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在《开讲啦》节目里介绍,有几年,他忙着寻访世界古文明遗址。快走完的时候,一家传媒老总对他说:“最后一站,我来陪你吧!”那些日子余秋雨相当于离开了社会,不能看电视,又无法看报纸,他完全不知道这几年世界发生了什么,于是对传媒老总说:“给我补补课吧。”老总只花了十分钟,就把这几年世界发生的事情讲完了。余秋雨问:“那中国呢?”中国这几年发生的事,老总只讲了五分钟。老总看着余秋雨失落的样子,说了一句:“秋雨,绝大部分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我就连再讲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余秋雨听着这句话,心里暗自庆幸:“我这几年不管不顾,看来并没损失什么啊。”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杨绛的《一百岁感言》。她说:“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和钱钟书在春节也一样专注学问,面对前来拜年的客人只透过门缝寒暄几句,没有让客人进屋,有些不近人情。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超常守静的功力,才成就大美之作。
索尔仁尼琴说:“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所以学会运用自己的不知情权,别让无用的信息占用自己宝贵的时间。生活中有太多无用的知识和信息,例如星座、明星的八卦、等等,但总有一些人,满怀热忱地用这些无用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然后继续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自以为高人一等,这样的人生不能说是失败,但至少是无趣的。最重要的信息迟早会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你,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万一手机关了、网断了你就脱离了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几个月都不上网不看报的大有人在。我们应该做的是从真正的知识和信息中获得帮助和成长,不让无用的信息侮辱自己的智商,误导自己人生的方向。在这一点上要学学独居湖畔的梭罗。
当年上海有个沈京似,是个大吃家。一般南北名厨到上海打天下,别人都可以不见,但沈先生是要会一会的。沈先生当然不是有吃就到场的人,一般他要看请的什么人,谁烧的菜,嘴刁得吓人。他是潜心研究吃的一代沪上美食家,成为餐饮界的无冕之王,在社会上颇具声望。后来沈先生穷了,什么也不会,就会个吃。出去登记要工作,人家问他“你会干什么”,他说会吃。呸!谁不会吃!后来有人把他这个本事反映给陈毅市长,说有个人光会吃,看给安排一个什么工作合适?陈市长说:“哦,那算得好汉子。吃了一辈子,散尽家财去吃,不容易。让他到国际饭店工作吧,专门做菜的品尝工作。”后来上海国际饭店的菜一直质量很高,与他这张刁嘴的贡献是分不开的。饭店给他开出的月工资200元,在当时是很高的工资了,专家教授也不过如此。他的烹饪研究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水平,20世纪60年代,他主持编辑了《菜谱集锦》一書,多次再版,广泛应用于上海和全国各地大宾馆,但他不同意把自己的名字印入书中。他是烹饪界公认的权威,为许多人赞赏。
纪录片《寿司之神》中,小野二郎说自己在睡梦中也会梦到捏寿司,他已经做了50多年寿司,仍在努力做到更好。他说了这样一段话:“一旦你决定职业,就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躬身一生磨炼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
尼采说:“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无聊的信息,只会把生活切割成碎片。生命短暂,我们不可能拥有很多,所以我们更应专注。你强烈地热爱着什么,就执着地专注于什么吧。于此之外,不了解也没什么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