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老师午饭是对我们说的谚语,他勾起了埋藏在我脑海深处的童年记忆。
我生活在农村的时候,不懂事,整天只知道玩。一次暑假,我又像往常一样,从村西跑到村东,从村东跑到村中,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隐隐约约的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跟了上去,原来是妈妈,她头戴草帽,脚踩雨靴,挑着担子便一声不吭的走向那绿油油的原野。
我闲来无事,就随着妈妈一起去,顺便看看妈妈常说的“插秧”是个什么玩意儿,好玩吗,一想到有新的乐子,我不禁加快了步伐。来到农田,那时的兴奋火焰瞬间熄减一半,我失望的瞥了一眼,随即大吃一惊。只见妈妈在泥土里穿梭,插上棵棵小苗,给这荒芜的农田增添了几分生机。我又来了兴趣,跃跃欲试,看着越来越多的小苗,我心中的火焰仿佛在浇油,越来越旺。最后,我耐不住性子,脱了鞋,毫不犹豫的伸出脚。踩在泥泞的泥水里,我一下子慌了神,脚拔不出来了,想起电视上放的沼泽,我吓得浑身麻木,惊叫起来:“妈妈,妈妈!快来帮我,我不玩了,脚都抬不起来了。”妈妈面不改色心不跳,让我自己使劲,可我当做耳边风,依旧大叫。妈妈无可奈何地走过来:“要是大家都像你一样,这还怎么插秧啊!”妈妈边笑边把我抱上了田间小道。
啊!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我真想一蹦三尺高来表达我此时心中的愉悦。可我低头看看着湿漉漉的脚,我又笑不起来了,这哪是人脚呀,都快成泥塑了。我又吓了一大跳,难道所有农民都像我这样,春天把秧苗插在土里,虽然换来了一大包一大包的粮食,途中却历经千辛万苦。我又想起了自己吃的饭,真不愧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即使是剩菜剩饭也不应该倒掉,因为它们都是经过农民的汗水浇灌而成的呀!
清清的河水,茂密的树丛,缕缕的青烟,成堆的稻谷。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
匆匆用过早饭,大家开始忙碌。大人们带上锄头和水桶,赶着黄牛耕地去了。我们几个孩子带着竹编的蝈蝈笼子,飞快地来到小溪边捉蟋蟀。
游戏开始了。大家分头寻找蟋蟀。在灌木丛后,我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小洞,那是蟋蟀的住宅。不一会儿,两只蟋蟀从洞了跳了出来。我们静静地躲在灌木丛后面,观察它们的动静。“嘘,大家安静,准备开捉!”表哥对我们说。大家一下子鸦雀无声,蓄势待发。姐姐一拉草,这是示意我们开始的暗号。说时迟,那时快,大家猛地一扑,盖住了两只蟋蟀,我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可是,那两个“调皮鬼”趁我们不注意,从我们的手指缝里爬出,迅速跳走了。我转过身来,忽然发现两只蟋蟀不见了,大事不妙!我大叫:“蟋蟀跑了!大家快追啊!”可蟋蟀早已跑得无影无踪。大家的努力白费了。我们沮丧的坐在搭石上,闷闷不乐地反省着自己。过了许久,一个同伴跳起来喊:“大家不要灰心,我们再捉一次!”我们一个个又兴奋起来。
游戏继续进行着,大家都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做好充分的准备。片刻,我们又找到了四只在一起玩耍的蟋蟀。大家各瞄准一只,各自准备着。我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能捉到一只,绝不让他跑了!表哥随手摘了株蒲公英,轻轻一吹,洁白的小伞腾空而起。还是那样迅速,还是那样安静。不过只安静了片刻,继而又是一片欢乐的笑声。大家都成功了!我们把手中活蹦乱跳的蟋蟀放进蝈蝈笼子里,又拔了些杂草放进去,好让他们玩耍和觅食。我们看着自己的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路边那金黄的波浪,被调皮的晚霞染红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听着黄牛发出的“哞哞”声,心情是那样舒畅。一切都十分和谐。大家玩累了,大人们也收工了,哼着歌儿往回咋走。天空中的缕缕炊烟,是一阵急促的晚餐铃。早已饿坏的人们,不禁加快了脚步。夜幕降临,我们伴着蟋蟀演奏的催眠曲,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虽然我身在城市,但乡村的欢乐却是城市中得不到的。乡村的虫儿,仍在欢快地鸣叫。乡村给予我的一切,已刻画了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