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封信,一封母亲给远方儿子的信,体会到人世间的思念、悲伤与无奈。
一年冬天,乡亲们把庭院里的积雪踏出一道道深深的脚印。一间不大的屋子里,只见人们进去,却从未有人出来。小屋里一时间热闹非凡。而这间屋的主人,一位妇女,菊娘,正端坐在炕上。她的脸被岁月的刻刀雕琢得满是皱纹,青丝不复存在,白色的银发早已爬满了头,那双因为风霜磨砺和生活重压得像老树皮一样的手,慢慢地,有些颤颤抖抖地从被子里,拿出一封信。这是一封远方儿子给家里的书信。清晨,邮递员踏着满院的积雪,把这封信拿到小屋,顷刻间,全村人都知道,她那上大学的儿子给家里来了一封信。乡亲们都想看看,她那有出息的儿子给家里带来的“福音”。
书信打开了,里面只有薄薄的一张纸。菊娘把纸拿出来,敞开。乡亲们立刻围了上去。一张大大的a4纸上,只有空空的两句话:“我一切都好,只是钱不够用。春节咯上挤,不回家过年了。”菊娘愣住了,乡亲们也愣住了。过了好半天,乡亲们反应过来,朝菊娘轻蔑的瞥了一眼,有嘲笑、讽刺,还有些怜悯。人们陆陆续续地走了出去。刹那间,屋子里只剩下菊娘一人。
菊娘终于回过神来了,轻轻地叹了一口,从桌子上拿起一支笔,慢慢的写了起来:“孩子,信已收到,钱过几天凑好寄去。家里一切都好。秋后老母猪生了九只猪仔。今年价好,涨到了七块,有卖头。卖猪仔的钱还清了去年的债。孩子,天冷了,你要当心自己,免得娘挂念。在学校吃饱吃好,想吃啥就吃啥,不要让人笑话咱……”不觉间,已写完整整三大张纸。菊娘停下笔,望着信发呆。过了一会,拿起孩子寄来的信,叹了一口气,望着上面空空的一行字,咬咬下唇,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从桌子上拿起了一张新的信纸。在上面,用毕生的力气,刻下了一串字:“钱已寄出,请放心。”邮递员从桌子上取走了信,走了。菊娘望向远方,眼神中流露出思念无奈与哀伤。窗外,雪落满庭院,一片茫茫。
千百年来,家书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着人间的亲情,也担当着家庭教育的重任。家书不仅蕴含亲情的温暖,而且闪耀着哲理的光辉。
但是,我只愿下辈子,不做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