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优秀作文 >  专题作文 >  读后感大全 >

《世间孤独 都是刚好》读后感1000字

提笔煮字熨尘世,闻香似是故人来----读《世间孤独 都是刚好》张爱玲传有感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张爱玲 ----题记

“时光是一条长河,人生是一场大戏。”与她的初遇,是翻开《倾城之恋》的扉页,仿若悄然步入梨园。拉开重重帷幕,惊动了它层层小心维持住的光怪陆离。娓娓道来的文字,字里行间在舞台中央上演着的香港之战的洗礼,范柳原与白流苏久不散去的一幕,展示着被人情世故包裹着的冷酷时代。 

----第一次作为台下观众,看见这个女作家创作的舞台,只觉渐进梦魇,酣畅淋漓。你方唱罢我登场。人来人去,情始情终,绵长不绝。诡谲风云下是暧暧烟火气,仿佛步入变换灯光下,只有溅起的尘粒分子波澜不惊,纤毫可见又迷离似幻地在灯光下悠悠旋转。

再阅几遍,食髓知味以外不由琢磨出几分新滋味。我不由自主地向她靠近,妄图揭开她的面纱。透过《小团圆》中九莉缠绵悱恻的爱恋、《金锁记》里曹七巧可悲可怜的癫狂、《半生缘》里顾曼桢凛然倔强的执着,我慢慢地看见了那个茕孑俪影----她,是这些小人偶幕后的提线人,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是文坛这剧院里令人瞩目的大青衣。她举手投足之间,尽是红尘,满是寓意。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无不令人沉迷。初遇时惊心,再见时销魂,品味后迷醉,久尝后沉沦----

她是张爱玲。

她从不适合用花来比喻。见过她照片的人知道,这个女子的气质天成,抬眸觑眼间漫不经心的雍容,挑眉勾唇间不饰遮掩的桀骜,虽无国色,却也倾城;读过她作品的人知道,幽静者如兰,闲逸者如菊,冷傲者如梅,骄矜者如桂,她哪里都不像----

她应是一炉香。

读完《世间孤独 都是刚好》的张爱玲传记,让我找到了这个更帖熨的比喻。正所谓“美人在骨不在皮”,香在风味不在色。一炉好香,窗明几净的小室,袅袅迤逦的烟气,就可以悄然把灵魂舀进另一方天地。读她的文字,若故人入梦。爱与恨都被揉碎,笑与泪都被拿捏,冷暖与悲欢都被尘封。

闻得炉中香,方懂人世情。

她是龙涎香,在王公贵族的府邸,熠熠生辉如宝石,只闻名,难晤面。

张爱玲生于高门,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这层光环犹如锦缎,她的才情便是锦上花。可天不遂人,她的父母,一个是痴迷科举仕途、满脑光耀门楣的“典型遗少”父亲张志沂,一个是妄图挣脱藩篱、独立自爱的“新时代女性”母亲黄逸梵。扭曲的婚姻注定无法滋养美满的家庭。她从小被母亲从本名“张瑛”改为“张爱玲”,取ailing的“烦恼”之意,我把这理解为这是黄逸梵对自己不圆满的爱情的痛苦,转移到了无辜的后代身上。但无人料想,这个名字被她沿用一生,并后来震撼了整个中国文坛----

张爱玲。多念几次,这丰盛又热烈、苍凉又华丽的三个字仿佛舀下了整个人间。它的背后是旗袍与烟火,是文学与漂泊,是孤寂与市井,是禅意与传奇,是浓墨重彩的民国,是那个永不可能复刻的时代。

这样的女子,注定书写自己的传奇。她生性不羁,骨子里桀骜疏离,甚至有些冷漠孤行。正如书中所言:“整个人间,于她而言,便是一个舞台、一座剧场,可她偏偏又一身诗意,还有一支酣畅淋漓的笔和一腔惊世不凡的才情”----横竖撇捺之间,写尽世事繁华,道破岁月苍凉,令这世界无可回避地注目着她,又阻挡不了她的远去。

