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感动世间 >

作为“父亲”的李敖

 2010年,李敖75岁,儿子李戡18岁。

 在李戡的幼年印象中,父亲总是很忙。李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特别是在台湾,人们对他爱恨的两极化,曾让两个孩子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还感到过羞愧和难堪。

 随着儿女的渐渐长大,李敖和孩子们的感情也逐渐变得亲密起来。虽然不常在家,但在孩子们眼里他仍是一位慈爱的父亲。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孩子们会任性,会叛逆,和妈妈闹脾气,常常气得跑到山上,哭着向父亲告状。

 这个时候,李敖就笑嘻嘻地安抚两个孩子,出来打圆场,“妈妈平时照顾你们很辛苦,你们不应该这样对妈妈。”而另一边,又半真半假地“责怪”王小屯的严厉。

 李敖在《李敖有话说》里,骄傲地展现李戡的儿时裸照,自嘲“七十古来稀”的他身上已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年人现象———“第一个就喜欢谈自己的儿女。第二个,就是一再谈儿女。”

 2010夏末,李戡顶着“李敖的儿子”的头衔,成为北大今年最受瞩目的新生。他为了圆父亲的梦想,放弃了台湾大学的入学资格,转而选择了北京大学。

 送儿子入学,李敖一家四口在大陆逗留五天,其中三天在上海,一天去杭州。最后一天由妈妈带着儿子到北京大学办理入学手续。

 在杭州的最后一晚,也是父子俩告别的前夜,不舍的情绪在父子间蔓延。下午,李敖让儿子搬来和他一起住,他的房间是大床房,这样父子二人手足相抵同睡一张床,多一个晚上相处的时间。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敖就醒了,他轻手轻脚地下床,没有惊醒熟睡的儿子,小心翼翼地打开房门。直到李戡醒来,才发现父亲独自在外面散步很久。“可能是有点舍不得我吧。”李戡说。

 当一家人坐动车从杭州返回上海,告别的时刻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两辆车开了过来,一辆载李戡和母亲去虹桥机场,一辆送李敖和李谌去浦东机场回台湾。原以为会和父亲一起去机场的李戡,向父亲挥挥手,和妹妹道了别,默默上了自己的车。“大师上车吧。”有人在一旁提醒李敖,他没有理,却走到儿子的车前,以为父亲还有交代,李戡赶忙起身下车来,还未站稳,却一把被李敖紧紧拥在怀里。

 “我不能送你到北京了,只能送你到这了。”李敖对儿子说。

 之前一直坚称“自己不会哭”的李戡此时红了眼圈,在父亲的怀里,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

 分别载着父子俩的两辆车以相反的方向,慢慢开出上海火车站,渐行渐远。这种离别的情绪,有如一根拴在彼此心里的橡皮筋,越拉越远,越远越紧。李敖坐在车里,并不出声。车没开出多远,他突然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让女儿拨通了妻子小屯的电话,“戡戡还好吗?”他问道。

 “还在难过呢。”王小屯说。

 “我也很难过。”他默默挂上电话,直到车开到浦东机场,再没有说一句话。

 “他对人情世故看得很淡,但他是个尽职的父亲。”李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