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数百万高中生将经历一场精神紧张的严酷考验,时间或持续几周,他们会猛然打开自家的邮箱,快速浏览其中的邮件。厚度——这就是他们想要寻找的东西。因为信封越饱满,就越有可能装着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东西:大学录取通知书!
在欢呼和悲恸发生之前,我对毕业生们有个小小的建议:无论接下来几周会发生什么,花点时间独处并思考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我真的准备好上大学了吗?
在美国比起会录取你的常春藤名校的名声,你的答案对你的学术经验和个人整体发展的意义可能更为重大。我认为,在其他条件都相当的情况下,许多工作报酬不错的人期望随时待命、承担更多风险,并通常比那些报酬不如自己的人更忽视自己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许多人选择不做出这些牺牲,而他们财富的多寡往往反映了他们个人的选择。重要的是,要保障尽可能多的人有机会为自己做出选择。
正如许多读者指出的,拥有这种选择的机会意味着能够有能力去竞争报酬不错的工作和事业(尽管大多数人能做出一杯咖啡,却极少有人能设计出下一代iPad或管理几十亿美元的投资组合)。简而言之,这就是说:要学会一门有价值的技能。
你可能会说,这很简单啊,特别是如果你念的学校还不错的话。问题是:有机会获得教育只不过是进场费而已。想要真正学点东西,你必须首先准备好接受知识——如饥似渴地、满足地,甚至是欢乐地吸收知识。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建议搞一个大学前的培训项目,名为“成长训练”。具体如下:在工厂工作6个月、餐馆打工6个月、种田6个月、做义工6个月。六年前,我35岁,开始念商学院,并在福布斯英文网站上表达了上述想法。在我看来,我的这一建议将会得到超值回报,特别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
这个为期两年的成长训练并不需要十分严格,也并非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但一定要包括这几项训练。每一项训练都能为某个重要的社会功能提供一扇窗;这几项训练加在一起就能简单囊括所有社会经济现状的方方面面:年轻的和年老的、有钱的和没钱的、农村的和城镇的。除显而易见的教育及性格塑造功能之外,成长训练项目还能为社会提供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好处——如为医院、学校和慈善组织提供低成本、高奉献的劳动力。
声明一点:成长训练并非官方的征召制度。两年的训练应该作为进大学的先决条件:如果不参加这两年的训练,申请者就不用花那个心思填申请表格了。
好吧,确实有点苛刻。并且,是的,许多学生其实早已经真正参与并利用大学所能提供的各种功能。不过也有许多18岁青年心痒难耐地期盼4年的派对生活早早到来。我认为,成长训练项目将令所有本科生深度了解:(1)为什么自己想要上大学;(2)能够进大学是多么特别的一个机会;(3)对自己成年后想要做什么、想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有更清晰的想法。
我自己“醍醐灌顶”的那一刻发生在22岁,当时我在威斯康星州梅诺莫尼福尔斯冰冷的工厂工作。机械工程学专业毕业之后,我成为一名“管理培训生”。我所在的公司价值4000万美元,是一家合约制造商,我是公司屈指可数的大学生之一——在我那群蓝领同事之间,这可不是什么荣誉勋章:以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而论,若打个比方,就是他们过的桥比我一辈子走过的路都多。
为了测试我的能力,设计部门负责人——他是一个漫画式的专制但又非常聪明的工程师——给我布置了一系列基础任务,如拆硬纸板箱、在车间地面上用油漆画安全线,以及为一种大型家用机器工具锯割金属管以用于制作脚手架。液压钳差点让我失去了大拇指。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上了手,才得以接手管理诸如克莱斯勒、卡特皮勒、伊顿和百力通等项目。这一经历令我受到比工程师更多的尊重和赞赏——同时也令我自己相信,如果我有机会从事其他职业,可能会比现在过得更快乐。
有些人可能马上会反驳说,大学生浪费的时间,以及他们犯下的所有错误,都是大学过程中的一部分,甚至就是大学的意义所在。我敢肯定,许多持这种意见的人现在一定在巴诺书店的自助类书籍区域花费了不少时间。
总而言之,我多么希望当年在18岁的时候能够跳出当时局限的框框,以更高更远的视角来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