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明的点子交予平庸的团队,点子就会毁在他们手上。
大家都想吸纳有才之人,但是这些人才之间的合作交流方式才是真正的重点。找到配合默契的合适的人才,要比挖掘高明的点子更加重要。
《玩具总动员》问世之后,我们总结出了两条至关重要的创意法则,这两条座右铭指引我们挨过了严峻考验。一条法则是“故事为王”。另一条法则是“信赖过程”。之所以信奉这些法则,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安全感:困难和失误是任何复杂的创意事业都不可避免的,而我们往往会在工作过程中摸索出道路。
1997年,迪士尼高层给我们抛出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将《玩具总动员2》直接发行至DVD平台?也就是说这部片子将不会在电影院上映。因此,当迪士尼提议《玩具总动员2》也走降低艺术标准、定位于特定市场的老路时,我们同意了。
我们安排《玩具总动员》一片的创意团队专心致力于《虫虫危机》的制作,而只派遣了两名(导演经验为零的)资深动画师来掌舵《玩具总动员2》。电影角色的知名度已经有了,人物也为观众所接受,技术团队经验丰富、思路敏捷,整个公司也对电影制作的过程有了更加全面的掌握,于是我们以为这次必定是稳操胜券。
然而,我们错了。虽然团队的两位导演各自都是出色的专业人士,但他们还缺乏自信,也无法共同带领一个团队。几个月过去后,小样仍停留在一个很糟糕的水平上。我们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危机。虽然迪士尼的高管们觉得影片已经足够让他们满意了,此外也没有进行大修改的时间了,况且这只是一部续集而已。我们礼貌而坚决地提出:“这部片子我们必须重做。”
我们必须做出一项艰难的决定。不难看出,想要拯救这部片子,就得对领导层做出调整。满怀信心地将任务交与人手,却发现任务超出了对方的能力,这样的事情在皮克斯历史上还是头一回。我同时相信,另一个选择——接受一部平庸的影片,只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我们对团队的要求,无异于让他们为电影成功地进行一次心脏移植。虽然皮克斯已经制作出两部大片,但我们都明白我们仍需要做出成绩来证明自己,因此个个都全力以赴。
最终,我们赶上了进度,我们的第三部热门影片按时公映。影评人对《玩具总动员2》大加赞赏,说这是第一部超越原作的续集电影,影片总票房更是突破了5亿美元大关。
《玩具总动员2》告诉我一个道理:把高明的点子交予平庸的团队,点子就会毁在他们手上。把平庸的点子交予一支卓越的团队,那么团队要么对点子进行改进,要么将点子推翻,并提出更好的构想。
显然,组织一支得力的团队是保证点子发光的前提。一个优秀的团队是由配合默契的人员组成的,找到配合默契的合适人才,要比想出高明的点子更加重要。这一原则看似显而易见,但在我看来却一点儿也不简单。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在演讲时喜欢习惯性地把这个问题抛给观众:优秀的人才和优秀的点子,到底哪一个比较重要?每当我让大家对这个问题举手表态时,重视人才和重视点子的人几乎各占一半—统计学家告诉我们,这种平均分的现象像抛硬币一样,大家的选择是随机的。
但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思想来源于人才,因此,人才要比点子更加重要。《玩具总动员2》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