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之所欲,尤其当代人,连平凡都不甘接受,更何况失败。从进取的角度讲,成功是催人奋进的动力,是励志的源泉,没什么可以挑剔的。
钻研成功途径的学问,就是成功学。古人对成功也是衷心膜拜,《周易》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警言,为国为家为人为己,不管从哪个角度说,人的确应该自强不息,此乃天理人伦。
但,把一种观念捧到天上,则过犹不及。成功学最通俗的广告语当数“胜者王侯败者寇”,忽略是非,强调成败。这个逻辑,历来盛行。有人内心挣扎,纠结于目的和手段之间的矛盾,经历几番痛苦的思想斗争后,再拿成王败寇的逻辑来解劝自己,这个坎儿也将就着迈过去了。
但是,也有远见卓识者,能够透过成功的云彩,看到更远的景象,战国初期魏国人李克就是这种人,有远见卓识,品品他的道理,有令人茅塞顿开之悟。
战国之初,魏国的开国君主魏文侯在位50年,选贤任能,内修德政,外治武功,成就一番大业。重用过哪些贤能?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一番变法,达成富国强兵目标,北向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政治军事舞台上大展身手功成名就之后,大多喜欢研讨成功经验,巨大的成功,就是最高等级的兴奋剂,它让人欲罢不能,非得经历多次反复论证才能降下温来。魏文侯当然有资格探讨成败兴亡因由,因此,就有了下面这番载入史册的对话——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读过卧薪尝胆故事,就知道越王勾践灭吴的经过。春秋末期,吴王夫差打败越国,迫使越王勾践为奴;之后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全歼十万齐军;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夫差连年兴师动众对外开战,造成吴国国力空虚,给了虎视眈眈的勾践可乘之机,遂出兵打败吴国,夫差自刎而死,吴国不复存在。
因胜而亡,立论奇崛,细细思量,亦可理解其意。疲民以成就君主之文治武功最是靠不住,李克的眼光不仅穿透了云彩,还穿越了历史。例证随手可拈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厥功至伟,但始皇与二世父子一脉相承地执行疲民政策,导致大秦帝国瞬间崩塌。隋炀帝好大喜功至极,不知体恤百姓,透支民财民力以成个人功名,结果主骄而民困,隋朝很短命。
思考一下李克的观点,还愿意无条件地崇拜、追逐成功吗?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立的话,那么,成功则是失败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