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

大班科学活动《纸杯的奥秘》教案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纸杯的奥秘》这一活动的教学内容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缘于幼儿探究的兴趣。日常生活中,幼儿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幼儿园,对一次性纸杯的接触甚多。在家里,常常用一次性纸杯来招待客人喝水或饮料;在幼儿园,教师常常把这些纸杯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具,在自然角中偶尔充作存放物体的器皿,在美工活动中当作幼儿的操作材料使用等等。再者,作为大班幼儿对一般普通的纸的特性也有所了解,即纸遇水会慢慢变湿(吸水)、变软,而纸杯能盛水的现象却往往被幼儿所忽视,一旦这种现象被引发,幼儿必定乐不此疲。因此,选择这个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常常被忽视其中现象的物体作为科学活动内容,既是幼儿熟悉的,又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只要动手去探究,就会有体验,有收获。同时又有挑战性,因为在实践的过程中幼儿必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而幼儿这种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以及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正是幼儿终身发展所要具有的。因此,本人认为教学内容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价值的。

2、教学过程注重实践,突出探究。

《神奇的纸杯》科学活动按“实践——探究——再实践——再探究———(延伸)”这个流程来组织。教师组织幼儿经历了三次“实践与探究”活动:

①实践:辨别漏水和不会漏水的纸杯并归类。首先从“教师带幼儿到纸杯王国里去玩一玩”游戏的方式切入,提出“请小朋友把水分别倒入一次性纸杯和用纸折的杯子里,然后观察一下,这两种杯子分别有什么变化?并按照图表归类。”游戏口吻导入,开门见山,直接操作,同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幼儿用纸折的杯子和一次性纸杯分别盛水,观察、分析、比较它们的变化时,一下子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出现了活动中的第一个高潮。

探究:老师先是不失时机地让幼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纸折的杯子变湿、变软、还漏水;一次性纸杯不漏水)。然后向幼儿提出“一次性纸杯也是纸做的,而我们发现它却不漏水,这是为什么呢?它的身体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使幼儿的思维在想象中驰骋,这正是人类科学发明的源动力,更为下一次实践做好了铺垫。

②再实践:一次性纸杯的身体里到底有什么秘密?首先教师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探索秘密,如:看一看、摸一摸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纸杯的外形和内壁的光滑度。然后教师又适时地启发幼儿采用多种方法,如:刮一刮、撕一撕、抠一抠等让幼儿进一步探索“一次性纸杯的身体里到底有什么秘密?”(一次性纸杯的内壁涂有一层白白的、粘粘的东西)。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让幼儿自己带着问题和强烈的好奇心去实践,去再探究,教师相信幼儿在自我探究和反复实践中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再探究:在幼儿都找到所谓的“秘密”后,教师提出“这层白白的、粘粘的东西是什么?”(蜡,它无色无味无污染,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害处。)这里教师进行了简单的知识渗透,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紧接着,教师又提出了一个承接性的问题——“纸杯上为什么要涂上这层蜡呢?”这时幼儿的思维就更活跃了(答案五花八门,惊动四座,在场的老师均被幼儿所感染,深深地为他们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所叹服)!活动中出现了第二个高潮。但教师没有针对这个问题给予正面的回答,为的是让幼儿在下一个更深一层次的实践活动中自己来获得正确的结论。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在交流的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不管幼儿的观点对错与否教师均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鼓励。2页,当前第112

③第三次实践:在白纸上用蜡烛或蜡笔画上简单的大小适中的物体轮廓并均匀涂色,再用刷子蘸少许水来回刷于物体上和物体的外面,提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在同一张纸上综合体现了未涂蜡的纸遇水会变湿变软,而涂上蜡的纸却安然未变。)”由此再一次加深幼儿对“一次性纸杯为何不漏水”现象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经过上两次的实践,幼儿的探索兴趣有增无减,整个操作过程中,他们都非常投入、非常专注。此实践活动中也反映出幼儿间存在着绘画能力上的差异,大部分幼儿一下子就操作完了,但也有小部分幼儿面露难色。这时老师就让旁边幼儿来协助有困难的幼儿,从而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这里,教师能打破统一要求,因人而异,量力而行,使每个幼儿都在不同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这一点非常可贵!

第三次探究: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这说明蜡有什么作用?”再一次引起幼儿的充分讨论,把活动中推向了第三个高潮。最终得出“蜡不吸水,蜡涂在纸上就象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不到水,也就不会变形漏水了”的科学结论。正因为蜡有这种特性,“一次性纸杯不漏水的秘密”就不言而喻了。

活动结束时,教师引用“既然我们知道了纸杯不漏水的秘密,下次就让我们也用蜡和纸来做一个能盛水的纸杯吧”这句话(既是本次活动的结束语,又是下一个活动的引申语),为幼儿的继续探究提供了平台,相信幼儿在制作纸杯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使活动终而不止。

教师就是这么引导幼儿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亲身实践与探究来揭晓纸杯的神秘面纱,获得真知。整个活动中,沈老师始终把促进幼儿科学探究的情感、态度、能力放在首位,鼓励幼儿全身心地参与科学活动,大胆地尝试,反复地实践。当幼儿遇到问题时,老师又激励幼儿合作探究,帮助克服和解决困难。这些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行为习惯是我们在教学中要长期重点培养和发展的,又是当前教育的共同目标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教师把培养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对纸杯为什么能盛水的秘密的探索作为活动的重点要求,培养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交流的能力。

二、建议:

1、目标的制订最好能体现“整合”思想。

2、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课堂规范化语言的运用还需进一步加强。

3、任何活动中,教师切忌不要过多地重复幼儿的原话,注意组织语的精炼性

2页,当前第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