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快到了,又想起了我的老师们,教师节。
不知是因为我的幸运还是老师们都切实达到了“师范”毕业水平,我上学期间所遇到的老师都是好老师,是一群至今说不出任何缺点的好老师。尤其是还在我年幼无知的中小学阶段,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我的成长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多年的学校生活,“老师”这个称呼成了我思想上最圣洁的称呼,他们的音容笑貌长时间驻留在我的记忆里,交叉融合,铸成了一尊特质的塑像。这是一尊中小学老师的形象,一提起老师,这个形象就浮现出来,伴随着浓郁的亲切感。后来,有些老师当了领导,成了教授,但是我还一直称呼他们“老师”。下面讲的是老师教我写作文的故事。
进入高二学年,从班主任到任课老师几乎都换了,换成了送毕业班的班子,班上的氛围也发生了微妙变化。在第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宣布由我担任语文课代表。这不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班上也引起了惊奇:课代表都是由该门功课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我语文成绩平平,怎么让我当语文课代表呢?
在我第一次到语文教研组送作业本时,我初三时的班主任杨老师(教研组长)告诉我说:“考高中,作文已经拉了你的后腿儿(语文成绩最差,只有80多分),要不然,你就是这一届的状元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考大学作文还会拉你的后腿儿。教研组决定让你担任课代表,给你‘开小灶’补作文,由你的任课老师吕老师来具体实施,希望你能够积极配合。”我听了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感激,也解开了我思想上那个谜——是出于这个原因让我当语文课代表的呀!
从此后,便利用各种时间展开了作文攻坚战,连我最着迷的无线电和集邮也不顾了。
我作文最突出的首要问题是打不开思路,一篇作文能写两三百字就很不错了,所以,“作文像造句”的评语一直跟随着我。吕老师指出,打不开思路的根本原因在于你那个详尽的提纲,这样一来,在动笔之前就设定了许多框框,框框多了就限制了思路,由“写”作文变成了“填”作文——找东西来往那个框框里填。再说,那些框框也不一定合理,这就不但写不出好文章,而且把写作过程中会产生联想和触发灵感的思维活动也抑制了,这些思维活动是预先想不到的。为此,在目前阶段,暂不要写提纲,不要规划好了再写,而是审清题意后,考虑一下怎么开头就下笔,想到哪就写到哪,除了不要跑题外不要顾及其他,写完后再来修改。等以后熟练了,再来事先考虑文章的架构问题。
这种方法果然有效,很轻松地就突破了两三百字。从中体会到,这就如同解多元方程组,先把它化成一元,然后再返回去一个一个来解决。不久后,在写《给越南兄弟的一封信》时,竟然出现了刹不住笔的情况,一口气写了五六页。(这个题目竟是我们高考作文题之一。)
因为写得太长,给修改带来了困难,不知道该如何架构、排序和取舍。老师一边帮我修改,一边讲解应该怎么做。最后,就这一篇为什么能写这么多帮我总结说:少设定框框是打开思路的重要前提,但是要一股劲地写下去还要有个条件,这就是脑子里要有东西。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长,很重要的原因是你占有的材料比较多,而占有材料的唯一方法就是多读。
然后又进一步指出:之所以感到写长了难以修改,是因为对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不够,提高的办法也是多读。这就有一个怎么读的问题,读书的出发点不同,效果和收获也就不同。注重故事情节的读法,读后收获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对思想修养也有一定作用,这是一般人的读法。这种读法对写作没有多大帮助。为提高写作水平去读,就不能这样来读,要读到文章的骨头里去,要把它读散。每读一段停下来,看这一段是写了什么,用最简洁的话归纳出它的大意,并把它写下来;然后看看这一段有什么好句、好词,也把它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它不仅帮助你记忆、丰富词汇,还对读完后归纳总结和理解全文有重要作用。要养成读书就动笔的好习惯。
每读一段都要这样做,还要分析一下这一段与上一段的关系。这样读完了,这篇文章的结构就显现出来了。如果说,一般的读法是照相,照出的是外部形象,那末这种读法就是透视,是用X光照相,这样照出的是它的内部结构。然后返回头来分析作者是怎么样组织材料、怎么样来论述的,前后逻辑关系怎样,又是怎么层层递进来说明论点或主题的。这样读得多了,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架构能力、逻辑水平,还可以更有效地积累美词美句。
实践中体会到这种读书方法确实很好,这一年多读的书虽然没有前几年多,但是收获却比前几年多得多,从中还养成了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后来认识到,这种读法实际上就是上语文课的方法,只是过去自己没有把它与写作联系起来,没有主动往这方面努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记述文练习后,又练习议论文,其中的《论红与专》又是我们那年的高考作文题之一。所以说,高考作文成绩绝对没有拉我的后腿。
从此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写作练习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写周记,写作文,按老师教的读书方法读老师推荐的好书、好文章,分析文章的结构,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反复琢磨老师指出的写作要点和方法,认真研究老师对我作文、周记和读书笔记的批语和修改的地方。
就这样,经过了一年多时间,不仅作文大有长进,而且因为当了课代表,在语文的其他方面也不能落后的心理促使下,加大了对语文课的投入,使我整个语文水平也提高了,如我的文言文基础就是在这时提高和巩固的。从此以后,作文不仅克服了“作文像造句”的老毛病,能够迅速打开思路,合理布局,而且在写作技巧、语言水平等方面也逐步有了提高。到了高三后,我的作文和周记经常成为老师讲评的范文和范例。
我对自己作文水平的提高是感觉到了,但是对于提高到了什么程度却并不知晓。事情的明朗化是大学一年级时的学校秋季运动会。我作为班上的通讯员,报道完我班的参赛项目后,报道起了运动会的盛况和动态,进而对各项冠军进行采访报道,并且发出的稿件全部被采用,“李憨来稿”的声音不断在广播喇叭里响起,我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运动会“专职记者”的位子。辅导员老师喜不自禁地称赞说:“这李憨不但反应敏锐,而且文章也写得这么好,真是难得!”。运动会后就安排我去了系刊编辑部,还发了采访证。为便于我工作,又破格提拔为团总支委员(后来才知道,运动会这一炮竟使我在学校“走红”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才使我意识到自己确实具备了一定写作能力,而这一能力的提高只能是在高二到高三上学期这段时间。我永远不会忘记语文教研组对我的关怀,不会忘记吕家乡老师在对我的具体辅导中付出的辛劳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