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张君讲过自己的故事。他在某部委的宣传部工作,平时交往的对象,自然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手机簿上,牛人的名单一大堆;上班8小时,电话、短信嘀嘀响个不停。“张兄啊,拜托……”听起来没你不行。但一逢年过节,一没有公事,手机就变得冷清寂寞,他也疑惑,怎么真正想发短信的没几个?当然,从热门网站的短信排行榜上,摘几条吉祥如意好口彩的,转发、群发没问题。可这些短信,连他自己都觉得矫情,丝毫触动不了心灵。最后都是被删除的结局。
反之,那些能永久在收件箱里留存的,是这样一些短信:
“听说2月5日要结冰。开车的你,千万要小心。”
“是啊,你不在原来那个部门干了。可是记住,不管沧海桑田如何变幻,你始终是我的好朋友。”
“最近看到一本书,觉得很好看,推荐给你。书中有一段话,仿佛说的就是你。”
这些人,是工作上与他不太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即使有,也淡淡如漂萍。但说来也奇怪,人生中电光石火的一刹那,跟一个人位是否高、权是否大,关联不大。不投缘,一辈子在办公室相对,都言语淡漠。投缘,哪怕山水相逢,一缕微笑,都深铭于心。
这些人,这些话,也突破了日常的法则。
日常的法则讲究事务性。什么样的事,对应什么样的章法。你来一个公函,我自然礼数周到地回函;你来一个处长,我自然以相应的规格接待;你道一声“久仰”,我道一声“惭愧”;你赠书,写道,“请某某兄雅正”,我自然回,“拜读大作,不胜惊喜”。有招式,有套路,四平八稳,心中波澜不惊。
另外,还讲究无事不登门。没什么事,打什么电话?没什么暧昧,发什么短信?没什么企图,为什么夸我的书法?没什么目的,平白无故,提醒我哪里桃花灿烂,可去那里踏青?
飞鸿踏雪、羚羊挂角,那种浑然天成,那种无迹可寻,那种真诚,很多人忘了。
我们忘的,还有一种东西。它本是我们与生俱来就拥有的东西,是我们奋斗了半生、暗暗渴慕的东西,是我们离开尘世时,唯一能带走的东西。
那,便是情感。
真情感,于日常的、琐碎的、约定俗成的事务之外,悠然地存在。
来无影,去无踪,却有宏大的、穿越洪流的力量。
有时,人生并无法则,心是法则。
“五一”劳动节将至时,我给通讯簿里的朋友们发了条短信,独家原创:“五一将至,祝大家少劳动、多快乐。这个春天来得迟疑,但终于来了。好好享受这一季。”
有的人回了,有的没有。有一条留言,让我印象深刻:“谢谢你,你时常给我感动。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请说话。”
我也感动。说这话的人是著名的职业经理人。他的形象,时常作为大小杂志的封面出现,非常忙碌。
浮世汤汤,这样一个人,跟你说这样一句话,本就值得珍藏。
我们穷其一生,追逐,猎取,但撼动心灵的时刻能有多少?
别忘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