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唐诗三百首 >

[第六卷]秦韬玉:贫女

【作品简介】

  《贫女》由秦韬玉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虽然是一首咏叹贫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因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贫女》

  作者: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解】

  1. 蓬门:用蓬茅编扎的门,指穷人家,即指贫女之家。

  2. 绮罗:丝织品。这里指富贵妇女的华丽衣裳。

  3. 益:更加。

  4.时世:当代

  5.俭:通险

  6. 风流:指意态娴雅。

  7. 高格调:很高的品格和情调。

  8. 压金线:用金线绣花。“压”是刺绣的一种手法,这里作动词用,是刺绣的意思。

  【韵译】

  贫苦家庭出身,从未见识绫罗软香;

  也想托媒说亲,就为贫穷暗自悲伤。

  谁能欣赏风流高雅,格调不同凡响;

  世人都爱追求时髦,盛行异服奇装。

  敢在人前夸口,我有善绣巧手一双;

  却不涂脂画眉,与人争艳取胜斗强。

  最恨年复一年,拈针引线辛勤刺绣,

  专门为了他人,时时赶制陪嫁衣裳。

  【翻译】

  我自小就生在柴门陋户,从来就没有穿过富贵人家那种华美的衣裳。现在也到了快出嫁的年纪,也想找个好媒人替自己寻一户好人家,可每当有了这样的想法却又更加难过。世人都爱慕那些华贵的服饰、精美的生活,可有谁爱慕我这样高洁的品格、情操,能够和我一样靠自己贫俭过日呢?所以,即使有良媒,也佳婿难觅呀!我能够自傲的是自己灵巧的双手,从来不羡慕他人秀美的容颜、华美的服饰,也并不仿效她们精心描眉梳妆。可叹、可恨的是,我年年刺绣,做一些华美衣裳,却都是穿在别人身上,做别人的嫁衣,而我自己一直没有找到可以托付的良人。

  【评析】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客观上看:“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就主观而论:“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

  这样的世态人情,这样的操守格调,调愈高,和愈寡。纵使良媒能托,亦知佳偶难觅啊。“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独白到此戛然而止,女主人公忧郁神伤的形象默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吧?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

  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凭借景物气氛和居室陈设的衬托,也没有进行相貌衣物和神态举止的描摹,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语言没有典故,不用比拟,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又细腻又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毫无遮掩地倾诉心底的衷曲。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从家庭景况谈到自己的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个人的志趣,有自伤自叹,也有自矜自持,如春蚕吐丝,作茧自缚,一缕缕,一层层,将自己愈缠愈紧,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后终于突破抑郁和窒息的重压,呼出那“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叹。这最后一呼,以其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全诗蕴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讲解】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仲明(一作中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出身寒素,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他跟随僖宗入蜀,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 。中和二年(882)敕赐进士及第。后不知所终。《唐才子传》说他“工歌吟,恬和浏亮”,为“芳林十哲”之一。《全唐诗》存其诗三十六首,多为七言律诗。

  在唐代三百多年的诗人中,秦韬玉的出身最为特殊。“丞郎”是县丞和校书郎一级的官职,一般都是进士及第后的第一任官职。他未经考试及第,已经以丞郎的官位任职节度判官,这已经是破天荒的事了。后来又不经考试,而由皇帝的敕命成为进士,更依靠宦官的提拔,一下子升迁为工部侍郎,官运之亨通,也是自古未闻的。虽然他的诗艺远不如他的官运,但这首《贫女》却是历代传诵的名作——

  “长在蓬门荜户,从未用过绫罗软香;也想托媒说亲,但心中却愈发悲伤。谁能喜爱,我这种不合时俗的高雅打扮?大家都喜欢,时下流行的俭妆。毫不夸言,我十指纤巧能缝善绣;却不涂脂画眉,与人争艳斗芳。最可恨,自己年复一年飞针走线;到头来,竟都成为别人嫁时的衣裳……”

  诗人首联写贫女的出身:“蓬门”,用蓬茅编扎的门,指穷人家;“绮罗”,用绫罗绸缎做成的华丽衣裳。诗人通过对比来展现贫女的身份和心理—— “蓬门”既说明贫女出身之卑微,又显示了她现在居住条件的简陋;“绮罗香”写出了富女服饰的豪华;“未识”,突出贫女生活之苦;一个“拟”字,表达了贫女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向往;“亦自伤”,则写出其内心愿望与现实的剧烈矛盾和苦闷。对比之下,一个出身寒微、内心充满忧愁苦闷的贫女形象,呼之欲出矣!

