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话导入新课
说到唐诗宋词,唐代的诗很有名气,其实宋代除了李清照、辛弃疾这一类的词人以外,也有许多有名的诗人。比如:王安石,背诵《泊船瓜洲》或《梅花》,还有文天祥,他那耳熟能详的爱国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除此而外,陆游也是一位有名的诗人比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见后),请学生背或者读全诗,知道它的意思。
交流陆游生平。
教师相机补充。(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生活在战乱频仍、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即使到了85岁,陆游重病在床,在弥留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
齐读课题。
“示儿”是什么意思吗?(板书:示:告诉。)
他到底告诉儿子什么?想读的站起来读读全诗,其它的勾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二、学习古诗
(一)字词环节
学生读诗,同学勾画。
解决学生不理解的字词,理解“元知”“九州同”“北定”
生字:祭的写法、扩词、听写
(二)解诗意、悟诗情
读一、二句话
1、理解
第一句 倒装句的用法“元知”应放在句子开头理解为: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万事万物都无牵挂了。
第二句 “不见九州同”
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描述当时的惨景。
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啊!
(多媒体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
此时此刻,诗人是什么样的情感呢?(板书:不见九州同 悲 (或憾))
师:陆游一直渴望南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他写下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句,其中,“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
读读三、四句
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含在里面,是什么?(板书:盼)诗人盼着什么? 北定中原的日子。
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一个“悲”,一个“盼”,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板书:爱国情)
学生感情诵读全诗。
小结: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配乐背诵。)
三、课外延伸
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共2页,当前第1页12
师:九州统一了吗?为什么朝廷会灭亡?
学生交流
师: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四、拓展总结
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他的绝笔诗——《示儿》,来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崇敬吧。(再次配乐朗读。)
附:板书设计
不见九州同 悲 (或憾)
}爱国之情
北定中原日 盼
陆游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共2页,当前第2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