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优秀作文 >  专题作文 >  读后感大全 >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对旧社会最犀利的批判

——读《悲惨世界》有感

《悲惨世界》是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一部经典作品,小说以主人公冉阿让的经历为线索,深刻反映了法国旧封建社会的尖锐矛盾,批判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以及人民的麻木风气。

冉阿让本是一名普通工人,只因偷了一块面包被关在监狱19年,出狱后的冉阿让不但找不到地方住,甚至没人给他一口吃的,只因他曾是一名苦役犯。但他遇到了卞福汝教主,教主用行动感化了他比使他重新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正当他尽自己的努力,为别人谋求幸福时,探长沙威却阴魂不散的追着他。沙威他并不是一个坏人,只是他扭曲的信念使他不分善恶。芳汀则更是一个苦命的人,他为了女儿珂赛特付出了一切,却不知自己将女儿托付给一对好吃懒做的夫妇,从此不仅自己被骗,女儿也受尽折磨,成为他们的“摇钱树”。

芳汀的女儿珂赛特后来被马德兰——即冉阿让收养。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马吕斯是一个正直的青年,其祖父吉诺曼是一个愚忠于波旁王朝的人,反对革命。而他的父亲则是一名革命战士,追随于拿破仑,英勇战斗。马吕斯从小由祖父抚养,对父亲的英勇事迹一无所知。长大后他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了自己的父亲,知道了那段历史,从此与祖父决裂。后来他与柯赛特相识并坠入爱河。巴黎革命者发动武装起义后,马吕斯参战,但他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冉阿让救下。最终马吕斯与柯赛特结婚。

整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矛盾尖锐的社会。穷人努力工作却得不到温饱,纵使有卞福汝一样的教主,而他只能福泽一方,别人依然在受苦。普通民众摇摆在草命与忠君之间,他们虽对自己的处境不满,但却不敢站出来反抗。警察等公职人员不辨是非,麻木地执行命令,对穷苦人民极力压制,维护君主专制。这是一个充满对立的社会,尖锐的矛盾最终引发了武装革命。

冉阿让是人民的代表。他从一个心地善良的年轻人到对社会的一切充满憎恶,对世间的一切怀有恶意。是什么引起的这些改变?毫无疑问,是不合理的制度。封建制度没有关心人们最迫切的需要,反而不断压制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们,这就让冉阿让对社会失去了信心。

而愚化教育更加深了社会矛盾。被愚化的探长,沙威不看人们为什么犯罪,只单纯地用维护阶级统治的法律审判人们,这必然引起人们的不满。而沙威的自杀也代表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尽管命运多舛,他苦苦活着,只因天使离开,他长眠于此,生来死去那本是自然要义;昼去夜来不也是同样道理?”这一对冉阿让最后的评价,即是对善良人性的赞扬,也是对统治阶级的控诉。 

【第2篇】

社会与人性——读《悲惨世界》有感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头,闪亮的霓虹灯;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只有饱经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只有凄凉的秋风所构成的“秋景”;在城市的尽头……

外省偏假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修道院、恐怖的牧场、郊区寒冷的客站、保王派的沙龙、资产阶级的家庭、大学生聚集的打工区、惨厉绝伦的滑铁卢战场、战场纷飞的街垒、藏污纳垢的下水道……

这种历史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描绘,只是一种背影?或者只是一个扮演故事的框架?

不是、不是、肯定不是。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曾在《悲惨世界》中明确提出,推动了对社会尖锐的批判,一个个雨果亲身看到过的画面,用雨果他自己的画笔,一幅幅勾勒了出来。

冉阿让仅仅只是不想使他姐姐和孩子免于饥饿,偷了一块面包,判了十九年徒刑。出狱后的他想重新来过,却只因为他的黄色身份证而屡遭拒绝,社会的残酷,法律的惩罚,现实的冷酷,使他这样一个本性善良的人逐渐、逐渐成为恶魔。

芳门原来是个天真活泼,纯洁的少女,但恶浊的社会玷污了她,损害了她,她一直自食其力,过勤俭劳动的生活的决心,但包工压低她的工资,债主对她进行剥夺,她把自己的头发和牙齿出卖后,仍然走投无路,被迫为娼,最后死得那样凄凉悲惨。

芳门的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社会收买了一个奴隶,奴隶制度始终还存在,只不过是压迫妇女罢了,那便是娼妓制度。

但冉阿让的内疚导致了一种更深的觉悟,成为他的精神发展的起点,他在滨海蒙特勤伊为穷人谋福利,保护受害以及乐于助人的种种义举,已经表现了他博爱的胸怀,仁慈的心肠和慷慨无私的精神。而在商马策的案件中,他的诚实、勇敢、自我牺牲的行动则更显示出他崇高的人格和光辉品质。

人生就像剥洋葱,总有一片会让人流泪,月光清冷的那个晚上,我爬上高树、森林,一片寂静,我真想坐在树上慢慢等待,直到青涩的果子转为艳红。

也许,你会说,这时雨果只是在描写战争时期的人,但你会想到当今社会也差不多吗?

时事背景:“我今天已经被掏了两次耳朵,梳了两次头……”住在重庆市大渡口区一家养老院的王婆婆年逾古稀,住敬老院已3年多了,今年春节还好点,“前两年重阳节我一天要被梳四五次头,洗好几次脚,一拨人待一段时间,照几次照片后就走了”。王婆婆反应的问题并不是“孤独”的例子。记者走访了重庆多个敬老院和老年公寓,发现,春节期间,大量爱心人士去给老人洗脚、梳头,而年迈的老人却经不起折腾“心脏受不了”。

折腾式献爱心,似已成为爱心形式化的顽症,程式化的履行和道具化的参与,让敬老院、养老院和福利院的老人们身心俱疲,也让爱心背离了初衷,成为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折腾。来的人搞的活动大同小异,搞搞仪式,拍拍照片就走人,根本没有考虑到年迈老人们的感受。曾有报道说,一个老人被一群人搀扶过马路,刚被扶过来又被另一群人扶过去,献爱心的同质化、集中化,和形式化形成了“三态叠加”,也让此种迈动式的爱心活动变得肤浅而毫无章法。

那年冬天特别寒冷,整个城市笼罩在阴湿的雨裹。灰蒙蒙的天空,迟迟不见著阳光,让人感动莫名的沮丧,常常走过街上就有一种落泪的冲动……

但是冬天总会过去,春天总是会来。

所有的悲伤,总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我在冰封的深海,找寻希望的缺口,却在午夜惊醒时,蓦然将瞥见绝美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