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59页内容。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一次飞跃,它是学生的思维由单一、松散向灵活、多样化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法口算、笔算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是学生对以前所学乘法计算的一个规律性的总结,它引导学生学会从一般现象中寻找规律,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内容提供必要的思维模式。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探索能力,本节课在教学安排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去探究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初步获得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迁移旧知,巧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相互了解了,其实,我最想知道的是,你们的计算能力强不强?真的很强吗?我可找到对手了。  

2、543+380=( )  

1、543+382=( )  

3、546+382=( )  

师:出示1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有困难的同学可笔算。  

师:大家算的真的挺快啊,这是个小小的热身,比赛开始。 

出示2题,这么快啊,快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设:  

生:我发现543是一样的,382变成380少了2。所以我想,和也少2,就是923。师板书学生的发现。  

师:好眼力,通过你的细心观察,发现了规律,还能利用规律,形成了计算的技巧。敢不敢再来一道。 

出示3题。学生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很快的说出了结果,有困难的学生也会了方法。  

师:说说你为什么算的快?  

预设:我发现,382没变,546比543多3,所以,和也多3,就是928。  

师:你能不能把你的发现,用自己的话说说呢?  

预设:如果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加几,和就加几,要是另一个加数减几,和就减几。  

师:(小结)我们发现,在加法中,和的变化与加数有关系。在乘法中,积发生变化,猜猜会和谁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小小的巧算环节,兼顾着不同学生的需求,会使学生的特殊需要得到满足。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了,由不会巧算到算得很快。同时为探究积的变化规律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学生很自然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去探究新知。也暗示了先观察,再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这一探究的方法。)  

二、引导观察,巧探究。  

积的变化规律也需要在算式中发现。  

6×2= 5×4=  

6×20= 10×4=  

6×200= 20×4=  

师:先自己算算,再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中交流你的发现,准备汇报。 

汇报:先说结果,哪小组愿意上来边指边说你们的发现?  

预设:1、在第一组中,6是一样的,第二个因数变了,积也不一样。  

2:我发现6都是一样的,第二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后面多一个0。积也多一个0。  

3:我发现6不变,第二个因数2乘10得20,积也乘了10。第二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组内可补充)  3页,当前第1123

师:在第二组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哪组愿意说?  

预设:我发现4不变,5乘2的10,积由20乘2得40。5乘4得20,积也乘4得80。  

师:能不能把你们的发现用一句话概括呢?  

预设: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4,积会怎样?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4,积乘5,行吗?为什么?  

(说明这两个“几”是一样的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学会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的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使学生尝到了探究新知的甜头,感受到探究的快乐。)  

师:你们真的太厉害了,其实啊,在这算式中还有规律呢?刚才我们是怎么观察的?(从上往下),如果我们倒着看,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先想想,在于小组同学交流。  

请2-3个组汇报。(边指边说) 

预设:1、一个因数不变都是6,另一个因数除以10,积也除以10 。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4,积也除以4.  

……  

你能不能也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的发现呢。  

预设: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有没有想说的?  

(设计意图:既然是猜想,给了学生更加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前面已经探究出一个规律,这里教师就放手了,让学生用刚才掌握的研究过程实现方法的迁移运用。最后疑问的提出,是想看看学生能不能想到0除外的问题。)  

师:孩子们我们数学追求的是准确,简练。你能不能把这两句话合并为一句呢?先独立想,在汇报。  

总结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这条规律是不是真的试用呢,你能用这个规律写一组算式吗?  

要求:同桌合作,左边的同学写一个算式,右边的同学运用规律写一个算式。比一比谁做的快。  

汇报,这几组同学说的都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的算式。还可以写怎样的呢?(除以几的)再写一组,同桌交换。  

谁 和 老师合作,你说一个算式,我来写第二个,好吗?  

预设:当学生说算式 7 × 9 = 63 我来写了,我想让7不变……  

7 × = 可以吗?  

预设:不可以,因为0不能做除数,学生会发现,在这条规律中应加上(0除外)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相互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这个设计表面看是对新知的巩固,其实,暗含着对0除外的问题解决。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对待数学要有严谨的态度。)  

三、巩固拓展,巧运用。  

1、师:我们找到了规律,有什么用啊?我们来做组练习吧。(课件出示)  

24 ×4=96 18×30= 8× 125= 8 ×50=  

24 ×40= 18×15= 24× 125= 32 ×50=  

24 ×400= 18×3= 72× 125= 8 ×25=  

2、想想?是谁。 

4×50=200  

(4 ×2) × 50=200 × ?  

4×(50 × 3)=200 × ?  

(4 ×2) × (50 × 3)=200× ?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启发性、挑战性。通过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页,当前第2123

四、课堂小结:孩子们,短暂的40分钟过得很愉快,你们开心吗?这节课你都记住了什么

板书设计:  

6×2= 5×4=  

6×20= 10×4=  

6×200= 20×4=  

规律 : ------------------  

课后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让过程和方法进课堂”的新理念。  

1.精心选题,巧引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伊始,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里,引导观察,激发学生的欲望,扣住学生的心弦,有利于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发现一些新的结论。  

2.合作探究,体快乐。  

本节课我引领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注重学生对比较,猜测,验证,思辨等数学方法的习得,同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探究经验,从而为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让学生学得开心,真正体验到学习得快乐! 

3.学练结合,显梯度。  

本节课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亦学亦练,注重了知识的生成与巩固,学练相得彰显,最后练习的设计既注重了基础知识巩固,又注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整节课的设计,把自主、合作、探究落到了实处。3页,当前第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