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大的“理想是当一名泥瓦匠,通过做泥瓦匠“成为整个时代的见证人,就像他“作为列车调度员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
在布拉格的一家废纸回收站里,一个浑身脏兮兮的中年男人正在耗子穿梭的地下室里把运来的书籍打包。这是一个单调乏味的工作,可他依然快乐,他的快乐正是缘自这堆废纸。在废纸里,他找到了尼采、老子、歌德等人的著作,然后像饥饿的耗子一样贪婪地啃噬。他一边干活一边阅读,“每次只读一句,含咳嗽糖似的含在嘴里,然后将“咳嗽糖带回家,晚上借着“一盏永恒的小油灯,每天把思想注入这盏灯……
这是小说《过于喧嚣的孤独》的主人公汉嘉的生活,而这也正是小说作者的真实写照。这位作者便是捷克当代著名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一颗来自“底层的珍珠!
赫拉巴尔1914年3月28日出生于捷克的摩拉维亚,从小和身为啤酒厂老板的继父一起生活,幸好继父对他视为己出,他可以轻松过上“体面生活。然而,取得过法学博士学位的他却“自甘堕落,将自己的大半生都扔进了布拉格的贫民窟。他除了干过废纸收购站打包工,还干过碎石工、抄写员、仓库管理员、列车调度员、保险公司推销员、剧院布景工等等十几个工作。丰富的生活阅历为他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过于喧嚣的孤独》就来自他1954年~1958年的亲身经历。
和我们的“出名要趁早相反,1963年,已49岁的赫拉巴尔才发表处女作。这部名为《底层的珍珠》的短篇小说集在文坛引起巨大反响。此后,赫拉巴尔仅用18天就写出了代表作《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而历时四年完成的《过于喧嚣的孤独》则是他自认写得最好的一部。
赫拉巴尔堪称世界文坛的一匹黑马,但他的妻子对此极为不解,丈夫只是一个“邋里邋遢无可救药的家伙,白天趴在桌上写些“坏牛奶一样的字,晚上就到小酒馆去灌一肚子啤酒。因此,她一直惊讶于“不知为什么有人会如此缺乏文化,竟然把赫拉巴尔看成一个有文化的文化人。
正如妻子所说,赫拉巴尔的确是个“没文化的人,他最大的“理想是当一名泥瓦匠,通过做泥瓦匠“成为整个时代的见证人,就像他“作为列车调度员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他的人生宗旨是“先从事可能从事的任何工作而唯独不当作家……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生活,观察人们的生活,参与无论哪样的生活,不惜任何代价。
他付出的“代价是住在一个破房子里,怡然自得地撅着屁股用草根刷子刷地板。他干各种各样的“粗活,和各种各样的“粗人在小酒馆里吹牛聊天,将一生都投身于“比我以往所了解和信仰的一切都更加伟大和美好的事物之中,并“意外地成为一名作家……这,大概就是赫拉巴尔成功的所谓秘诀吧!
赫拉巴尔作品中的中心人物,是一群“中魔的人。这是他自造的一个词。这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虽身处逆境,却整天欢乐,“富有灵感,并用“灵感的钻石孔眼对现实进行了过滤,因此“对看得见的世界充满赞叹,觉得处处呈现出“汪洋大海般的美丽幻影。这些小人物的美好心灵,犹如“时代垃圾堆上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而赫拉巴尔一生的任务,就是捡拾这些闪烁的珍宝。
赫拉巴尔大器晚成,却迅速成为20世纪下半叶捷克最伟大的作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此外,他的很多作品都被改编成电影和戏剧,并获得柏林电影节金奖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米兰·昆德拉曾对他给予高度评价:他是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捷克最伟大的作家。
1997年2月3日,83岁高龄的赫拉巴尔在病愈即将出院时,从医院五楼的窗口跳了下去。据说,跳楼前他说了一句话:“我已经做了我该做的一切。那么,我还待在这里干吗?另一种说法是,他因伸手去喂窗外的鸽子而意外掉到了楼下—这颗来自社会底层的珍珠,像鸽子一样,飞向了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