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肖相传神的人物比比皆是。阿Q头顶上的破帽,孔乙已身上的长衫,祥林嫂的那一双眼睛,别里科夫的“套子”,无不淋漓尽致地显露着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际遇。难怪著名作家果戈里说:“成功的肖相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要让人物面目精神,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们需要恰当地掌握一些创新的技巧:
一、用个性化的衣作,透出人物鲜明的性格。
只要我们细细观察,便会发现:活泼开朗的人喜欢穿艳丽的服饰,沉着老实的人喜欢着深色的衣装;文静娴淑的人衣着传统,狂妄不羁的人爱穿奇装。抓住人物衣着与众不同的地方,往往能写出新意。杨沫在《青春之歌》里对主人公林道静的一段外貌描写就属于这种写法:
这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期旗袍,白线袜,白色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她没有同伴,只一个人坐在车厢一角硬木位子上,动也不动地凝视着车厢外边,她的脸略显苍白,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
作家准确地捕捉了一位知识女性衣着的突出特征——白色,加之苍白的脸,明亮的大眼睛,形象地写出了她的身份、处境,以及文静、纯真而富有教养的性格。一位同学在《新生的感受》一文中是这样描写一位活泼热情的女生的:“她总是穿着一身鲜艳的红色运动服,像一团火苗跳动在人群里,一个阳光气十足的女孩,想不看到她都难。”文章表面上写人物的衣着,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人物的那一份热情。
二、用焦点式的外貌,塑造人物思想的灵魂。
与其拍面面俱到的“全身照”,不如找准人物外貌的一个焦点来刻画。鲁迅先生强调写人要“画好人物的眼睛”,就是这个道理,他写闰土时细写了那双“枯树皮似的手”,写祥林嫂时多次画到了那双眼睛。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定能找到能体现人物性情的那一“点”。作家铁凝在《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中描写一个女中学生的外貌时就有这样一段文字:
在安然胖乎乎、光洁的圆脸上,紧靠右边的耳边,只有两颗并排的黑痦子,就像排在铅字里的冒号“:”。
这个细节看似普通,其实是为了表现安然喜欢动脑,遇事爱独立思考而不人云亦云的性格。这种方法若能结合人物的性格、爱好、职业等来写,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说数学老师的形体“像圆柱形”,化学老师的形体“像食管”等。
三、用漫画式的肖相,展示人物幽默的形象。
对人物的外部特征进行夸张地描绘,不仅能够让人物的性格凹然突现,还能使文章顿然生色。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对杨二嫂的形体就进行了夸张的描写,说她是“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既形象地反映出了人物的形象,又含蓄地点明了自己对杨二嫂的看法。一位同学写在《老师,您好》一文中对化学老师的描写也显得极为有趣:
我班的化学老师身材干瘦,就如一个试管,实在标致极了。他虽然年逾古稀,头发却比Fe3O4还黑,眼睛终年含有丰富的H2O,看上去像孩子般天真。大伙送她一个雅号:“老顽童”。
四、用变化式的神态,引出波澜曲折的情节。
擅长肖相描写的人,还能够让人物神态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位同学在《备课本风波》一文中,先说“老师照样带着浅浅的笑意走进了教室”,可老师走到讲台上时,“刚才的笑脸突然不见了”,当老师翻开放在前面的备课本时,“脸涨得通红,那一根根青筋,在激动中鲜明地写到了额头上”于是引出了同学们的担心和种种猜测,以至于班上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第二天上课时,正当同学们把怀疑的目光集中到一位曾经患过错误的同学身上时,老师的脸上又恢复了笑容——原来昨天的事只是一场误会。作者巧妙地抓住人物神态的变化,层层设悬,为情节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
这样的肖相描写,不但做到了“神似”,还为情节增添了不少新颖和情趣。只要同学们注重创新,慢慢领悟,一写能拿到这片刻画人物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