势。

第二层(第3~4段),点题,阐明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性以及对文学的理解。

第3段,由“无数”转到“一扇”,初步点题,写明这一扇门是“文学”之门,但未涉及“打开”。

第4段,简要阐述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全段共十三句话。第一句阐述文学的特征,第二至四句阐述文学的内涵,第五至八句阐述文学的功能,第九至十三句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这些议论性的语言,有助于青少年读者从理性的高度了解文学世界的概貌,明了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亲近文学对于现代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打开文学之门的自觉性。8页,当前第312345678

第二部分(第5~11段),以和文学对话的形式描绘文学的魅力,激励青少年打开文学之门。

第5段,交代以下引文的来历,点明这样写的目的,这是一个过渡段,由此引入作者和文学的对话。

第6段,文学能形象地展现客观世界五光十色的景象,增长读者的知识。

第7段,文学能生动地展现古往今来多姿多彩的人生,打动读者的心灵。

第8段,文学用艺术的手法跨越时空,交汇虚实,启迪读者自由地想像。

第9段,文学反映生活贵在求真,以此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

第10段,文学对人真诚而忠实,使读者反求诸己,提高自身的修养。

第11段,文学神奇而圣洁,它爱憎分明,不容亵渎。这一段回应题目,将对文学的认识深入一步,勉励青少年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待文学,告诫人们切不可将文学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

六、重点句子

1.题目“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含义。

“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为”字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着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一扇门”告诉读者,这只是无数门中的一扇,世界大着呢,但作者要为你打开的正是无数关闭着的门中特定的“一扇”,可见这扇门是何等的重要。用“门”比做某一领域的入口,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总起来看,“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字面意思是为你(指青少年)打开某一领域的入口,深层意思是让你由此登堂入室,尽情领略某一领域(指文学)的无限风光。

2.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旨在激励青少年读者走进文学的大门,广泛阅读文学作品,从中汲取精神食粮,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3.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揭示了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作用和重大意义,敦促人们要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自觉地去掉“重理轻文”的思想,主动地培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4.你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而对那些把你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人,你会把门关得很紧。

阐明了文学的神奇和圣洁,把对文学的认识深入一步,勉励青少年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待文学,告诫人们切不可将文学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

5.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

形象地把人们生活的时间、空间比做舞台,把不同的人生比做是这个舞台上演出的一幕幕悲喜剧……文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展现了五彩的人生,把人生的种种意韵一幕幕地诠释出来,让我们在笑声中、在热泪中感受生活、融入生活,感悟生活的真理,扬起生活的风帆。

七、写作特色

1.运用比喻,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他们了解文学,亲近文学,热爱文学,逐步走进文学的大门。

2.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用文学的语言来阐述文学、描绘文学的手法。课文第二部分中的“你”指代文学,作者把文学这一抽象的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对话的方式描绘文学的魅力,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8页,当前第412345678

3.亲切的语气,真挚的情感。作者是当代散文家、诗人,对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爱好和感受。用文学的语言来描绘文学,关键在于对文学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的实质又在于作者对青少年读者的关爱和信赖,由此转化为亲切的语气和真挚的情感,使青少年读来爱不释手,备受鼓舞。

4.语言特色

词汇丰富多彩,用语灵活多变,体现了作者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高超水平。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如“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第1段)。前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后一个“世界”则指领域。又如,课文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在题目和第1~4段中的“你”指代的对象是青少年读者,从第5段开始到结尾中的“你”指代的对象则是文学。后者用拟人的手法,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同一意思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述。如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对此,在第6~9段中都有形象和生动的描述。又如前面说“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第4段)。后文则把它说成“你只是为热爱你的人们默默奉献,把他们引入辽阔美好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

阅读本文,应深刻理解和感悟这类语言实例,并由此体会到汉语言词汇的丰富多彩,运用的变化无穷,而这,又是由文学自身多样性的特点决定的,也是与作者对文学的爱好、积累、理解和感悟,与作者的文学修养、社会阅历和人格素养分不开的,从而真正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把读文与做人统一起来。