她是沉水香,也曾开出花,弯腰低到尘埃里,等着心爱人的采撷。

攀过最陡峭的悬崖,蹚过最湍急的河流,见过最诡谲的人心----展翅扶摇击苍穹过,总有倦鸟归巢之日----即便是张爱玲也不能免俗。人心龃龉与感情隔膜,历经无数爱恨别离,在她笔下淋漓透彻。仿佛她只是冷漠看客,把握千回百转的情感于股掌;仿佛男女之情对她来说,如信手拈来、似微尘草芥。世人眼中才女当应高居云端、不食烟火,或是千帆过尽、通透练达,可在我眼里,她也许有过午夜梦回,妄图此生遇见一个人。等一场“轰轰烈烈,足以刻骨铭心甚至备受瞩目的情事。哪怕不成传奇,也要有大悲大喜的绚丽。”

浮世飘零,风晨雨夕,她愿意等----

等一个人,爱她苦涩乖戾,免她迷津无依,渡她安心淡然。

在我眼里的张爱玲,纵使孤独与疏离交融血液皮肉,骨子里镌刻的依然是天性的对温存的渴望。褪去“才”名,不过是凡俗普通痴情女子中的一个罢。

因此再真切的爱情故事也不是她自己的。她自己的爱情故事,怕是连何时下笔的都尚未明白。芳心错付胡兰成、真正的知己桑弧、相依为命的赖雅,张爱玲一生中的情,都均守于寂寞,终于寂寞。

可这又如何。她是张爱玲,不是一般格局的小女子。“天然去雕饰”,真诚不做作,果敢不矫情。“她想要的生活始终是一种山水不欠的干脆利落。”她在这种“咬龃性的小烦恼”的困扰里,又能困扰多久?----她从不强求,来去洒脱。经历了情事,人事物在她眼里皆如脱皮腿骨,只剩客观麻木。她不再愿表达出任何一点多余的、造作的、夸大的情感诉求。她说:

“我有时觉得,我是一座孤岛。”

当情感里藏匿着的所有恶毒皆浮目而现,所有发霉的虚无、冷寂的黑暗皆被她重重揩去。她的视野变得清晰无比。

她还有山河岁月,还有传奇待书写。

她是降真香,鲜觅知音,难觅芳踪,一袭华美的袍,显赫尊贵。

张爱玲是用一支笔给自己找到出路的。“她最好的时光,便是在暗夜里提笔,煮字疗饥。”在民国之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世道从不太平。但她一辈子的明媚与潮湿,在不经意间自然地渗入她创作的字里行间----

透过写作这扇窗口,她能够与岁月两两相望,促膝长谈。说上海滩的风情,说香港城的旖旎,说童年时的温存,说情动后的梦呓。写作,令她看到了生命原本更为丰盛的面貌,令她找到了人间事、世间情之间的微妙平衡,令她与岁月过招之后成为知己。她说: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爱过,所以宽容。”

人人都爱张爱玲,点燃她,烧透她,迷恋她,回味她。

王臣说过:“芸芸众生,皆有惆怅。不能够选择生,甚至死亦不能。”怎样过都是一生,但是张爱玲按捺不住骨子里的倔强----哪怕生逢乱世,也要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她孤孑地来,有孤孑地去。她把足迹铺遍途径的每一座城,她用双眼看尽尔虞我诈的尘世冷暖。她会轻轻拂过花鸟鱼虫,用最亲近的姿态感知万物生灵,她铭记着遇见的美好,将他们变成她生命中的景致。她会将踌躇满志的激情糅杂入诗,将暴风雨般的句子挥向时代,妄图用笔力万钧的锥心之语刺醒当局的汉奸走狗。她真诚而洒脱地追求着内心,虔诚而热烈地追求着美,虽千万人吾往矣地为女权大方高歌,把封建礼教踩进尘土。得与失,风华与孤寂,喧嚣与静默,执着与彷徨,她将生命的韧性打磨成熠熠匕首,义无反顾地捅入乌云阴霾,换取一线光芒----

她是张爱玲。

这世上,也仅有她能活成张爱玲。

有人评价张爱玲:“在她的文字里,她把自己揉碎了,一点点的碾过,最后什么都分辨不清。”就像扑鼻而来的香,前味是清淡的,中味是浓郁的,余味是悠长的。流光溢彩的才女一生,颠沛碰撞之后沉寂,最后只剩余烬尘灰满地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梦萦春光南山下,深巷迷香醉里销。

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世间孤独,都是刚好。

献给我爱的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