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人生 >

哪些知识会让你变蠢

1

我有一个朋友,劝他那正上大学的“熊儿子”:“孩子,你在大学里一定要多读几本书,你看俞敏洪,他读北大时,5年读了800本书,有时候没钱买书,他就……”

儿子慢慢转过头,用看一只千年老怪物的眼神,看着父亲,说了句:“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上什么都能查到,谁还读纸质书?”

“你……”父亲气得结巴,“你你你……网上的东西再多,你不会用也白搭。”

儿子冷静地说道:“是你不会用,不是我。”

“你你你……”父亲快要疯掉了,“你咋不上天呢?”

儿子:“够潮啊,爸,没给我丢脸,连这句话你都知道。”

“你你你……”父亲悲愤地走到墙角,以头抵墙生闷气,不知道如何才能说服儿子。

2

战胜了父亲,儿子那悲悯的目光,转向颤颤巍巍想要逃走的奶奶:“奶奶,你在家没事,我教你上网玩吧。”

老奶奶:“网上有什么好玩的?”

儿子:“网上你什么都能搜到,只有你问不出来的问题,没有你搜不到的答案。”

老奶奶:“瞎扯。”

儿子:“奶奶,我说的是真的,不信你问我爸……还是别问了。”

老奶奶:“真的就好。你替我问问,昨天,你爷爷把裤衩脱哪儿了?我找了好半天了……”

“不是,奶奶……”儿子乱了阵脚,“奶奶,这问题……太重口味了,换一个,你换一个问题。”

“那就换一个吧。”老奶奶从谏如流,“你小时候喜欢叼奶嘴,怕人抢,你把奶嘴藏了起来。藏完你自己就忘了地方,再也找不到了。你上网问问,你小时候把奶嘴藏哪儿了?”

“奶奶,你别……”儿子无力招架,“这也不行,你再换个问题,再换一个。”

“再换一个也行。”老奶奶道,“那你问问,你妈她啥时候回家吃饭?你看这菜都凉了。”

“这个……”儿子几乎要崩溃了,“奶奶,你再换个问题,换个有意义的……”

老奶奶:“咋的呀?吃饭没意义呀?没意义你别吃呀!”

“唉……算你们狠。”儿子彻底被打败了。

3

讲这个故事,是想说什么来着?

总之是要说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有多重要呢?

巴菲特,就是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才能赚钱赚到手软。

4

巴菲特,土豪中的土豪,阔佬中的阔佬,喜欢讲鸡汤段子。

他有个低调的合伙人——查理·芒格。

和巴菲特的风格相反,查理·芒格不太喜欢心灵鸡汤——但如果他“鸡汤”起来,能把鸡激励得主动往汤锅里跳。

一个饭局上,查理·芒格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名为“普朗克的司机”。这个故事进入我国后,在流传中被篡改成了“爱因斯坦的司机”。因为许多中国人不知道谁是普朗克,但都知道爱因斯坦。

普朗克的成就并不亚于爱因斯坦,他是19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得奖之后,他每天奔波于各个学府及社交场合,演讲他的理论。讲了一段时间,给他开车的司机也听得烂熟,就对他说:“教授呀,你每次都讲一样的内容,连标点符号都不带改动的。我都听熟了,这样吧,下次到慕尼黑,就让我替你讲吧,你也歇一歇。”

普朗克说:“好啊,你想讲,那就你来好了。”

到了慕尼黑,普朗克坐在车里,司机登台,对着一群物理学家,洋洋洒洒地大讲一番。讲得跟普朗克一样,内容非常完整。

讲完了,一个教授举手:“先生,我请教一个问题。”然后问了个非常专业的问题。

听完问题,司机笑了:“这个问题,太小儿科了。这样吧,我让我的司机回答一下……”

讲了这个故事后,查理·芒格说:“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另一种是表演。”

许多人并没有掌握什么知识,而是像普朗克的司机一样,只是学会了表演。

但是这种表演对当事人来说,并没有任何帮助。

糟糕的是,许多人入戏太深,忘记了自己只是普朗克的司机,而不是普朗克。

5

查理·芒格的意思是说,有些人并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他们只是掌握了一种表演的内容。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如普朗克的司机一样,登上讲台鹦鹉学舌,却期望获得普朗克所得到的荣誉。这种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引发他们的怨气。

