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人生 >

人人都是失败者

《福布斯》做了一个关于“个人成就”的专题,专门分析了神童、昙花一现的现象、高成就基因等。其中有篇文章叫“我们都是失败者”(We'reAllFailures),举例说石油大亨保罗·格蒂曾经是全球首富,但他哀叹道:“我痛恨失败,我愿意拿出我全部的财富,换取一个美满的婚姻。”阿拉法特曾经夸奖为中东和平斡旋的克林顿是一位伟人,克林顿笑着说:“我是个失败者,而且是你造成的。”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现代心理学家说,失败感恰恰是你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之后会产生的东西,感到失败说明你正在成功的道路上。成败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它们不仅能相互激发,而且看上去非常相似。“所以,我们不要试图去回避失败。相反,我们应该明白失败感常常催生成功。”

成败有时候是一种悖论。1968年化学家斯宾塞·席尔弗想发明一种强力胶水,但是失败了,得到的只是黏性很小的胶水,竟比一般黏剂还差。多年之后他的一位同事想到,这种胶水可以用来做贴纸,1980年3M的即时贴一炮走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说:《喧哗与骚动》是他最伟大也是最失败的作品——他认为这两者不可分,“我们所有的人都不可能达到梦想的完美境界,所以也不可能遭受最彻底的失败。”

文学大师的话可能让很多人感到安慰。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菲尔德教授和乔治亚大学的沃德教授合写了一本《还击:伟大的领导者在职业生涯受挫时是如何起死回生的》,这本书出得很是时候,据统计,美国2006年有1478位总裁丢了工作。

书中列举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商业领袖:玛莎·斯图尔特(入狱),鞋业大王史蒂夫·马登(入狱),纽约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破产),苹果的乔布斯、家得宝的伯尼·马库斯在权力斗争中落败……杰米·戴蒙1998年被花旗银行解雇,他的三个孩子担心父亲失业后他们会付不起学费,甚至买不起手机。然而他们不知道戴蒙有3000万美元的“降落伞”补偿金,一年后他成了美国第一银行总裁,2004年第一银行被摩根大通580亿美元收购后,他又成为摩根大通总裁。两位作者说他没有一蹶不振,是因为他能够甩掉失败的包袱。戴蒙自己说:“不能只看到一面,而看不到另一面。”该书给失败者列出了东山再起的五个要点:首先,要克服逃避、隐匿的冲动,把失败当作起点而非终点,突然的不幸或许会很快被忘记;其次要战胜四种障碍:社交上的、组织上的、心理上的和名誉上的。

在英国作家德波顿看来,表面上看很多人是在追求财富,其实他想要的是地位,是被别人认可、受到关注和爱戴。“只要不觉得羞辱,人完全可以过着艰苦的生活而毫无怨言,如士兵和探险家们,他们愿意过着一种极其艰苦的生活。一些非常富足的人在积累财富的同时也在赢取他人的尊重。”问题是,现代社会的身份主要取决于经济成就,身份的得失非常不确定,因而人们经常处于焦虑状态。

德波顿用五大法宝来应对焦虑:首先是“希望越低失望越少”的哲学信条。其次是“活着是为了获得拯救而不是为了钱”的基督教人生观。还有视中产阶层的图腾为虚妄的波希米亚式道路。还有艺术,观看一场《奥德赛》,能激发对被放逐者的同情;阅读《包法利夫人》,促使我们原谅通奸和欠债;聆听巴赫的B小调协奏曲,可以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虚无。最后还有政治,要建立一个“各尽所能,按焦虑分配”的社会。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人不愿服从主流的地位观念,他们有资格拥有更好的称呼,而不是残酷地被称为失败者。比如,不要说人家是“北漂”,那叫波希米亚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