  颈联写贫女的妆容:“风流高格调”,指贫女不与时俗同流、自成一格的妆扮;“俭梳妆”即俭妆,指当时流行的一种妆扮。因为人们都喜欢时兴的妆扮,所以贫女的妆容倍受冷落。世人都喜欢时兴的俭妆,但贫女不愿意随波逐流,她的妆扮自然就没有谁会去欣赏了。“谁爱”与“共怜”对比,既写出了贫女与世人在妆容上的差别,还体现出心灵格调和追求方面的巨大反差,从而更显示出贫女不慕时俗、纯朴清丽的心灵。

  颔联写贫女的品格:贫女十指纤巧,在穿针引线的女红方面有过人的本领,但她从不凭这双手在描眉画眼方面与人争高低。 “敢将”,表现出贫女在女红上的技艺高超和无比自信;“不把”,含有不屑一顾的意味,进一步突出了贫女不同流俗的高洁品格。诗人还是用对比,突出了贫女天资聪慧、勤劳勇敢、不尚浮华的品格。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尾联写贫女的痛苦:“压金线”,承接上联“针巧”,指贫女的针线活。出身“蓬门”的贫女,没有“良媒”可托,加上“格调”与众迥异,致使她在爱情的追求上难有归落,这是她久藏心间的苦痛;更何况还要为俗气难耐的“他人”驱使,“年年压金线”,描图绣锦,“做嫁衣裳 ”?这更是她心中最大的苦楚!由自己的出身、性格而导致的爱情、婚姻无望的苦痛尚可忍受,只要自己愿意改变,完全可能像别人一样获得满意的结局。但由社会等级的差异和不公而导致的必然、残酷的命运悲剧,就是自己无法改变的了,这样的苦痛,谁能忍受呢?诗人借贫女自诉心曲之口,道出了天下所有富有才华却被沉埋之人的不平之慨和悲哀之怨。含蕴深广,是历代传诵的名句!

  全诗对比鲜明,在对比中刻画人物、在对比中揭示人物的心理、在对比中揭示时风的差异、在对比中指责社会的不公、在对比中宣泄悲伤愤激之气、在对比中吐露失落抑郁之怀。语言朴素自然,几近民间口语,朗朗上口,句句是贫女的自伤,令人同情其命运;句句又是贫士的写照,让人生怀才不遇之慨。写贫女,浅白明朗;寓贫士,含蓄深沉。是“借人表己”诗作中少有的佳篇!

  据说,此诗为秦韬玉在宦官田令孜门下做幕僚时所作,如果不了解他“谄附权宦”而得官的经历,我们几乎会把他当成诗中的“贫女”,认为他也是一个“不慕时俗、不尚浮华、自珍自爱”的清高贫士。殊不知,他其实是“说一套做一套”的高手,“敢将名利追到底,不把马屁随处拍”,这才是他的真面目。嘻!“诗如其人”之言,岂可尽信乎?

  【赏析】

  秦韬玉,字仲明,京兆人。他父亲是一个禁卫军官,但他却爱好文学,作诗恬和浏亮。他巴结上当时有权有势的宦官田令孜,由田令孜的提拔,不到一年,官至丞郎,为保大军节度使幕下的判官。僖宗避难入蜀,他也随驾同行。中和二年(公元八八二年),礼部侍郎归仁绍主试,僖宗特下敕命,赐秦韬玉进士及第,并命礼部把秦韬玉列入及第进士二十四人名额内一起安排官职。以后田令孜就汲引他为工部侍郎。

  以上是《唐才子传》记载的秦韬玉的履历。由此看来,唐代三百年的诗人中,他的出身最为特殊。“丞郎”是县丞和校书郎一级的官职,一般都是进士及第后的第一任官职。秦韬玉未经考试及第,已经以丞郎的官位任职节度判官,这已经是破天荒的事了。后来又不经考试,而由皇帝的敕命成为及第的进士,更依靠宦官的提拔,一下子升迁为工部侍郎,官运迅速,也是古所未闻的。

  秦韬玉诗有《投知小录》三卷,但现存于《全唐诗》中的只有三十六首,大多是七言律诗。诗不甚佳,而《贫女》一首却为历代传诵的名作。

  这首诗写一个天生自然美丽的贫女,不学时世流行的梳妆打扮,因而不被人们赏识,嫁不出去。天天在家做针线活计,却是为别人做嫁时衣。诗的主题思想,一读就明白,显然是有比兴意义的。最后二句,尤其为历代以来,以文字工作为达官贵人服务的人,常常引用来发泄牢骚。“为人作嫁”这个成语,就是出于此诗。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但是,这首诗的总的意义,虽然人人都能了解,其中间二联却直到如今没有人能完全理解。我们先看一段《唐诗鼓吹》中廖文炳的解释:

