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犹大是那个为了30枚银币而出卖基督耶稣的叛徒,他的行径在过去的世界里一直被人们所憎恶和鄙视。人们无法原谅这个卑鄙的家伙,他是贪婪、背义和邪恶的化身。在乔托的《犹大之吻》里,犹大以亲吻作为暗号,告诉敌人谁是耶稣。他的黄色大氅华贵而醒目,他的表情慌乱而紧张。在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里,耶稣安详而平静,餐桌上的犹大则一只手下意识地握着钱袋,那里面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30枚银币的赏钱,他不安、怯懦而慌恐。这两幅经典之作都极富表现力的刻画出了这个贪佞小人的嘴脸。
事情回到2006年的4月6日,在这一天,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佚失了约1700百年的《犹大福音》手稿及其内容的英文翻译公之于世,引起世界广泛关注。这本基督教福音书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埃及出土,几经曲折,于2001年被送到瑞士巴塞尔的梅塞纳斯古代艺术基金会由数位圣经学者和科学家进行鉴定、整理和翻译。它是约在公元3世纪以古科普特文记载的长达66页的古抄本,除了《犹大福音》之外,还有标题为《雅各布》的文稿(又名《雅各布启示录》)、《彼得致腓力书信》以及学者暂称为《阿罗基耐书》的片段。这份古抄本已经通过五种鉴定方法:放射性碳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与古字比对,确定是货真价实的基督教“旁经”著作。它的出现被认为是“过去60年来最重大的发现”。这份古抄本仍在继续进行修复、抄写、翻译,残缺不全、无法拼回原位的碎片在摄影之后公开征求,专家希望后代学者能继续努力拼出全貌,找到更多遗失的页数。
在这本书的文字里,描述到曾被无数人憎恨和咒骂了两千余年的犹大,实际是耶稣最喜悦的门徒,只有他和主的心灵是最为契合的。他为了耶稣完成那伟大的救赎,充当了叛徒。这在整个基督教世界引起了巨大震动,人们得以开始重新看待这个把耶稣引向死亡漩涡的帮凶。
在这部《犹大福音》里,当耶稣对他的门徒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这世代没有人认识我。”他的门徒疑惑而气恼,但他们在耶稣的面前是软弱无力的,只有犹大坚定地走到主的面前说:“我知道你是谁,也知道你从何处而来。”
犹如佛陀的拈花微笑被迦叶领会一样,主将天国的奥秘告诉了犹大。主同时对他讲,“你可能会进入天国,但是你将会极其伤心,别人将会取代你的使徒职分”,并且“你会痛苦,将被世人咒骂”。犹大会怎样选择呢?他理解这其中的意趣,进入天堂的人是要经历磨难和考验的。他的心在那一刻和耶稣是一体的,他做了最后的选择,这成为他与耶稣之间的一个秘密。他可明白这样选择的后果吗?他后悔过,胆怯过,申诉过吗?没有。他预见到自己将“遭受十二门徒无情的石头攻击和苦待”,他将在世人的眼里出卖耶稣!他领的赏钱不过是可以换两亩田的30枚银币,因为那不是他的目的。
当犹大把自己的导师送上十字架的时刻,他同时被世人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他无法逃避,最后的犹大是在被诅咒、被责难、被攻击的凄惶中自杀死去的。在但丁的《神曲》里他被打入地狱的最底层,被三头的恶魔蹂躏。也许,是犹大该从地狱中解脱的时候了吧,所以我们得以知道这尘封旧事的另一个真相。
我想,当乔托和达·芬奇知道这个真相后,在《犹大之吻》里,耶稣的双眼应该不会紧盯着犹大,满是怒火,他当会慈爱、从容地注视着犹大,因为那是他的爱子;在《最后的晚餐》里,真正的犹大应该是和他的主一样,平静而坦然,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和主将为救赎人类的罪恶而完成他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