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优秀作文 >  专题作文 >  读后感大全 >

读一本好书《三国演义》1000字

【第1篇】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争霸,最终归于晋朝的故事。书中讲述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描写得精彩绝伦,让我身临其境。至今我的眼前还不时浮现出战场上的刀光剑,战场上的鼓角铮鸣…

还记得去年暑假哥哥跟我分享了一个故事。还记得故事的内容是:清朝人毛宗岗将《三国演义》中刻画出三个典型人物,称为“三绝”,既“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对此,我倒是有点自己的小小看法呢。

称关羽为“义绝”,我觉得是很恰当的。不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些熟能详耳的故事,便是他坐骑赤兔马在被擒后绝食而死,就很能说明关羽这个“义”。因为一匹马尚且对主人如此忠心有义,更别说它的主人了。美中不足的是,关羽太过自大,不然便不会有败走麦城的结局。

再说“智绝”诸葛亮吧。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七擒孟获,摆空城计吓退司马大军。这些让我对他的智慧佩服的五体投地。只恨自己没有像他这样的智慧。如果我有这样的智慧,不仅可以成为班级的“智绝”,还能让同学们,对我刮目相看。所以诸葛亮被称“智绝”还是很合理的。

至于评价曹操为“奸绝”,我是必须是要双手反对的。虽然曹操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梦中杀人”这样奸诈的一面,但他爱才惜才,临死时还细心安排身边人的生计,可见他也有充满爱心的一面;而且曹操很会用兵打仗。这样一个人物就用“奸绝”来评价他,也太不公平了吧。

其中我最,崇拜诸葛亮,他的智,让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鲁迅先生曾说过:“诸葛之智近乎妖。”这样评价诸葛先生似乎很合理。他曾摆空城计吓退司马大军,用仅剩的几千兵马,击退司马懿20万兵马。

诸葛先生草船借箭,20艘船,和几百人马,借来十万支箭,得以体现他料事如神,神机妙算。

我从诸葛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叫做:“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我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其次崇拜的就是曹操了。他可谓是一代枭雄。抱有十分大的野心。其实在曹操煮酒论英雄中就可以看出。鲁迅曾说过:“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毛泽东也曾说过:“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从这二人口中我深知曹操的本领,同时我也从曹操那也懂得了很多道理,要节约,让我知道什么叫做:“由奢入俭易,由俭入奢难。”

我也敬重关羽,关羽可谓是三国中的战神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曹操对关羽说:“手中青龙偃月刀,跨下千里赤兔马。好一个神勇将军。”之后对荀彧说:“此人乃我素爱之人,得其可比奉先。

从两人的评价中看得出关羽的勇,更可以体现得出曹操爱才惜才。

关羽可以说是忠义、勇敢、诚信、仁德、坚毅、不屈集一身的道德楷模,我也总结他身上的缺点,以史为鉴,关羽的骄傲自满间接害死了刘、张二人,难道这还算义气吗?所以说,有再大的本事,为人也要低调,时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才能更好的成长,善始善终。

《三国演义》中刻画人物各式各样,现在回想起来,面前还能浮现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我想,这就是名著的魅力吧!

【第2篇】

三思而后行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明清章回体小说的开山鼻祖,以陈寿《三国志》为基础加以文学处理之大成者,是每个人都应该精读细读的宝贵书籍。

今有幸拜读原著,相较于删减版,感受尤为不同。在恢弘的语句中,我仿佛,看见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谋略场面;又仿佛,看见刀光凛冽,规模浩大的战役现场;更仿佛,兵败而逃,得胜回朝的战后瞬间。看着这一次次的屈辱与荣耀,我总是想到一句古贤的哲语“三思而后行”。

《三国演义》中,那些因为深思熟虑而得到战绩产生取得战略上的巨大成功,就不必多讲,而那些因为没有“三思而后行”而导致战略性失败,或直接丧失自己性命,便格外值得深思了。

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十分骄傲自满,在诸葛亮入川之时,将守卫荆州的重大任务交给了他,并嘱托他一定要连孙抗曹。随后,他不假思索便大军出击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完全没有想到他走后荆州会怎样,便没留下多少守军。很快,孙权便大军趁虚而入,攻占荆州。接着,他便败走麦城,最终而丧命于逃亡途中。

一位叱咤风云,威震天下的大将,却因为轻敌且不加以思索,而命丧黄泉,产生巨大的战略失误。由此可见,本领再高,也需三思而后行。

在关羽,张飞被杀后,刘备恼羞成怒,遂不听诸葛亮劝告,意气用事,一意孤行,率大兵攻打吴国,虽起先连连得胜,而后却被火烧连营,蜀军大败,刘备逃亡于白帝城,此后不久便病逝,使蜀国处于不利地位。

身为一国之君,却意气用事,而损失战略大局,丧命于九泉。由此可见,情义再深,也需三思而后行。

蜀后主建兴六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亲自率大军北伐,派马谡所谓战略重地—街亭,并给以战略上的指导,而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随即,便被进攻的魏军发现破绽,将其围困于山上,蜀军大败,丧失了战略要地,在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上,产生了极大的不利,随后便被诸葛亮处死,以震军风。

为一国宰相,用人不明,作为一国将领,骄傲轻敌,战前不加以思索,流出巨大的破绽,丢失了战略要地,使蜀国处于危险之中。由此可见,兵法再强,也需三思后行。

想到了这,也自然想到我自己,我三思而后行了吗?

曾经,我行动在思考之前,常常等到行动结束,我才思考这些行动是好是坏,也因此干了许多不该干的事。比如数学考试,一开始写时总是有些急躁,常常无法充分思考,更别说三思而后行了,导致有些题是错的,在检查或者订正的时候,总是常常发现这个我会,我明白怎么写,也因此常常追悔莫及,但没过多久总是会忘记。父母也多次提醒我要三思而后行,但我总不在意,自以为不这样做对生活也没什么损害,所以不必过多关注。

而如今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恍然大悟,明白了三思而后行是多么的重要,一切关乎大局的事件的成败,往往都在那思考之间,事前思考错误或者不思考,必将坠入深渊,而深思熟虑之后,必将取得成就,获得无上的光明,如此恐怖的结果,只是因为这两个字—思考!

我们未成年人,虽然无需为国征战沙场,但是,在生活中与学习中没有一件事,不是要三思而后行的。时时刻刻,点点滴滴,分分毫毫,都需要思考,只有思考的全面且准确才有着成功的希望有可能!

读《三国演义》我顿悟,为了我们的明天与社会的和谐,我们必须牢记这五个字—“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