  此伤时未遇,托贫女以自况也。首言贫居蓬门,素不识绮罗之香,拟托良媒以通意,不免枉已以徇人。亦为之自伤也。喻不可托人荐拔以致用也。且以人情言之,格调之高,未必致爱;梳妆之俭,对所共怜。喻世有才德者则不之用;致饰于外者,则好之耳。五句言不敢以工巧夸世,六句言不敢以描画自骄。未则致其自伤之意。谓吾所最恨者,年年压金线,以作他人嫁时之服,惜我贫居,久不适人,其情于是乎可恻也。

  再看新近出版的《唐诗选》,编者注释云:

  风流,举止潇洒。高格调,胸襟气度超群。怜,在这里也是爱的意思。时世,当代。上句的谁字贯下句。这两句说:有谁欣赏不同流俗的格调,又有谁与贫女共爱俭朴的梳妆呢?也就是说,当时只有卑俗的格调和奢靡的梳妆才被人喜爱。

  从元明到如今,我只见到这两段比较详细的解释,可以看清作者对此诗每一句的了解情况。《唐诗鼓吹》中朱东岩也有一段评解,说得很含胡,看不清他对关键句子的了解情况,故不录出。

  以上两段解释没有多大差距。他们都把“谁爱”、“共怜”二句理解为平行句,“风流高格调”是属于贫女,“时世俭梳妆”也属于贫女。“敢将”、“不把”二句,廖文炳也理解为平行句,《唐诗选》编者虽没有讲到,但可知他和廖文炳的体会没有不同。

  我认为,这两联四句,他们都讲错了。也许历代以来,读此诗者,也都是这样讲法。那么,这首诗一向没有人完全理解,也说不定。不过,喻守真注解《唐诗三百首》,在此诗后的一段“作法”简释却很有意思:

  首句以“绮罗香”衬“贫”字。次句以“伤”字立意。颔联上句是自矜身分,下句是鄙弃时俗,颈联是不露才华,下句是不同流俗。末联是伤不得其时,“苦恨”是从“自伤”中来,“压金线”又从“针巧”①而来。贫女的拟托良媒,正反映诗人的无人汲引,不能得志……

  虽然没有逐句讲明,但可知他都不把中二联的上下句理解为平行句。上句的理解没错,下句则似乎还没有讲通。

  这首诗牵涉到“时世妆”。如果不了解当时妇女的“时世妆”是什么样式。就不容易了解第二联和第三联的下句。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已搜集了一些关于从天宝至贞元、元和年间的妇女时行妆束的资料,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他的研究成果来解释“共怜时世俭梳妆”及“不把双眉斗画长”这两句。这两句的意义弄清楚之后,才能正确地了解两联的作者原意。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这是王建的一首《宫词》。说当时宫女的装束,还是天宝末年的时妆。鞋头小,衣裳也窄小,眉毛画得又细又长。当时民间妇女的装束已经改变,宫女的装束己成为老式,所以王建说幸而外人见不到这样装束的宫女,如果见到,一定会失笑。

  白居易《新乐府》有一首《时世妆》,记录了贞元、元和年间妇女的时妆: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

  时世流行无远近,顋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下略)

  脸上不施朱粉。唇膏是乌黑的。眉毛画作八字式,好象在哭。梳两个圆鬟而无鬓脚,象胡人的椎髻。总之,这样的妆饰是效法胡人的,所以白居易诗的结句云:

  元和妆样君记取,髻椎面赭非华风。

  同时元稹有一首诗《有所教》,大约是教训他家中妇女的:

  莫画长眉画短眉,斜红伤竖莫伤垂。

  人人总解争时势,都大须看各自宜。

  第一句容易了解,不要画长眉毛,要画短些。第二句我们已不易了解。“斜红”是什么?白居易诗中也有“斜红”,大约是涂胭脂的式样。白居易诗是说不涂红色而用赭色,元稹这一句是说涂胭脂宁可竖,不要垂。但怎么叫竖与垂就不可知了。第三、四句是说:虽然人人都要学时髦妆饰,但也要看各人自己适宜于何种妆饰。(“时势”即“时世”。)

  贞元、元和以来通行的这种时世妆,称为“俭妆”,因为比较朴素,不用脂粉而用赭色土粉,也较为俭约。《唐会要》载文宗时曾下诏禁止妇女“高髻、俭妆、去眉、开额”②。可知当时妇女的眉样,又从短眉而时行到剃去眉毛了。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看了这些有关唐代妇女装饰史的资料,我们可以对某些赋咏妇女生活的诗篇有更深的了解。例如朱庆馀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句诗的时代背景,正是妇女眉样在转变的时候,所以新娘自己没有把握,不知道所画的眉样合不合时世妆。

