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知识文化 >  童谣 >

重庆特色方言儿歌童谣有哪些

重庆方言,亦称重庆话、渝语,属西南官话—穿黔片—成渝小片。重庆方言童谣有什么呢?下面皮皮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重庆方言童谣,欢迎大家阅读。

重庆方言童谣摘抄

“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儿要吃肉,老汉没得钱。”

“排排坐,吃果果。果果香,接幺孃;果果甜,过新年”

“天府之国在四川,哪里物产样样全:麻糖饼、芝麻杆,合川桃片真香甜;米花糖、香榨菜,内江白糖红灰毛;保宁醋,松花蛋,临江寺出好豆瓣;龙抄手、钟水饺,夫妻肺片赖汤圆;大曲酒,担担面,味道嘛硬是鲜”

“推磨,摇磨,推个粑粑吃不够,吃不完,请舅母,舅母屁股大,三间瓦房坐不下”

“推磨,摇磨,推豆花,接幺孃;推豆腐,接舅母”

“推磨摇磨,推粑粑,请嘎嘎;推豆腐,请舅母,舅母不来,拿个轿子抬,轿子一断,舅母哒个稀巴烂”

“楼上的客,楼下的客,听我老板办交涉:要屙屎,有草纸,莫蔑老汉的篾席子;要屙尿,有夜壶,摸要在床上画地图”

“耗子药,耗儿药,耗子吃了不得活,楼上闹了闹楼脚,哪个喊你啃我的布壳壳”(早期重庆市井民谣)

“大姐粉粉白,二姐桃花色,三姐逗人爱,四姐去打扮,五姐五枝花,六姐抱娃娃,七姐凄怜怜,八姐害死人,九姐来吃酒,十姐来讨口,讨个光骨头,一路啃起走”

“好吃不过茶泡饭,好看不过素打扮”

“眼睛落了抠,全靠米汤抽(帮助的意思)”

“端阳端阳,龙船咚当,车幺妹哪个划着”

“烧饼、油条,糍粑块,炒米糖”(早期重庆市井吆喝调)

““冰糕凉快哎--冰糕!香蕉冰糕噢、牛奶冰糕--豆沙冰糕!”(早期重庆市井吆喝调)

“冰--糕五分六分的七分”(早期重庆市井吆喝调)

“炒米糖开水,盐茶煮鸡蛋”(早期重庆市井吆喝调)

“月亮光光,婆婆烧香”

重庆方言童谣推荐

“小小子儿,坐门槛儿,哭着闹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做啥子,洗衣做饭悃觉觉儿”

“有钱的人,大不同,身上穿的是灯草绒;没钱的人,硬是穷,晚上睡的是草登绒”

“六月天气热又热,我的扇儿借不得,有钱买一把,无钱等他热”

“金银花,十二朵,大姨妈,来接我”

“老太婆,祖国的花朵,死了埋在红苕土”

“拜拜参加红军,红军不要拜拜,拜拜的屁股一翘一翘,最容易暴露目标” (十送红军调)

特色俚语、戏谀调皮类

“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重庆城的美女多,没有嫁到个好男人”

“那个娃儿,白又白,打把阳伞,过江北,江北拢了,接个堂客,堂客跑了 ,信都不晓得”

“朝天门屙屎排轮子,解放军看到打沟子”

“踩到我的脚,啷个说。你的妈妈,在窍角沱,你的爸爸,在牛角沱”

“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骑白马。白马高又高,胖娃耍弯刀,弯刀耍得圆,胖娃吃汤圆,汤圆吃得多,胖娃长个仔耳朵”

重庆方言童谣精选

“八月十五月光亮,强盗起来偷尿缸,瞎子看到在,聋子听到门在响,抓抓急忙去拿枪,拜子下床去追他”

“说唱歌,就唱歌,满山的石头滚上坡,我从隔壁门前过,看见外孙打外婆。”

“猪打柴,狗烧火,猫儿煮饭笑死我”

“六月天气下大雪,麻雀冷死好几百,阴沟涨水,轮船开得,铁链子套起一板,板成两半节,灯草套起扭都扭不得”

“张先生,李先生,打开后门放学生,学生跑,遭狗咬,老师追,追不倒,一脚踢到癞蛤宝”

“老师教我人之初,我教老师喂母猪,老师教我性本善,我教老师划黄鳝”

“剃头匠,刮刮匠,不卖沟子吃哪样”,

“老太婆,尖尖脚,汽车来了跑不脱,嘣咙嘣咙跳下河,河里有个鬼老壳”,

“那个娃儿,不要吆言儿,你的妈妈,在辍汤圆,你的爸爸,在划龙船”

“背一个,抱一个,屋里还有十二个”

“手拿文章,脚踏两方,眼睛一鼓,当当当当”

2页,当前第112

重庆方言的特点

重庆话隶属西南官话-四川话,西南官话其内部“一致性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是最高的”。重庆话虽与西南官话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部分白读音和声调继承了明朝官话的特征。狭义的重庆话,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

重庆话以古代巴、蜀方言为基础,并受全国通用语、历代移民、及周边地区方言影响,部分中古见系字不颚化(即仍旧保留唐宋声母kh),入声字弱化为喉塞音,这是比普通话存古的象征。例如重庆部分郊区说“去”为khek/qih(qi),同桂柳方言(西南官话桂柳片);江津区说“六”为[luh]为喉塞音,音同陆音上扬,同湘方言;而主城区大部份地方说“六”为[luh]音陆音沉降。

