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由韦应物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诗。开头两句写别离之“初发”。三、四句写友人乘舟归去。五、六句写期望重逢。最后两句以舟行不定,喻世事之顺逆翻复,难以自主。全诗即景抒情,寓情于景。眼前景,意中情,口头语,世间理,如水乳交融,似蛛网交织,牵人心绪,动人心弦。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原文】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作者: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解】:
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州。
校书:官名。唐代的校书郎,掌管校书籍。
“残钟”句:意渭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
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去:离开。
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
泛泛:行船漂浮。
归棹:指从扬子津出发乘船北归洛阳。
此:此处。
为别:作别。
还:再。
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这里指处境的顺逆。
安得住:怎能停得住?
【翻译】:
悲伤地离开了亲爱的朋友,飘荡的小船进入了烟雾之中。归舟上是洛阳的游子,回头望去,看到广陵城的树,耳边响起残余的钟声。今天在这里和你分别,何处还能再相遇。世事就像波浪中的船,不论顺流逆流又怎么能停得住呢?
【韵译】:
凄怆地离别了亲爱的朋友,船只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
轻快地摇桨向着洛阳归去,晓钟残音还远绕广陵树木。
今日在此我与你依依作别,何时何地我们能再次相遇?
人情世事犹如波上的小船,顺流洄旋岂能由自己作主?
【评析】: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回洛阳去的途中。韦应物曾客游广陵,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是他在广陵的朋友,诗中用“亲爱”相称,可见彼此感情颇深。公元763年(代宗广德元年),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对元大校书非常怀念,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诗人在还能望见广陵城外的树和还能听到寺庙钟声的时候,就想起要写诗寄给元大了。
前四句写离情。“凄凄去亲爱”,诗人与朋友分离,感到很悲伤。诗中以“亲爱”二字相称,可见彼此友谊很深,一旦分别,自然依依不舍。但船终于启行了,一会便飘荡在迷茫的烟雾之中,友人的身影虽已消失,诗人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正在这时,诗人忽然听到广陵寺庙里的钟声,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他的心情更觉难过。
接着后四句抒发感慨。诗人望着滚滚东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不住感叹道:“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分别容易重逢难,这后会之期就难以预料了。
但另一方面,他又自我宽慰:“世上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意谓:自己的身世飘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舟,要么给流水带走,要么在风浪里打转,世事怎能由个人作主呢?末两句蕴含身世之感。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表面看来这首诗,写得平淡无奇,但细加体味,却感内蕴深厚。特别是“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以景喻情,言简意深。试想:船已“泛泛入烟雾”,渐行渐远,可是诗人还忍不住凝望着广陵城外迷蒙的树林,迷恋地倾听寺庙里传来的残钟余音。诗人对广陵之物的依恋,实则是对挚友的依恋。这两句虽不着情语,却处处透出依依惜别之情,可谓情景交融,含蓄不尽。(《唐诗别裁》)表面平淡,内蕴丰厚,正是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讲解】: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回洛阳去的途中。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是他在广陵的朋友,诗中用“亲爱”相称,可见彼此感情颇深。所以诗人在还能望见广陵城外的树和还能听到寺庙钟声的时候,就想起要写诗寄给元大了。
这首诗是以“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十个字著名的。为什么这十个字能脍炙人口呢?
诗人和元大分手,心情很悲伤。可是船终于开行了。船儿飘荡在烟雾之中,他还不住回头看着广陵城,那城外的树林变得愈来愈模糊难辨,这时候,忽又传来在广陵时听惯了的寺庙钟声,一种不得不离开而又舍不得同朋友分离的矛盾心情,和响钟的袅袅余音、城外迷蒙中的树色交织在一起了。诗人没有说动情的话,而是通过形象来抒情,并且让形象的魅力感染了读者。“残钟广陵树”这五个字,感情色彩是异常强烈的。
然而,假如我们追问一下:“残钟广陵树”五个字,只不过写了远树和钟声,何以便产生这样的感情效果?因为光看这五个字,不能肯定说表示了什么感情,更不用说是愁情了。而它之能够表现出这种特殊的感情,是和上文一路逼拢过来的诗情分不开的。这便是客观的形象受到感情的色彩照射后产生的特殊效果。
试看开头的“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就已透出惜别好友之情。接以“归棹洛阳人”(自己不能不走),再跌出“残钟广陵树”,这五个字便如晚霞受到夕阳的照射,特别染上一层离情别绪的特殊颜色。这就比许多难舍难分的径情直述,还要耐人体味了。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下面,“今朝此为别”四句,一方面是申述朋友重逢的不易;一方面又是自开自解:世事本来就不能由个人作主,正如波浪中的船,要么就给水带走,要么就在风里打旋,是不由你停下来的。这样,既是开解自己,又是安慰朋友。
表面平淡,内蕴深厚,韦应物就是擅长运用这种艺术手法。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
【英汉对照】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 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 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 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 沿洄安得住。
SETTING SAIL ON THE YANGZI TO SECRETARY YUAN
Wei Yingwu
Wistful, away from my friends and kin,
Through mist and fog I float and float
With the sail that bears me toward Loyang.
In Yangzhou trees linger bell-notes of evening,
Marking the day and the place of our parting…
When shall we meet again and where?
…Destiny is a boat on the waves,
Borne to and fro, beyond our will.
【格律】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
(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