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朝圣之路》
父子关系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然而父子之间究竟该如何相处,却往往是家庭里男人们的烦恼。对于女儿,民间有一个甜得发腻的说法是,她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但对于儿子,更多的说法是,他是父亲这辈子的麻烦。67岁的眼科医生汤姆,就有这么一个令他感到麻烦的儿子丹尼尔。
丹尼尔放弃博士学位,只为真真切切地去看一看这个世界,而父亲认为这是不务正业。父子间的冷战一直持续到丹尼尔不幸遇难,他在背包徒步于著名的朝圣之路(从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到圣地亚哥)时遭遇意外。影片带来的悲伤从一开始就令人揪心,但导演似乎并不屑于赚取观众的眼泪,因为在这一场景之后,影片几乎具有了喜剧般的温情与洒脱。
年迈的老父起初只是想去带回儿子的尸骨,后来又决定背上儿子的背包走完他未竟的旅程,他踏上了理解儿子的路,做出了走进儿子内心的一次努力。在影片的闪回中,父子间的最后一次争论是,父亲为自己选择的生活而骄傲,儿子却淡淡地说:“生活不是选出来的,而是过出来的。”他们的父子亲情无法斩断,精神上却互为陌路。于是父亲踏上的这条朝圣之路就有了崭新的意义,那是一次对教育儿子的反思,对父子关系的再认识和苦难的解脱之路。
途中的小店老板说:“我小时候想当一名斗牛士,但我父亲希望我成为一名律师,现在我两样都不是。”这似乎喻示了丹尼尔出走的原因,因为父亲希望的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男孩的反叛是一种天性,他们的愤怒,总是最先来自父亲的控制和不被理解。
汤姆在酒后展示出了混蛋的一面,攻击同伴,自以为是,从中不难看到他作为父亲时的粗暴和简单。而一位吉普赛父亲则在惩罚偷窃汤姆背包的儿子时说:“我们的孩子,他们就是最好和最坏的我们。”这似乎在点题,作为父亲,要理解儿子,首先需要了解自己。
年迈的汤姆终于来到大西洋岸边,沿途撒下了儿子的骨灰,同时也抛下了自己的悲伤与悔恨。虽然生死永别,全片却在温情脉脉中结束对于父亲来说,这样的结束,正是对儿子理解的开始。
不可不知的幕后花絮是,这部电影的剧本是导演艾米利奥·艾斯特维兹的儿子泰勒写就,剧中饰演父子的正是导演的父亲与他本人。祖孙三代共同演绎的这个故事,没有丝毫做作,格外真实、温馨、感人。
散文集:《亲爱的加百列》
《亲爱的加百列》是哈芬丹·费昂的首部作品,处女作即获挪威最具影响力图书奖“布拉吉奖”提名。这并不是一部小说,而是一位父亲写给患有自闭症的儿子的长信。关于哈芬丹·费昂,人们只知道他当过记者、编辑,却不知道他有一个患自闭症的儿子,在这个儿子身上,作家倾注了全部的爱与心血。他的儿子或许不能读懂他的作品,但我们能通过这本书,读懂那个叫做“父亲”的男人。
加百列是作家的第4个孩子,3岁时被诊断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这样的孩子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其他人来说极为简单的社交法则,他们也不能理解,无法把握。书中有一个细节,父亲带着儿子去看马戏表演,精彩的表演结束后,父亲问有什么令他印象深刻的,儿子回答:“两个玩球的小丑。”令父亲悲哀不已的是,表演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玩球的小丑。孩子生活在一个他不能理解的世界中。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将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孩子带回到自己身边?这对于可怜的父亲来说,同样是一条“朝圣之路”。为了走进孩子的内心,他和孩子一起做海盗游戏,一起没完没了地寻找遗失的宝藏,每周花固定一天的时间和儿子单独相处,一起探索“世界”这个巨大的藏宝洞。
都说母爱是如水般环绕着孩子,让他们感到舒适;而父爱则是如山般矗立,让孩子感到安全。但加百列太特殊了,特殊到父亲必须既要有山一般的胸怀,又要有水一样的柔情。因为住院吃药,加百列严重失眠,他充满了愤怒,半夜起来画了一幅画,说没有睡眠比做噩梦更可怕。这以后,父亲再也不冒险使用可能伤害到加百列的治疗方法,也不想让孩子更与众不同,所以采用了最简单平常的办法——让孩子觉得安全,不停地赞扬他。作者以饱蘸真情的笔墨,记下儿子点点滴滴的成长故事:儿子学会阅读、骑单车、表演独唱,父子俩一起出海、举办家庭聚会等。父亲教会儿子了解悲伤,认识世界,学会生活,关心梦想。孩子每一点微小的进步,父亲都必须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或许,一开始你无法理解这里的忧伤,但是最后,你对父亲的记忆会停留在这里——一个让你舒适安心、为你驱赶绝望、向你保证一切顺利的男人,一个当你迷失方向的时候,可以相信的男人。”痴情的父亲渴望出现奇迹,因为他无法护佑加百列的终生,他希望孩子能自理,渴望自己的爱能感动上苍。
但爱并不能产生奇迹,在《朝圣之路》中,背包的父亲不能用他的虔诚挽回儿子的生命,《亲爱的加百列》里的父亲,同样不能用深情的呼唤寻回儿子迷失的灵魂。他们能做的,只是尝试去了解,默默地付出,勇敢地承受。而这也正是父爱的可敬和伟大之处。
这是一个关于沟通与成长的故事,一篇爱与理解的告白,每一对父子,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