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参观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5公里的骊山北麓,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坑。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李白在此诗中描绘出了秦王陵工程之浩大,用人之多,从护卫皇陵东的八千兵俑就可以看出来。
我们跟随讲解员阿姨,首先参观了具有很历史研究价值的高车和安车。高车其实就是战车,在当时战场能起到和现在坦克一样的作用。安车是给人坐的,但在当时只有皇帝和重臣从能乘坐,这两辆车子做工精湛,门窗可以开关,在马头上有用铜丝做的丝穗,车顶是由一块完整的铜精制而成,两千多年前的冶炼技术达到如此境界,真让后人钦佩!
然后,来到了一号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陶土大军,好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刹那间,你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您带进喊杀震天、战车嘶鸣的古战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些陶俑形态各异,做工精致,并且每一块砖和每一个陶俑身上都刻着工匠的名字,这是政府管理官府手工业、保证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工匠生产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运用于秦陵兵马俑的制作上,一方面加强了对工匠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作品质量的提升。如果现在也这么留下姓名可以问责的话,那么“豆腐渣”工程就会减少很多。
随后,参观了二号坑,它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它首次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秦子婴元年(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难。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帝陵,兵马俑在这场浩劫中也损毁严重。考古发掘情况表明,一号俑坑和二号俑坑有黑色木炭遗迹,说明一、二号俑坑的塌陷都是因为被火焚烧后造成的。
最后,我们来到了三号坑,它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它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但遗憾的是一但出土,多年的与世隔绝再加上遇到空气,表面的颜色瞬间就消失了,因目前对这些文物的保护技术还不完善,所以,秦皇陵一直没有挖掘,就怕对这些珍贵的文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两千多年过去了,骊山依然壮丽,渭河依旧东流,大秦帝国的雄风,留给了后人无尽的遐想。
不知不觉已参观完毕,我由衷的钦佩祖先的勤劳和智慧,本来就对历史感兴趣的我还买了一本博物馆现盖大印的珍藏版《珍宝》回来慢慢研究,喜欢的小朋友可以来我家一起看哦!
【第2篇】
今天我们来到了唐代首城长安城,现在的西安。西安的秦兵马俑甚为著名,据说是杨培安老先生在挖井时无意中发现的。当时在秦马附近没有水几乎是寸草不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准备挖井开荒种地,天赐良缘,先生方才找到兵马俑。唉!你看,它来了。
秦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境内,它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目前已经发现了三个俑坑,其中1号俑坑最大,可达14000多平方米,出土的兵马俑有1000多个,估计共埋有6000多个兵马俑。古代认为“阴阳相通”,阴间和阳间是一样的,因此秦始皇在13岁登基时希望自己去世后能有一支强大的地下军队保护自己和自己的江山社稷,于是下令造兵马俑。可惜的是,许多出土的兵马俑已经破损了。
2号和3号俑坑虽然小了一些,但因为坑比较深,所以出土的陶俑相对比较完整。
兵马俑不仅拥有宏大的规模,而且品种也十分繁多。将军俑身材魁梧,有的仰首视天,长叹一声;有的低头含额,好像在思考如何战胜敌手。武士俑杀气腾腾;中级吏官俑忠心于怀;文官俑捻着胡须,好像下一秒就会诗兴大发;跪射俑单膝跪地,好像一箭射出去就会旗开得胜;既傲慢又威武的立射俑一副文武双全的样子。那些小马驹儿,身材和真的马一般大小,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腾空而起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仔细观看,每一个兵马俑五官、身材、神态都各不相同。瞧!那个眉目清秀的大哥准是个南方人;哟!这个国字脸的大伯定是个北方人。据说,他们都是按照秦始皇军营里的将士们塑造出来的,难怪这样栩栩如生。
规模宏大、威武端庄、种类繁多……,秦兵马俑真是世界雕刻史上的一大壮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