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说有一个樵夫,总觉得自己需要辛苦工作才能有收入,心里非常不平衡。有一天,他越想越气,便在吃中饭时对着妻子埋怨一番,弄得妻子的心情也不好,并迁怒正在厨房里做菜的女儿。
女儿也很火,盛怒之下,煮饭时一不小心,多放了一勺盐,这下子,樵夫吃了更火了!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够悲惨,居然连顿好饭也没得吃。于是,饭后他气冲冲地回到山上去砍柴,一边砍柴,一边气急地对其他的樵夫诉说自己那“倒霉的人生”。
他越讲越气!砍柴时一个不小心,斧头脱手飞了出去,打中了一个路人,那路人不是别人,而是从邻国来访,路过的邻国王子,邻国国王气得派兵大举进攻,一场战争就此爆发。
一场战争,居然间接导因于一顿充满埋怨声的午餐。这个看似匪夷所思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埋怨是心灵的癌症、幸福的杀手。负面的情绪就像瘟疫,是会传染的,一个人如果常常满怀负面情绪,那么,他(她)的情绪很容易波及身边的人,甚至影响整个群体的气氛与风气,渐渐地,群体中便会充满怨声载道、锱铢必较的消极气氛。特别是家庭,埋怨的情绪会吸光你的快乐,带走你的幸福,不但得不到想要的,还会让你拥有的渐渐失去。而积极正面的语言交流,则会让人如沐春风。
有次我去会所做美容,无意中听到了一位女士与老公的对话。一个电话打过来,那位女士因为正在做美容,不方便接电话,便按了免提。
“你在哪?啥时回家?”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的男中音。
“我在做美容,做完就回家。”
“哦,那可不可以麻烦你帮我将那套西服送去干洗,我过几天开会要穿。谢谢啊,辛苦你了。”
听着两个人的对话,我有点好奇,问那位女士:“你男朋友啊?”
“我老公。我们结婚都十多年了。”女士笑笑说。
“啊?结婚十多年你老公说话还这么客气啊?你们在家也是这么交流吗?”
“是,老公在生活中就是这样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从认识他起,不管是对我,还是对其他人,一律是谦逊有礼。不仅是他如此,他家里人也这样。刚开始跟他家人打交道我很不习惯,觉得他们那么客气有拿我当外人之嫌,但相处久了才知道,这是他们的语言习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待久了,我也不自觉地养成了这样的说话习惯,我发现我自己的脾气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地变好,以前脾气火爆,现在平和多了。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就连我儿子,也阳光开朗,健康活泼,成了小紳士。现在我发现,嫁给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好处多多呢。”说这话的时候,女士一脸的满足和幸福。
对女士的话我深有同感。是啊,家人之间,好好说话对我们很重要,不要以为彼此是最亲近的人,就不注意说话方式。
一句话可以使人笑,也可以使人怒,同样的语义以礼貌、温和、留有余地、为对方设想的方式说出来,收获的是另一方的感激、体贴、关怀;而同样的语意以简单粗暴、指责抱怨、人身攻击的方式说出来,收获的则是对方的暴跳如雷、家庭战争的升级,甚至婚姻的倾覆。从一定意义上说,好好说话决定着我们的幸福度。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往往幸福感更强;而那些不幸的家庭,日复一日的争吵和矛盾,多半是由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同事小茹是一个6岁孩子的妈妈。作为单位的高管,性格强势的她在单位习惯了对下属颐指气使,自觉不自觉地将这种说话习惯带到了家庭当中,弄得家庭氛围极不和谐。
外边要下雨,她打电话回家只是想提醒婆婆;“外边下雨了帮我收衣服。”结果电话打过去,话一出口,她却将婆婆当成了下属:“外边下雨了,你在干嘛?还不快去将晒的衣服收进来!这么大年纪了脑子就是不想事!”
婆婆受了委屈,跟儿子告状。老公回来兴师兴罪,小茹不甘示弱,得理不饶人,一场家庭战争由此而起。
儿子考试卷子发下来,一道题由于审题不严格,答得南辕北辙,小茹本来要责怪儿子粗心,学习可以再细心一点,结果话一出口却成了:“这么简单的题你都能答错,你要眼睛是做什么用的,跟你爹一样瞎!”
结果一旁的老公不愿意了,马上拿话回敬她:“说孩子呢,你捎带我做什么?你好好说话不行吗?我是眼瞎,不然也不会找你这样的!”
于是,家庭战争又一次爆发。双方你来我往,平静的家战火弥漫,风云突起。大人吵,孩子哭,原本和谐的家庭氛围一下子变得阴云密布,电闪雷鸣。
一个人的语言和行为习惯与自己成长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生在父母经常争吵的家庭的孩子,成年后的脾气和行为则会复制父母的为人处世模式,待人接物简单粗暴,不知进退。出生在夫妻和睦、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的孩子,成年后则会性格明媚开朗,待人接物平和得体。
所以,好好和家人说话,受益的不仅是夫妻双方,也有未成年的孩子。一个家庭里,大人的争吵,无论谁赢,输掉的总是孩子;而大人的通达,哪怕表面不争,真正赢的,总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