由于渝西地区有大片客家话区和老湘语区,重庆话受粤方言和湘方言影响明显,较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硬,直,平。而渝东北地区还有闽方言区,所以在一些用发音上渝东北发音同市区反而不同。在抗战时期,上海,江浙居民进入重庆,带来了“格式”(标致,新潮,源自上海话)、“转来”(回来,源自苏州话),“行式”(能力强,源自苏州话)一类西南官话中没有的吴语词汇,并成为了重庆话的一部分。加上1950-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和三线建设内迁重庆的大量上海和江苏南部重工企业带来了数百万的吴语区居民。在重庆主城九区,依然在南岸、江北部分地区存在小片的吴语方言岛存在。

重庆方言的特征

重庆话的部分汉字读音比普通话更接近中古汉语,比如见系不颚化, 保留歌韵等等。大多数重庆话读音和普通话不一样的字都是由于重庆话比普通话存古所致。

见系字和晓系字

古汉语中古见晓组的某些字,在今天普通话里已经读成了舌面音[j],[q],[x],但在重庆方言里仍然保留古音,读成舌根音[g]、[k]、[h]。

街 (gāi____阴平)

解手 (gǎi____上声)

介绍(gài____去声)

螃蟹(kǎi____上声)

鞋子(hái____阳平)

几间(gān____阴平)

等下(hà____去声)

胯(kà)

下(kā)

吓人(héi____阳平)

咸味(hán____阳平)

牛角(gó_____阳平)

巷子 (hàng____去声)

项链(hàng____去声)

去 (kè/qè/qì/jì____去声)

叫(gào)花子

敲(kāo)门

睡觉(gào)觉(gao)

家(gā)婆

兮(hā,句尾语气词)

上述见系字,在今北京语音中实际上已经完全腭化了,即细音前的[k]、[kh]、[x]已经完全读成[諬][諬h][揶]了。在重庆方言中,这部分字还保留舌根音的读法,但有些字实际上是两读,我们可以把这部分字视为文白异读。例如:在“上街”这个词组中,重庆方言一般读成[k]声母,但在“华尔街”这个词组中,重庆方言一般读成文读音[諬]声母。再如在“解手”这个词中,重庆方言一般读成[k]声母。

重唇音的保留

中古《广韵》的“帮滂并明”、“非敷奉微”8 个声母在重庆方言中分化为“p ph f v”5 个声母和零声母。下列这些字在北京语音中读为轻唇音f,但在重庆方言中却保留了重唇的读法,因而成为例外字。[4]

甫[phu] 杜~

赴[phu] 前~后继

阜[pu] ~阳

伏[phu] ~下

讣[phu] ~告

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了著名的“古无轻唇音”之说,认为“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即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在上古时期皆应读为“帮滂并明”。按照此种理论,“由唐入宋,唇音才明确地分为轻唇、重唇两组”,上述例外字并不受重庆方言重唇、轻唇演化规律的制约,一律读为“帮滂并明”,只能解释为是唐宋以前的古音在现代重庆语音系统中的留存。

古今变化

古汉语的疑母字(声母为η)在重庆话中洪音前保留,细音前变为泥母。这是比普通话存古的特征。

比如:

崖(ngái)脚、岩(nián)儿石、研(nian)究、业(ni)绩、严(ngán)丝严缝、砑(ngā)死、惊鸦(nga)子、怀孕(ruèn)

保留歌韵

重庆话仍然保留了古汉语的歌韵字韵母[ɔ]如:哥(gō)、歌(gō)、戈(go)、角(gó)、河(hó)、何(hó)、个(gò)、贺(hò)、盒(hó)、合(hó)、和(hó)、禾(hó)、荷(hó)、科(kō)、可(kǒ)、课(kò)、壳(kó)、割(góh)、饿(ò)、鹅(ó)、峨(ó)。而普通话受北方阿尔泰语系的影响,促使韵母[ɔ]高化为[ē]。

灰韵皆韵

打雷(luéi)、贼(zuí)娃子、眼泪(luèi)、类(luèi)别、皆(gǎi/jiai)同、阶(gāi/jiāi)梯、戒(jièi)指、机械(jièi)、核(hiéi)武器

其他不规则变化

乘 (sén) 、撞(chuǎng)、像(qiàng)、犜(dēng)犊、贸(mòng)易、坠(zuāi)跟斗

保留唐宋正音

眉(mí)毛、胁(xiá)孔

古今表达

重庆话的方言词汇大部分来自古汉语的表达法,是汉语嫡系的体现,而这些存古的表达法这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很多在普通话中弃而不用汉字往往是重庆话的本字。

躂(dá)仆爬:[出自《玉篇·足部》:躂,他逹切,足跌也。]

譑(jiáo):强势霸道,善于狡辩。[出自《集韵·笑韵》:丘召切。譑,弄言。][2]

摭(cě)花、搣(miě)断、抈(yuē)断、摘(dǎi)下、推(cōu)、撮(cuó)、提(diā)、抖(tǒu)、捱(ngái,慢)、诖(hō,哄骗)、脏肸肸(xī)

2页,当前第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