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事物总是给人以美感的,美丽校园应该是和谐的校园,它美在校园的景、美在校园的人、更美在校园的魂。
一、自然之美校园景
校园的环境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绿化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的环境文化必须处处洋溢浓厚的育人氛围。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1.建筑风格统一。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建筑往往是分期建造的,缺少统一布局。因此需要在外形上进行统整,借助校安加固工程,进行外立面的协调。切忌成人化、公馆化。
2.校园空间实用。由于我校地处闹市区,在校生数多,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学生活动场地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将原有的操场进行放大,加宽校园通道和旧楼走道,给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和方便的通道,功能分区明确保证学生活动安全。
3.校园景点精致。(1)尽量保留原有的树木绿化,进行布点规划,体现层次性和观赏性。(2)尽量保留原有的带有学校历史痕迹的景观,修旧如旧。(3)各专用教室风格协调,特色场所与众不同。
4.形象标志统一。(1)校徽、校旗、学校办公用品、校服等在色彩与款式上保持协调一致,包括学生社团礼服等也根据各社团要求定制,有学校校标。
在繁华的都市中心,营造一片生态的栖息地,给师生一个宁静的成长空间,安心求知、潜心思考、呼吸新鲜的空气、抒发内心的情感,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丽校园啊!
二、健康之美校园人
从中华文化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君子和而不同”的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中华文化的基础和所追求的理想是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生活得更为幸福,更有尊严,更加自由。
因此,校园里的人——学生、教师、职员应该有着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不仅仅是知识的授受,更有情感的传递、人格的影响与心灵的碰撞。
教师并非是知识的化身,更不是真理的代言人,他们自身也有成长的需求,他们的职业表现为一种对象性的存在,既在学生的成长中看到自身的成长而收获快乐,也在教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思想修养,从而达到一种超越性的喜悦,表现为职业的尊严和自豪。个人成长的自由与团队合作的相互认同、相互支持,更使每个教师有了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学校真正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与成长的摇篮。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六年的生活是人生中重要的成长时期,我们的课程就是要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培养目标是让孩子们成为会关心、会学习、会健身、会劳动、有梦想、灵动而快乐、纯净而活泼的儿童。
让每朵花都美美地绽放,每个人的个性尽情飞翔。
三、美美与共校园魂
校园是一个小社会,每个人都是成员之一,人与人相处结成共同体,相互陪伴、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美国法学家富勒说:“我们所关心的不仅仅是个人是否自由或安全,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中各种过程间如何达致和谐与平衡的问题”。物质与精神,科学与人文,竞争与合作,个人与社会等等构成人类社会的矛盾冲突,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难题。
我们推出了“长小教师课堂宣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美。”对差异性的包容和尊重,正是“和而不同”的宽容仁爱精神孕育了美丽校园之魂。我们提倡,课堂上教师要允许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特色、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个性的存在。“各美其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最美丽的一个侧面,教师要给他展示的舞台,给他肯定和激励。“美人之美”,营造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倾听的学习氛围。“美美与共”,大家都美了,大家都发展了,天下就大同了。
钱穆先生说:我的全部学问和理想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
我们的和谐教育于学生而言,表现为对成长中生命的等待,侧重于对自然属性的学生个体幸福权利的关怀。于教师而言,表现为对生命智慧的尊重,侧重于对他们社会角色担当中公平诉求与创造欲望的满足。于学校而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融先进文化、社会责任、个人修养于一炉,铸造崇高的学校精神。这三者的统一则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创造与尊严,“人”对幸福、公平和崇高的追寻是美丽校园的灵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