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坦然面对死亡——读《天蓝色的彼岸》有感
看完了希尔写的《天蓝色的彼岸》,我颇有感触,受益匪浅。
小男孩哈里出了车祸了失去了美好的生命,即将要去有天蓝色的彼岸。但他还怀念着自己的父母,姐姐,老师以及同学们,不想就这么离开,可是又无法与他们说再见。他遇到了一个同样也死去了的、在找妈妈、模样有趣的阿瑟。他教会哈里如何回到人间,怎么与亲戚朋友道别,道歉,收获了很多温暖。
有不少人都贪生怕死,这其实很正常。而有人却很勇敢,以身殉国。这是人们对死的态度和看法不同。人们看“死”字像有人用“匕”手刺了你一刀,让你的一生提前衰老,“夕”阳西下。还有人认为“死”像一头穷凶恶极的巨兽,埋葬了多少人美好的生命。它张开血盆大口,等你跳下去,掉入它无底洞般的胃。
有人则认为死是生命的轮回,是新生,也就不会如此地畏惧死亡了。 一个惧怕,认为死了就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金钱,亲人,荣誉,都会幻化成泡影,看似近在咫尺,实则遥不可及。一个面对,乐观地觉得死不可怕,只不过闭上眼安稳地睡上一觉。为何两者会这样天壤之别?这,就是对死的看法的差异。
我在生活中也怕死。我做过两个梦。一个是逃脱追杀,但还是被枪打中,命悬一线,但又在梦中立刻睁开眼睛。另一个梦也是被枪打死,倒下时,眼前一个模糊影像一闪而过,我认为我能时间使自己眼皮不闭上,但还是合拢了,最后也在梦中醒来,下意识地捏了捏胳膊,没有知觉,随后就醒了。从此我就开始害怕死去,怕没有意识,怕离开家人,怕一动不动。
我想到了课文《永生的眼睛》。“我”小时候,妈妈先去世了,全家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我”偶然听到了医生与爸爸的对话,他们竟然要取走妈妈的角膜!“我”十分难过,愤怒,又哭又闹。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我们取走你妈妈的角膜,是为了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光明。这是你妈生前的心愿。”
“我”长大了,有了女儿,爸爸也老了。他快活地说他死后请“我”帮他捐献掉眼角膜。“我”按了它的意愿,捐出了他的角膜。女儿听后热泪盈眶,说她死后也要捐献角膜。“我”十分骄傲,感动。
其实,只要你身体的一部分使他人重获新生,渡过难关,只要你为社会,国家献出了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那么你就不会被人们遗忘,被时间遗忘。这样一想,死也就不那么可怖了。
怕死没什么,但不能为生而抛弃优秀品质。我们应当在生命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平静镇定地接受。生也好,死也罢。
【第2篇】
在一个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季节里,在一个阳光肆意的亭子里,我捧着书坐在亭子里细细品读起《天蓝色的彼岸》。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哈里的小男孩和姐姐吵架后离家出走,意外出了车祸而死,死后他舍不得他的爸爸、妈妈、姐姐和朋友,在幽灵阿瑟的帮助下重返人间做最后的道别。书中小男孩哈里用自己的行动以及语言让看这本书的读者感动至深、触动灵魂。在学校他看到了昔日的同学、老师还有满满一墙的小诗、图片、照片、水彩画······这是同学们用特别的方式表达对自己的思念和回忆,回到家里他看到了沉浸在痛苦中的宝宝妈妈和姐姐雅丹,看了自己生活过的房间,他用阿瑟教给的方法借助一支笔写下了对姐姐的歉意和爱。
死去的人不会复生,他们会和亲人朋友阴阳两隔。这两年家里发生的事情,我最最亲爱的爸爸和我的姥姥先后在两年的时间离开了我,令我极度悲伤,对死亡的恐惧及未来的担忧一直困扰着我,看了这本书我意识到生命的真谛。正如书中所说:“人人都觉得,走完人生的旅途,尘世上的事情就一了了之,死后不是长眠地下永久得到安息,就是进入天国省心享福了。”其实,“生命的长度,不只是一份一秒的累加!”不忧惧将来,不纠结过往。过好每一个真真切的现在,把小事做好,让好事长久,才能不辜负大好年华。离去的爸爸和姥姥一定像哈里一样牵挂着我和亲人。生命是多么可贵,做好小事就可以做大事,凡事都要慢慢来努力活在当下,做好自己。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生命的意义在于给予;生命的意义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宝贵的生命焕发灿灿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