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若说在我们现代科学家的眼里,月亮只是一块毫无生命和感情的矿石,那在古代中国无数诗人、无数诗篇则赋予了月亮不朽的生命。王维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诗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词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古人临风望月,对月诉情,用月烘托自己的心境,让月了解自己的心事,在浩瀚的宇宙中传递着自己的情感,或是牵挂,或是惆怅。
歌德曾说:“有两件事深深地打动我。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准则。”若说那星空确是万分璀璨且奥妙,但若失了那一轮皎洁而情系世间每一个角落的月亮,恐怕也要黯然失色几分。
月儿的美好一直是令我向往的,无论是夏季的月还是秋季的月,都别有一番韵味。我常想:在一个隐蔽的地方,没有喧嚣,没有吵闹,覆盖着一片茂密的树林,林间有一条柔美、蜿蜒的小溪。夜空中的月亮围绕着一层柔和的圆晕,美得亦真亦幻;月光也如流水一般隔了树照过来,在高处丛生的灌木下,投下斑驳陆离的月影。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月光随着戏水的微波荡起了阵阵涟漪,如鱼鳞般熠熠闪烁。月月月,景之韵;影影影,景之律。如此一结合,月影便成了世间唯美的音符,在树林间回荡,在小溪里流淌。
我看着月儿施施然地从东边升起,漫步于浩渺的天空中。云朵是她一路同行的伙伴,星星是她志同道合的好友,深蓝的夜空中因有了月儿而安详和宁静。月儿是宁静的,犹如一位腼腆的少女独自在河边轻轻抚摸长发的背影,静美却又透露出淡淡的疏离,氤氲着一种似有若无的水汽;月光又似一层轻纱,在安详的夜中轻轻为世间披上一层薄薄的、鹅黄色的纱衣,让人们从万家灯火的喧嚣中逐渐入睡。小时候,我会端着一盆水坐在落地窗前看水中月亮,悄悄地想,我的影子就是在月亮里快乐地生存着吧,我想和影子你交一个朋友,你从月亮里出来降落在人间,降落在我的窗台上,让我看一看你,好不好呢?
莫大的宇宙中,浩瀚的人海中,我思考着,我可能也是一枚失散于人间的小月亮吧,散发着淡淡的、浅黄色的光芒,在溪水中,在树林间,在草坪上随意地嬉戏。偶尔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我便会情不自禁地去寻找窗外的月亮,企图从那里找到启发。每每夜晚坐在窗前,我看着那月色从窗外透进屋内,被窗户掰成两半,然后在我的眼中跳跃、弥漫、氤氲,就会有一种心动和似曾相识。那月色不知为何触动了我的心,让我的心细细地疼了一下,但继而又温暖起来,那可能就是月亮在呼唤我,在给我的心灵镀上一层微黄的光。我想我可以自豪地说,这是我心灵的颜色,是月亮的颜色。
这是我与月亮之间穿越万千层障碍、不可分割的联系的一个小小的秘密。