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恐这脆弱的黄鹤楼,载不动,新愁旧怨。我走下了楼,晚秋风吹来,落叶纷纷落下,有一片落在我的脚下,我用脚踏踏实实的一踩,它陷了进去。这时,我有了点笑容:也许,被我踩进土里去后,它能做出落叶应有的贡献——重回大自然,去滋养新叶。这样想后,我笑了笑,裹紧了衣服,走出了黄鹤楼。
夜里,我梦见了黄鹤楼四周都装上了铃铛,风儿一来,这位老人也不寂寞了,你听,“叮当,叮当……”古老的黄鹤楼,在这声音里,慢慢绽开了笑容。
寒冷的晚秋风一吹,我的身子,颤动了一下,回到眼前,还是这座无语的楼,还是在这个地方,还是在这月港。这楼的檐角,没有铃铛,只有那沉沉的砖片,只有那朱红色的一片。黄鹤楼,像一个死人,默默无语,向着黄昏。
站在楼上,我仿佛,仿佛可以看到,一艘帆船,上面顶着月亮和星星,虽然张了帆,但是,它,为什么还迟迟不肯飘摇出海,去寻找旧日的梦?为什么它上面的月儿,只是个月牙?难道是预示着“好梦难圆”?
走过了拥挤的马路,走进了冷冷清清的街道,我一边走一边想:“为什么这么静?难道,难道他们在思索着什么?”带着一颗疑惑的心,走进了黄鹤楼。
登上了黄鹤楼,放眼望去,海上飘荡的是一阵阵的笑声,和那高谈阔论,“海上雄谈风满座”。勤劳而又智慧的人们,在海上,谈着昨天,说着今天,交流着生意经,传播着各国见闻,笑声中透出了对未来的憧憬。海上起雾了,一切,都迷茫了,如烟如梦,只有那船儿,还在轻轻的吻着波浪,“缥缈仙人吹玉笛”,雾里?云里?还是梦里?玉笛声声,还在轻轻的回荡,回荡着,殊不知,波浪早把船儿,轻轻的送到了不知名的地方,月港,远了,远了,只剩下那瞬间的光芒,消失在月港的远方,消失。
我们乘着电梯来到楼顶,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下游的长江二桥,再看对面龟山上的电视塔在山顶高高耸立。站在楼上往前看,远处的长江和汉江交汇处,只见青青的汉江流入浑黄的长江中,现出半清半浊的奇观。长江大桥的桥面上行驶的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江面上的轮船缓缓驶过,不时传来“呜呜的”汽笛声,船尾激起了洁白的浪花。江水无声无息地向远方流去。
看到这些景色,我不禁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暑假里我和妈妈去黄鹤楼玩。黄鹤楼位于武汉蛇山上,是湖北省著名景点之一。
我们下车后,登上了一个很长的楼梯后,就看见黄鹤楼的顶了,一个牌坊出现在面前,上面写着“三楚一楼”。继续往前走,只见两只青铜黄鹤站在蛇缠龟的背上,抬头向上看,三个金色的大字“黄鹤楼”的牌匾,挂在黄鹤楼楼顶的檐下。门前也有一个牌匾,上面写着繁体的“气吞云梦”四字。我迫不及待地冲进去,书上说黄鹤楼有五层,每层高十米,楼高五十米,我抬头看了看,确实非常高。
字是刘海粟大师90高龄所书,苍劲雄浑而不失隽秀,透出豪爽之气,溢出由衷之情。
步入一楼大厅,立刻被那浓郁热烈的气氛深深吸引。高悬的六方巨型宫灯,透出温馨的橙黄色光晕那清幽婉转的笛声缓缓萦绕……
二楼大厅气氛淡雅,如果说在一楼如饮醇酒,在这里则似捧一杯清茶。卷卷书法绘画,笔调清新,寓意深刻,显示着古文化的巨大魅力。
最爱那幅《霜晨月》,在薄雾冥冥的早晨,地上铺着淡淡秋霜,轻纱般的流云间竟还挂着一弯清朗的明月,这是怎样一个动人的意境啊!那月中住着嫦娥,还有可爱的小白兔和那棵幽香袭人的桂花树……每一幅作品都为黄鹤楼增添了一份艺术感染力。淡淡的灯光,淡淡的墨香,
给人以怎样深深的陶醉呀!
我迫不及待地“欲穷千里目”,顾不得三四两层,直奔顶楼而去。哦,眼前,不就是盼望已久登高远眺的那一幕景致吗?不就是想象过许多次的云雾迷离、水天一色的绝美画卷吗?滚滚长江,波光粼粼,一个声音自耳边响起,那是谁在吟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我此时心境全无李白当年那番怅然愁情。看长江大桥的雄姿,看龟山电视塔的倩影,看悠悠江水、点点帆影,看川流不息的车辆,沸腾奔走的人流,怎不叫人激动?怎不叫人心醉?哦,如果让这位绝代“诗仙”站在今日之黄鹤楼上,望着眼前这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他又会怎样激情四溢,发出由衷赞美的感叹呢?凝神通思,我已深深融入这巨幅画卷之中。
多么巍峨的一座楼!加之周围小亭回廊,绿树芳草,整个群体错落跌宕而又浑然一体,显得无比雄浑而飘逸。
这仅仅是一座楼吗?那每根红柱,每角飞檐,每块石砖,分明在说:“不!那深印在人们心中的,分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
多少人凭栏四顾,怀古感今,发出声声赞叹;多少人举目远眺,心驰神往,激起阵阵豪情。这只黄鹤,其实从来没有飞走过,一直在人们心中,化作一种永恒的追索与憧憬,对绵亘的历史,对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