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同事聊天,我说自己的目标是能成为一个高度自律的人。他很惊讶:“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目标呢?我妈就是个非常自律的人,年轻的时候,奶奶和爸爸吩咐她做什么就做什么,虽然心里不高兴,但是行动上没有丝毫懈怠。她从来没有自己的爱好,她的人生仿佛就是为别人而活。这样自律,这样无趣,有什么好的?”
很多人跟我的同事一样,认为自律就是守规矩。其实不完全对。一个人对于外部的要求不敢违背,全部照办,这是守规矩;一个人敢于突破外界的限制,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控制自己不受诱惑,这才是自律。其实自律的人长期关注的不是外部的边界和规则,而是自己内心认同的秩序。守规矩只是遵守别人对自己的要求,而自律则是自己对自己有所要求,被动与主动之间相去甚远。
我至今仍然记得公司来过一个实习生。她跟同期实习生相比并不漂亮,但是事情做得相当漂亮。她不同于一般的实习生,穿T恤牛仔裤上班,而是每天着正装,简洁干练。她没有像别人那样等着接活,而是主动去研究部门业务并虚心请教,没几天就跟部门所有人混熟了,不光是每个人的名字长相,就连负责的业务范围,都了然于心。她每周会上报一篇实习心得,一个月之后,她写的东西已经有模有样了,甚至有些建议成为部门制订政策的重要参考。她实习结束离开时,部门为她办了个送别宴,史无前例的待遇。我私下里问她:“你其实没想留在公司发展,仅仅是实习而已,为什么还要这么自律?”她笑笑:“我既然来实习,就是觉得实习对我有用,既然是有用的事情,我就会全力以赴去做好。这跟我最终是不是留在公司没有关系啊。”拎得清、有主见、高度自律,这样的人在哪里都会赢得尊重,任何时候都不容小觑。
我的书法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我去看望他,发现他精神愈发矍铄,80多岁了,依然声音洪亮、耳聪目明。很多人都说他会保养,其实所谓的会保养,不过是老师自律的结果。他每天早5点起床,晚9点睡觉,打1个小时太极,写2个小时书法,从不吃高油高糖高盐的食物。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却不是人人能做到的。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博士张遇升,在《怎样健康活过100岁》中给出健康长寿的20字箴言:天天要活动、饮食有节制、日日有盼头、生活不孤单。拆解一下这句话,你会发现,全都跟自律有关:日日有盼头是说我们要有人生目标;天天要活动、饮食有节制强调持之以恒的好习惯;生活不孤单则是关于人际关系的计划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和“得”之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慢慢耕耘。
自律看似限制了自己,实际上,却是为自己争取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李筱懿是我特别佩服的作家,她既是职场女性,又是年轻的妈妈,同时还能在紧张的工作生活節奏中,抽出时间追求写作梦想。她有一张“著名”的作息表:每天清晨4点45分起床,晚上10点30分入睡,周六固定陪女儿……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读书。其实很多成功的人都有近乎执拗的早起习惯,乔布斯年轻时每天凌晨4点起床,9点半前把一天的工作做完。他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这样死磕式的自律,为他们带来的是理想中闪闪发亮的人生以及财务自由。
法国作家蒙田说:“真正的自由,是在所有时候都能控制自己。”是啊,你想一想,一个连自己都控制不好的人,怎么能够掌控人生呢?马歇尔写过一本叫《自律力》的书,对于如何实现自律,归纳出可操作性最强的以下两点:
1。为自己明确真正想要达到的目标。为什么我要强调“真正想要达到”呢?因为很多人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那种不完成也无所谓的事,也许就只是想一下而已。如果是这样的话,根本就不会产生自律的动力。在设定目标前,好好地想象一下自己目标达不成的沮丧,以及达成之后的喜悦。沮丧和喜悦越强烈,这个目标越是你真正想要的。
2。我们需要一些道具和仪式感,来提醒自己时刻保持自律。罗振宇在演讲中讲到一件事情,说和菜头总督促他把运动裤换成窄腿裤。这是什么道理呢?当你穿着一条经过挑剔的裤子,然后你就会需要一条相对体面的腰带,接着你就会知道自己身上缺乏一些配饰。你会不断地在追求生活趣味中让自己变得更好,变得更体面。这都是自律带来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