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人生 >

帮助也可以委婉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总会与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一旦遇到麻烦自己处理不了,还得需要别人的帮助。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然而,帮助别人也讲究方法,不能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也不能不考量自己的能力,还要明确“给予”的真正内涵。其实,给予并非为了回报,帮助也可以委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相处,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1917年,胡适到北大任教,并负责为学校招揽人才。不久,青年学者林语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两篇文章,胡适看后非常赞赏,想请他来北大工作。可是,林语堂没有直面应邀,而是去美国留学。在美国,林语堂过着艰苦的日子,每月仅靠40美元的奖学金生活。胡适得知后,立刻寄钱给他,并在信中说,这是北大预支他的工资,以后每个月都会给他寄去40美元,希望他学成后来北大工作。林语堂对北大仰慕已久,而这笔钱也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几年后,林语堂在美国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又到德国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随之,经费又遇到困难,他就给胡适写信,恳请再向北大借款1000美元。胡适马上筹备好钱,寄给了他。1923年,林语堂学成回国,去北大感谢。然而,校方根本不知道预支工资这件事。林语堂就向胡适询问,胡适说:“我深知你为人清高,担心私人资助会被拒绝,所以就以学校的名义,把自己的钱汇给你。”听后,林语堂大为感动,就去北大工作了。

胡适以学校之名资助林语堂在国外学习,并期待他回国后能来北大任教,这种求贤若渴的心理十分难得。这也充分展现了胡适的宽广胸襟,以及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而作为林语堂,他得知那些钱是胡适汇给自己的时候,也一定心存感激,并将这份情谊深埋于心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也要讲究方法,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采用恰当的方式,对方才能很好地接受。

还有一个故事,也说明了帮助别人需要委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32岁的巴顿将军被派往法国作战。在路上,他的车子被一位年轻人挡住了。那个年轻人倒在地上,没有让路的意思。原来,那个年轻人因生活所迫,本打算去城里找事做的,但不认识路,再加上饥寒交迫,不知道什么时候昏过去了。年轻人醒后,还说若有机会愿意投奔巴顿的部队,当兵打仗。

巴顿了解了情况后,什么话都没说,只是倒了一杯热水,亲自端到那个年轻人面前,喂给他喝。年轻人并没有认出端水给他的人就是巴顿。他艰难地喝下水,转头又想睡。这时,巴顿吩咐部下,将他送到家里。一个副官很不解,觉得这个年轻人看上去可怜,又对巴顿甚为敬仰,为何不拿出一点钱帮他度日呢?

巴顿看着年轻人的背影,对副官说:“我从这个年轻人的眼神里,能够感觉到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当面给他钱,他会拒绝的。我端一杯水给他,则可以温暖一下那颗冰凉的心。这一杯水的温度,一定会比钱更能打动他。”巴顿停顿了一下,又说:“当然,我们还是会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全家渡过难关。”副官听后,深受感动。

很多人在帮助别人时,总是高高在上,让人觉得冷冰冰的;而面对一位素不相识但有意投奔到自己麾下的年轻人,巴顿则倒了一杯热水,并亲手递给他喝。其实,巴顿完全可以不这样做,但出于同情与尊重,他放下了身价。有时候,我们要做的只是将最温暖的真情传递给对方,让对方从心眼里感到幸福,这就已经足够了,又何必在乎对方的身份与地位呢?

那么,帮助别人时还要注意什么呢?

1。考虑别人的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不希望自己成为被施舍的对象。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一些人由于某些原因处于贫困之中,需要别人的帮助。可帮助这样的人,也要顾及他的感受。比如:尽量少询问他的家境,多谈一谈理想、兴趣;比如:不背后对他品评论足,最好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比如:不在他面前谈高消费、买品牌,而多聊聊学习。其实,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友善地伸出援助之手,对方也会欣然接受的。

2。不要趾高气扬。与不如自己的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仪表和语气,不要给人留下趾高气扬的印象。“嘿,这是给你的!我家里有的是,以后我再给你拿几个。”“我知道你家里很穷,拿不出钱也是很正常的。不过没关系,这钱我替你拿!”这样的话很有杀伤力,不仅揭露了他人的伤疤,还往上面撒了一把盐。此时,你可以用目光与对方交流,轻轻地点一下头,或送上一个微笑,都能让对方心安一些。

3。委婉地帮助。有时候,一些人把“被帮助”理解为“救济”,即使自己很需要帮助,也不会轻意接受的。他甚至会掩藏自己的窘态,而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是虚荣心在作怪,是可以理解的。此时,你可以把帮助隐藏起来,悄悄地进行。比如:趁他不在的时候,往他的书包里塞一些生活用品,并附上一张短笺说明一下;比如:放学以后,找一个恰当的理由,表达帮助的意愿。当然了,不一定都是物质上的,学习上多关心,精神上多鼓励,也是一种帮助啊。

总之,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去表达心愿,让他人很有尊严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