八、作者谈读书

至于当作家,连做梦也没有想过。可是我对书却有着特殊的兴趣,自打识字开始,便能自己读小说。上小学一年级时,就读了《西游记》《水浒》《岳传》。以后,只要是有趣的书,拿到就看,而且速度极快,常常一天便能读完一部长篇。放一次暑假,往往能读完几十部长篇。我的一位姐姐爱好文学,我读小学时,她已上高中,我当时读的所有外国小说,几乎都是她借来的,其中有《复活》《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九三年》《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猎人笔记》《红与黑》等。这种大量的阅读,尽管是毫无目的、囫囵吞枣式的,却在无意中为我将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书籍为我打开了许多窗口,使我冲出狭小幽暗的天地,自由自在地在广阔的世界中邀游。当年就着一盏小油灯坐在破床上读书的情景至今想起来仿佛仍在眼前。这是我人生旅途中使人沉醉也使人怀恋的时光。我这时才真正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和魅力,并且感到她离我很近,我可以伸手触摸她,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像来重新塑造她。我发现自己的周围有无数人和事值得去写,去描绘,去讴歌。当陶醉在写作的乐趣中忘却一切烦恼和痛苦时,我隐约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和生活从此有了一种依托。如果说从事文学创作是我的人生之路上的一大选择的话,这种选择是经历了迷茫和痛苦之后情不自禁的产物。当年在昏暗摇晃的油灯下写成的那些文字,成为我最初的散文习作。

(摘自《晶莹的瞬间帕序》)8页,当前第512345678

九、课后习题解答

(一)课文“致文学”部分从多个方面描述了文学。这些方面有文学内容的广阔性,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文学内容时空的超越性,文学作品对读者的移情性,文学价值的永恒性以及文学对人类的反作用性等。它们形象地表述了文学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鉴别功能。

(说明:如果不能从以上几方面加以归纳文学的特征,也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谈谈体会,答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二)如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被封建社会吞噬的封建读书人——孔乙己;疾恶如仇、勇武有谋、为民除害的鲁达;足智多谋、忠君爱国的诸葛亮等等。

(三)把一本好书比做“窗口”“阶梯”“面包”“朋友”等,是为了唤起学生对这些熟悉的比喻的回忆,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本好书好在哪里;也用以启迪学生,对同一件事物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加以认识和进行表达。

课外收集用比喻的文章标题,可以从初一语文课本中选,如第六单元的第二十三课“蔚蓝的王国”,也可以从其他材料中选。关键是既要明了题目中比喻的含义,又能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四)略。

【同步达纲练习】

(一)

你(指文学)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不管是壮阔雄奇的,还是精微细致的,不管是缤纷热烈的,还是深沉肃穆的,你都能有声有色的展现。你使很多足不出户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了五光十色的境界。

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曲折漫长。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你可以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讲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广袤(    )        帷(    )幕        肃穆(    )

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①足不出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五光十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从哪两方面展现了文学的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中的“你”即文学,作者把文学当成有感情的人来写。你认为这样写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语言生动凝练,意味深长。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一句话?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对文学肯定也有自己的体会吧,请用几句话把你心中的文学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上文内容,模仿画线的句子的样式,续写一个句子(不能用文中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各举一个例子,具体说明文中加粗的两种人对你的影响(要求写出作品的名称和人物的名字及对你的影响)。8页,当前第61234567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忆  读  书

冰  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8页,当前第712345678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本文选用时有删节)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聊斋(    )        崇拜(    )        寻觅(    )

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①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世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①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决定咬了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

1.mào  wéi  mù

2.①足不出户:不出大门一步。谓闭门自守。

②五光十色: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3.展现神奇的大自然,使人足不出户就能领略优美的风光;表现丰富的人生,使人从中受到感染。(意思点到即可。作用可以分开来答,也可以合起来答。)

4.这样写更加形象地展现了文学的魅力,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

5.略

6.略

7.不设统一答案,要求两句内容相对,句式与课文一致。

8.没有标准答案。(所举作品中人物的例子,一是古人,二是今人。“影响”可以分开来答,也可合起来答。)

(二)

1.liáo zhāi        chóng bài          mì

2.①情不自禁: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②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③世故:(处事待人)圆滑,不得罪人。

3.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4.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5.①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

②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6.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7.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遗事》《红楼梦》;

不喜欢的作品:《荡寇志》《精忠说岳》。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

8.略 

8页,当前第8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