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下面这张照片是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联系照片上的人物和景物,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次习作属于看图作文,要完成好这次习作,首先应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照片,启发他们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词句,抓住重点内容进行细致地描写,并在认真观察、细致描写的基础上,根据照片上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静止的照片变成活动的画面,把单独的一张照片想象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还要根据本单元“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照片,并做到边观察边思考,培养学生有序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2.启发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细致描写,有创意地表达,激发他们“憎恨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3.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在合作交流中学会评价、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习作,培养习作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照片,启发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细致描写,有创意地表达,激发他们“憎恨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启发学生细致描写,通过想象有创意地表达。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情境
1.根据课前查找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这张照片的来历。
(1)教师用课件出示这张放大的照片,并配上凄凉的音乐及幼儿的啼哭声。
(2)学生介绍这张照片的由来,教师及时补充有关资料。
随机板书:废墟上的孩子
2.教师小结这张照片的来历。
这张照片记录了日本侵略者1937年8月28日在中国上海火车站犯下的滔天罪行。它是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铁证,激起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投身抗日,打击侵略者的决心。
3.播放录像,感受战争。
再观看一段录像,感受那战火纷飞、家破人亡的战争年代,感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时代背景。
(二)展学评导析要点
1.过渡谈话,激发情感。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使多少无辜的中国儿童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看到这张照片,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2)学生围绕“痛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同情无辜的孩子,呼唤和平,拒绝战争”等方面展开交流。
2.自主感悟,明确要求。
(1)就让我们把这种情感融入到我们今天的习作中,认真读读习作要求,思考你认为要写好这篇写作应注意什么?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归纳随机板书:
仔细观察 合理想象
语句通顺 内容具体
表达真实情感
(三)回顾生活广联系
1.按照从人物到景物的顺序有序观察。
(1)看看照片上的小男孩,他正在干什么?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他的衣着、外貌、神态、动作具体说出他的表现。
比如:他穿着沾满血迹的衣服,挥动着鲜血直流的小手,失声地大哭着,一边哭,嘴里一边喃喃地喊着:“妈妈、爸爸……你们在哪儿呀?”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2)观察周围的房屋、大桥、铁路,说说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3)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互动交流,比一比,那一组说得最具体。
2.展开合理想象。
根据人物和景物之间的关系,想一想:小男孩的父母在哪里?他为什么哭?教师可以这样提示:
(1)在这之前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怎样的场面?可以结合刚才前面看到的录像,体会战争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尸横遍野的场面。
(2)在这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可以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想象。
提示学生:小男孩始终坐在地上哭吗?他会怎样做,怎样想?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词语进行描述。
(3)在这之后,小男孩的命运又会是怎样的?
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然后全班交流。比一比,看谁的想法最与众不同,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有创意地表达。
(四)范例引路精选材
出示教师的“下水文 ”
1937年8月28日下午4点,在上海火车南站,聚集着许多的难民,人们正焦急地等待着火车的到来。
突然,阴沉的天空中传来隆隆的飞机声,三架日本鬼子的飞机盘旋着向这边飞来。飞机刚刚飞到火车站的上空,一枚枚罪恶的炸弹便从空中投了下来。“轰……轰……”炸弹在人群中爆炸了。一霎时,地上火光冲天,浓烟四起。
“不好,小鬼子轰炸了!赶快跑啊!”不知是谁大声地呼喊着。顿时,人群慌乱起来,人们拥挤着,四散奔跑着,哭声、喊声、爆炸声响成一片。
一位20多岁的母亲抱着自己的孩子,疾步跑出了候车室。谁知,就在这时,鬼子的飞机又开始了狂轰乱炸。她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孩子趴在地下,一枚炸弹离她不远的地方爆炸了。随着一声巨响,一道火光冲天而起,年轻的母亲倒在在血泊之中。
可怜的孩子被这眼前的情景吓晕了,当他醒来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身上到处都是血。他惊恐望着四周的一片废墟,一边失声地大哭,一边不停地挥动着小手拼命地喊着:“妈妈,妈妈……”那哭声是那么的悲伤,是那么的凄惨。
他慢慢地爬向了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两只小手不停地抚摸那流血的伤口,最后紧紧攥住那早以冰冷的沾满血迹的手,“妈妈,妈妈!你醒醒啊,我好害怕啊!”孩子的小脸哭青了,嗓子哭哑了,眼泪苦干了,可是他再也没有听到妈妈的声音。
周围的房屋倒了,大桥塌了,铁道被炸毁了。地上到处是尸体,到处是血迹,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后来,这个可怜的小男孩被一位好心的大娘救起,他们一边乞讨,一边逃命。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他们被我们的八路军战士救起。小男孩渐渐地长大,成为了一名儿童团员,他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信,英勇地和鬼子做斗争,成了一名抗日小英雄。
2.师生评议
这篇下水文紧紧围绕这张照片,在按照一定顺序观察的基础上,从人物到景物条理清楚地进行了描写。特别是对画面重点部分的描写,更是紧紧抓住小男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几个方面,运用生动的词语,使人物“活”了起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满身血迹的小男孩在充满硝烟的废墟上哭喊妈妈的悲惨场面。同时不仅联想倒画面之前敌机狂轰乱炸的内容,还想到了画面之外的内容──孩子成为了一名抗日小英雄,想象大胆而合理。另外,这篇习作还注意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对渲染气氛,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五、构思草稿巧立意
1、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记者拍下这张照片的目的是干什么?
你怎样看待这张照片
2、我们来构思这篇习作的思路,看谁的想法最与众不同,大家分小组说一说
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想你一个这么题目,为什么?
4、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
六、评议交流赛表达
1.同桌交换,参照评价标准欣赏伙伴的作文,标记出写得好的地方,对不满意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出示星级评价方案:
2.学生汇报:用修改后的言语与原稿进行对比。
3.小结:强化“三分文章七分改”的意识。
七、查验总结有依据
1.请大家先在小组里把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同学听,然后从小组推荐出一段至两段准备来班上交流。(学生在小组里人人展示诵读自己的精彩片段,并互相品读、推荐;教师参与活动)
2.请同学再次读读自己的习作,参考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
3.教师总结全课
共3页,当前第3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