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日军侵入上海,美国商人利奇费尔德正在中国上海的公司工作,任上海亚洲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日军轰炸珍珠港之后不久就攻占了上海,当时日军派来了一位海军上将,以“军方清算员”的身份命令利奇费尔德协助日军清算公司的财产。
利奇费尔德没有办法,只好遵命行事。不过,他将一笔大约75万美元的保险费没有填写在清单上。之所以不填,因为他认为这笔钱属于香港公司,和上海公司的资产无关。但是隐瞒账目的事情很快就被狡猾的日军发现了。
但是,发现账目作假的时候,利奇费尔德碰巧不在办公室,会记部主任事后告诉他,日本大人大发脾气,拍桌子骂人,说利奇费尔德是强盗、叛徒,还说利奇费尔德侮辱了大日本皇军。利奇费尔德知道这些话的意思,猜想自己可能会被日本人送进宪兵队。宪兵队是日本秘密警察的行刑室,很多人情愿自杀也不愿被送到那个地方去。
这个紧要的时刻,利奇费尔德在思考:该怎么办呢?如果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会被吓死的。在那个星期天的下午,他直接回到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房间,取出打字机,打下了下面的内容:我担心什么?我担心明天早上被关进宪兵队。我能怎么办?
利奇费尔德花了几个小时来思考这个问题,写下了可能采取的四种行动,以及每一种行动可能带来的后果:试着向日本人解释。可是他不会说英文,如果找翻译解释,很可能会让日本人发火,自己可能只有死路一条了。因为那个日本人是个凶残的人,自己宁愿被关进宪兵队也不愿和他谈话。其次是逃走。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一直都在监视。如果想逃走,很可能被他们抓住枪毙。第三是留在房间里,不再上班。但如果这样做的话,日本人就会起疑心,也许根本不给自己任何说话的机会,直接关进宪兵队。还有一条路,就是在星期一的早上,照常去公司上班。如果这样做,日本人很可能打消了疑虑,也可能因为忙而忘掉了这件事情,即使想到了,也可能已经冷静下来,不再来找麻烦。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没有麻烦了。即使日本人还来找,也仍然有机会向他们解释。他最后决定采取这一条,和平常一样,在星期一早上去办公室,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第二天早上,利奇费尔德平静地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日本海军上将坐在那里,嘴里叼着香烟,像平常一样看了我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六个星期之后,天啊,谢天谢地,他被调回东京去了,利奇费尔德的忧虑也就此告终!
利奇费尔德这样总结这件事情的经验。他之所以能捡回这条命,就因为在星期天下午写出了各种不同的情况,以及每一个步骤可能产生的后果,然后很镇定地作出决定。反之,可能会思绪混乱,在紧要关头走错一步。如果没有分析面临的问题并作出决定,自己整个星期天下午就会心急如焚,晚上也睡不着觉,星期一早上上班的时候,很可能满面惊慌和愁容不展—仅此一点,就会使日本人起疑心而果断采取行动。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结果也证明,我们都是因为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不能控制自己,总是把自己局限在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小圈子里,才会精神崩溃而一筹莫展。面临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准确地作出决定,差不多一半的忧虑都会消失,而当按照决定去做之后,另外的一半通常也消失了。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一旦作出决定,当天就要付诸实践,同时不要理会‘责任’,也不要关心‘后果’。”他的意思是说,一旦你以事实为基础,作出了一个谨慎的决定,就要付诸实行,不要停下来再重新考虑,不要怀疑自己,否则只会引起其他的怀疑。俄克拉荷马州最成功的一位石油商人怀特·菲利浦则认为:“超过某种限度之后,还一直不停地思考问题,一定会造成混乱,产生忧虑。当过度思考对我们有害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该下定决心、付诸行动、不再回头的时候了。”
这正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的智慧:确定事实,寻找办法,选择方案,实施行动。我们通常称之为亚里士多德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