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注定是要吃苦的。我的问题是,加之于我们身体上的痛苦是否有一个总量?人想逃脱这个总量,其方法便是追求快乐,以为快乐增加一分,痛苦就会减少一分一在一个片段上也许如此,但就漫长的人生而言,痛苦只是延后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确不错,但明朝呢?所以就有了“先甜后苦”或“先苦后甜”的说法
小朋友吃东西,有的先挑好吃的吃,有的却把好吃的留到最后享用。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或苦乐观的暗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彰显
孩子们明白,每次好吃的东西总是有限的,不那么好吃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好吃的东西虽然好吃,但消耗一点就少一点,不好吃的东西亦然,谁也占不了更大的便宜。但在接下来的整体人生中,这一点就被模糊了、人生的苦乐可不似孩子们的吃食,它们的总量难以计算,以至于总量的概念也变得没有必要。取而代之的是,苦乐此消彼长,多一分快乐就少一分痛苦。于是乎,追寻快乐成为人生的当务之急,也是最终的目标,
都说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看来只说对了一半。人只是趋利,以为趋利就是避害,追扣决乐即是避免痛苦,并不需要特别避免。如果说,总量之说是经不起推敲的,此消彼长之说同样也经不起推敲。
每当看见那些因早年纵欲而罹惠重病的人,我不禁会想,他们遭受了多大的痛苦呀,这些痛苦如果用于一个人自我完善的道路,那也该成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