作为搭档,巴菲特也很喜欢查理·芒格的故事,他认为,一个人至少应该具备两种能力:

第一种,能够清晰认知自己掌握了多少真正的知识。

第二种,能够辨识那些貌似专家的表演者。
  
  第二种能力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大致说来,影视剧中的演员,电视评论员,甚至有些照本宣科的教授,这些人多是表演者,你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多半是一种过人的表演能力,他们所具备知识的含量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高。

难的是第一种能力。

有关第一种能力,巴菲特说:“请认清你的能力范围并待在里边。这个范围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这个范围的界限在哪里。”

查理·芒格“神补刀”,他说:“你必须找出自己的才能在哪里,我几乎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一定要在你的能力范围以外碰运气,你的职业生涯将会非常糟糕。”

但说到最后,这俩人也没解释一下,该以何种标准区分真正的知识与表演,并以此界定自己的能力范围。

只讲“鸡汤”却不讲点“干货”,可能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这俩人太聪明了,他们以为自己知道的,别人都知道。

但实际上,许多人并不清楚。

6

理论上来说,这世上的所有知识,都有其内在的价值。

但有些知识好像不是那么靠谱。正如最近大家弄清楚的:原来金鱼的记忆不止7秒,甚至能长达几个月。但你知道了这个,好像还是派不上用场,没有哪家公司会为了这件事,给你颁发奖章的。

网络时代,知识点可以随意抓取,只要在网络上一搜,各种资讯、各种知识海量袭来,屏幕一关,你的大脑好像依然如旧——网络是聪明人的工具,却让一些人变得更蠢。

这就是普朗克的故事的寓意了:网络好比普朗克,你我好比替人家开车的司机。网络上的知识量再大,你最多不过是学个表演。网络带你装憨、带你飞,飞到最后一脸灰——现实中,许多人跟普朗克的司机没区别,只会照着现成的表演,问他下一步该如何,他就傻眼了。

显然,碎片的、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并没有什么意义。

有意义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甚至未掌握的知识,来改善自我的智能和提高生活的能力。

这个问题,早在还没互联网时,就已经被人注意到了。

7

大哲学家罗素有个好朋友,叫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

他们两人联手,写了一部《数学基本原理》。

此后两人兵分两路,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开始研究思维与感觉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个“奇葩”的概念:惰性知识。

惰性知识,是借用了惰性气体的表述,指的当然就是那些碎片的、零散的、孤立的、听起来“高大上”但无法在现实中应用的、缺少活力的知识。

所具备知识的活力不足,就是惰性知识。

照这个标准来看,在网络上,九成九都是惰性知识,是死知识。除非有谁赋予这些惰性知识以生命,这时候知识才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金鱼的记忆时间到底有多长,这就属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惰性知识。

普朗克的司机,能够一字不差地背诵普朗克的讲演稿,这也属于典型的惰性知识。

——不是说死知识就没用,至少趣味性还是有的。但如果你具备了让死知识成为活知识的能力,岂不是更好?

8

我们许多人,掌握的所谓知识,其实不过是“知趣点”,构不成知识。

知识知识,有知有识。

惰性知识只有“知”——知道金鱼的记忆不止7秒,但没有“识”——如果你非要抬杠说有,那也不过是网络上的传言,不可信。

“知趣点”或惰性知识,在你大脑里是一个孤立的点,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那一种。

知识必须能够用以指导人的实践,才有价值与意义。

知识必须能够在你的大脑中自如运行,有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

这个体系至少应该包括观察、分析、预判、行动、矫正、结果和反馈这7个步骤。

普朗克就是在专业领域里,运用这7步完成了他的科学研究的,所以他才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他的司机,只有一个个孤立的点,不能将其联系成完整的步骤,所以他只掌握了惰性知识。

惰性知识拓展开来,就成为活知识,成为你的智慧和能力。拓展不开,就毫无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