  现在,我们可以回头来讲秦韬玉的这首《贫女》诗了。起联和尾联都没有问题,大家所理解的也没有差距。主要是讲中间二联四句。

  “谁爱风流高格调”,此句是贫女“自矜身分”。她知道自己风格太高,无人喜爱。诸家所释,都是一样。不过“风流”二字,并非指“举止潇洒”,而还是指妆饰高华。白居易诗中有几次用到“风流”,例如:

  风流夸堕髻,时世斗啼眉。

  风流薄梳洗,时世宽妆束。

  这里“风流”都与“时世”对举,两联都是平行句,可知“风流”也是指妇女妆饰时髦、漂亮的意思。秦韬玉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谁喜爱我这种不合时宜的高格调的打扮呢?”

  接下去说:“共怜时世俭梳妆。”这里一个“共”宇,一个“俭”字,大家都讲错了,因此没有掌握到作者的原意。“共”字应讲作“许多人”,“众人”。“俭梳妆”本该是“俭妆”,因为要凑足七字,而加入一个“梳”字。整句的意思应当讲作:“大家都喜欢时行的俭妆。”许多人不知道当时的时世妆名为“俭妆”,于是廖文炳讲作“梳妆之俭,时所共怜”。《唐诗选》编注者讲作:“有谁与贫女共爱俭朴的梳妆呢?”这个“俭”被讲成可以肯定的美德了。

  颈联二句就牵涉到画眉的问题了。当时是通行画短眉,或者甚至剃去眉毛的“时世”,那么,如果有一个姑娘自以为手指纤巧,偏偏要画长眉,岂非背时?诗人要描写贫女不敢背时,只得从俗,因此说:“我不敢自夸手指纤巧,所以不画长眉。”喻守真以为这下句是表示“不同流俗”,恰恰是讲反了。

  结尾句“为他人作嫁衣裳”,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结构法。这是一个拗句,又称折腰句。在诵读的时候,只能照一般七言句那样读作“为他+人作+嫁衣裳”。

  作者:施蛰存  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日

  注解:

  ①针巧:此字《唐诗品汇》作“纤巧”。《全唐诗》作“偏巧”,注云:“一作纤。”诸家引用亦多作“纤巧”。只有《唐诗三百首》作“针巧”。观原诗下句对“斗画长”,则“针”字亦有理。

  ②《唐会要》卷三十一载唐文宗大和六年(公元八三二年)有司奏:“妇人高髻险妆,去眉开额,甚乖风俗,颇坏常仪。费用金银,过为首饰,并请禁断。其妆梳钗篦等,伏请敕依贞元中旧制。仍请敕下后,诸司及州府榜示,限一月内改革。”此文中“险妆”乃“俭妆”之误。《唐诗鼓吹》注引此文,作“俭妆”,是。

  【作者介绍】

  秦韬玉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韬玉著有《投知小录》三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十六首 ,编为一卷。

  秦韬玉其诗皆是七言,构思奇巧,语言清雅,意境浑然,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代表作有《贫女》、《长安书怀》、《桧树》、《题竹》、《对花》、《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边将》、《织锦妇》、《钓翁》、《天街》、《豪家》、《陈宫》、《燕子》、《仙掌》、《独坐吟》、《咏手》、《春游》等,其中以《贫女》一诗流传最广、十分著名。该诗写蓬门荜户的贫家女子,一生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心里想找一个好婆家但又念及自家的贫困以及所谓的“门当户对”之婚姻惯例,不禁暗自悲伤),平日里梳妆俭朴,手工精巧却不用在画眉斗长上,“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可怜每日辛勤忙碌的刺绣劳作都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已)。全诗语言简丽,描画细腻,寄寓深刻,情真意哀,不愧佳作,该诗的结句“为他人作嫁衣裳”为世人所熟诵。另外《长安书怀》中的“凉风吹雨滴寒更,乡思欺人拨不平”、《题竹》中的“卷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寒宜雨声”、《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中的“寒光入水蛟龙起,静色当天鬼魅惊”、《钓翁》中的“潭定静悬丝影直,风高斜飐浪纹开”和《天街》中的“宝马竞随朝暮客,香车争碾古今尘”等都是极佳的对句,充分显示了诗人出类拔萃、高人一筹的艺术才华。

  【英汉对照】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A POOR GIRL

  Qin Taoyu

  Living under a thatch roof, never wearing fragrant silk,

  She longs to arrange a marriage, but how could she dare?

  Who would know her simple face the loveliest of them all

  When we choose for worldliness, not for worth?

  Her fingers embroider beyond compare,

  But she cannot vie with painted brows;

  And year after year she has sewn gold thread

  On bridal robes for other girls.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