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一、背景分析
临近入学的大班幼儿对马上要升入小学感到非常自豪,也对自己即将成为小学生充满了期待。他们会带各种各样的文具来幼儿园,下课的时候,常常会拿很多橡皮、铅笔盒等文具来比较。他们发现铅笔盒有的大,有的小,橡皮有很多种形状,但是他们不会正确命名,都只说是长方形、三角形等。
大班第二学期幼儿的思维正逐步从平面转化为立体,有了初步的空间概念。在徐苗郎老师的《我的幼儿园数学活动模式》中也提到大班第二学期的幼儿要开始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并知道它们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区别。因此,在最近开展《认识长方体》这个活动是符合现阶段幼儿需要的。
二、幼儿经验分析
在日常带班过程中,孩子会告诉我:“老师,我的铅笔盒是长方形的。”“我的橡皮是正方形的”。从中分析:我们班孩子对立体的铅笔盒和橡皮能有所感知,却无法正确命名。
另外,在平时建构活动中,孩子们较多的是用雪花片搭建动物和立体的房子。但是对于提供的工程智慧片等片状材料却不会进行立体建构。分析原因:是因为幼儿缺少将平面图形组合成立体图形的经验,缺乏空间建构的想象能力。
因此,我尝试利用大班幼儿爱学习、好探索的特点,以“认识长方体”为切入点,在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区分长方形和长方体外形上的主要异同,并利用工程智慧片,让幼儿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提高幼儿的空间建构能力,也为后续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做好铺垫。
三、活动环节分析
活动共预设了四个环节。环节一: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感知长方形和长方体在外形上的区别。在第二个环节中,幼儿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对实物进行操作和探索,了解长方体的主要特征,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两个面大小一样。第三环节,幼儿通过自己变魔术,感受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变化,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更形象、更直观的认识,也为后续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和建构活动做好铺垫。重点: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的异同,了解其主要特征。难点:比较长方体的6个面,知道相对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内容与要求:1、认识长方体,知道它与长方形之间的区别以及它的主要特征。
2、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形的兴趣,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及空间建构的能力。
材料与环境创设:ppt、长方形纸片、长方体、积木
活动过程:一、观察讨论(感知平面图形长方形与立体图形长方体的外形区别)1、观看ppt,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看看哪些图形朋友来了?
2、观察比较长方形和长方体:他们哪里不一样?
(1)幼儿自主比较手中的长方体和长方形。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发现长方体与长方形的明显区别。
3、教师小结:长方形是扁扁的,是一个平面,它是平面图形。但是,它的朋友厚厚的,有好几个长方形组成,可以立起来,是一个立体图形,我们叫它长方体。
二、探索互动(以魔术揭秘的方法,让幼儿感知理解长方体的主要特征)1、数数长方体:长方体有几长方形组成?
(1)幼儿尝试探索。
(2)教师示范:长方体拿手中,数数到底几个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一共6个面。长方体原来有6个面组成。
2、魔术解密:长方体的6个面里还藏着什么秘密呢?共2页,当前第1页12
(1)教师将长方体的6个面揭下来,展示在黑板上。
(2)观察比较长方体的6个面有何异同:
n 形状都是长方形。
n 相对两个面大小一样。
(3)教师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面对面的两个图形大小一样。
三、操作实践(以变魔术的形式,让幼儿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增强幼儿的空间想象力)1、请幼儿来做魔术师,用6个面变长方体。
(1)教师介绍魔术道具:2块正方形积木和4块长方形积木。
(2)要求用6块积木变成长方体,比比谁的速度快。
2、重点观察:如何将平面积木变成长方体。
3、分析观察幼儿变出来的立体图形。
n 幼儿未完成作品:没有用完6块图形;没有封闭成长方体。
n 幼儿完成作品:比较不同长方体的异同。
4、小结:原来当把平面积木变成立体图形,可以用不一样的方法,能用叠的方法,也能用围的方法,它们可以变出了不同的长方体。
5、联系生活中的长方体:这些长方体像什么?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长方体的东西?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长方体的,像冰箱、彩电、铅笔盒、橡皮等,它们都是各种各样的长方体。
四、活动延伸(拓展幼儿思维,联想其它平面图形会变成什么立体图形)刚才还有很多图形朋友也来了,他们也想变成立体图形。他们会变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呢?我们下次去建构区,把它们找出来,试试看。
共2页,当前第2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