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读《少年读史记》有感
“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
上面的这段文言文出自《史记·苏秦列传》。原本这些文字我是读不太明白的,但是在《少年读史记》里,编著者张嘉骅将这段内容用白话文生动准确地转译了出来:“至此,六国合纵计划成功,各国势力并为一体。苏秦当上合纵联盟的召集人,并担任六国的丞相。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途中经过洛阳,随行的车马满载行李,很多诸侯派使者前来送行,让苏秦的气派可比王者。周显王得知后,非常恐慌,派人清扫道路,并命人到郊外表示犒劳。”
有了这些精准的译文,我读史记故事不再觉得吃力,同时《少年读史记》这套书激发了我读史记的更大兴趣。就从苏秦的故事来说,他背负着亲人的嘲笑离开家乡,游说秦遭拒后转而成功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合纵抗秦,至此,苏秦的合纵计划实现了。苏秦被聘任为六国的“纵约长”,也就是合纵联盟的召集人,同时担任了六国的宰相。还有苏秦劝服齐王还十城的故事,以及他临死前设计追凶,这些故事都让我啧啧称赞、感悟良多。
在《少年读史记》里,我了解到像苏秦这样的辩士在历史上有很多。辩士们最有利的武器不是剑,而是舌。他们游说于诸侯,让诸侯们相信运用外交手段所得到的利益,有时并不亚于运用军事手段。除了对这些辩士的赞叹,我还深有感触:我若想当一个像苏秦、张仪这样对时代有影响力的辩士,就必须像他们一样具备强大的语言能力,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揣摩、主动锻炼自身的语言能力,从而掌握一门“说服的艺术”,为将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锻造一件精良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